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博览》2003,(9):54
美国货币监理署8月4日以<公告>的形式,对美联储、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互济储贷机构监理署在<联储登记>上发布的<条例草案预告>、<信用风险监管指引>和<操作风险监管指引>进行了评论.这三个文件首次对美国如何实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相似文献   

2.
一、国外财政部门参与金融监管的情况综述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长期以来都属于“多头监管”性质。财政部与中央银行相互独立,财政部下设货币监理署(OCC)和储贷监理署(OTC)分别对银行和储贷机构进行监管,有权停止有问题商业银行的业务,吊销其营业执照,撤销或停止银行高级负责人的职务,或者将其置于被接管或破产监护的地位,对违法、违规或从事高风险经营的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董事及职员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金融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下)———赴加拿大和美国监管部门的考察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局长刘崇明(四)关于稽核收费制度问题加拿大金融机构监管署和美国的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及各州的银行监管局虽然在职能上属于政府部门,但收支预算方...  相似文献   

4.
一、国外财政部门参与金融监管的情况综述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长期以来都属于“多头监管”性质。财政部与中央银行相互独立,财政部下设货币监理署(OCC)和储贷监理署(OTC)分别对银行和储贷机构进行监管,有权停止有问题商业银行的业务,吊销其营业执照,撤销或停止银行高级负责人的职务,或者将其置于被接管或破产监护的地位,对违法、违规或从事高风险经营的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董事及职员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5.
2002年1月19日,美国货币监理署下发编号为2002—1的文件,全称是《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督署(以下简称OCC)关于中国银行在美分行问题的认可令》。该文件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着美国银行监管的方法和理念.对我国的监管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资产评估》2004,(1):11-11
本刊讯2003年10月28日,美国货币监理署(Office of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联邦储备委员会(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互济储贷机构监理署(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和国家信贷联盟管理署(National Credit UnionAdministration)等五大金融监管机构联合发表声明,针对业务检查中发现的抵押贷款评估过程中存在的独立性问题,从评估师选聘、金融机构对评估的内部审核及金融机构监管的角度对评估师和金融机构独立性的要求进行了强…  相似文献   

7.
《国际融资》2012,(1):58
为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中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  相似文献   

8.
货币监理署(简称OCC)是美国联邦政府对在美运营的外资银行联邦分行实施监管的直接机构.凡取得美国联邦经营牌照的外资银行分行(简称联邦分行)均须无条件地接受OCC监管. 背景 众所周知,美国财政部是联邦政府的内阁部门之一.货币监理署(简称OCC)是在财政部管辖权下的一个单列机构,其直接监管的美国本土银行和储蓄机构以及外资银行联邦分行及代理机构,目前总计有1600多个.OCC对联邦分行的监管是依据1978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国际银行业法》.该法律规定:联邦分行通常与在同一地区运营的美国国民银行一样有同等权利和责任,也必须受同样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国际融资》2012,(12):80
为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中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日本  相似文献   

10.
美国银行业信息化监管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金融业务和经营管理后动,应用到银行业监督管理之中,金融信息化已经成为美国银行业稳健运行和创新发展的支撑基础。目前,美国的三大主要银行业监管机构——联邦储备银行(FRB)、货币监理署(OCC)和存款保险公司(FDIC)都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技术的监管作为全面风险监管的重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家》2008,(2):174-179
2007年11月11日至20日,应澳大利亚审慎监管署和新西兰储备银行的邀请,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率团考察了澳、新银行业的发展和监管情况。其间,先后与澳大利亚审慎监管署、新西兰储备银行的负责人进行了会谈,并对澳新银行、西太平洋银行进行了参观访问,详细了解两国的银行监管和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2.
《国际融资》2008,(2):7-7
为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纽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  相似文献   

13.
为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执战,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纽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被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重罚的案例分析,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借鉴货币监理署提出的监管措施,加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9&#183;11事件”后。美国对灾难发生的场景进行了大量反思和应急措施改进。2003年5月2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货币监理署联合发表了《关于增强美国金融系统灾难恢复应变能力的可靠措施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金融机构在遭到大范围灾难打击之后的恢复能力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和实施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金融》2008,(3):74-74
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央行与银监会等三家监管部门分别在法定范围执行监管功能。这种体制虽可避免职责重复,但却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道德风险,导致信息共享与协作能力差,影响央行宏观经济决策的效率。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联储的货币监管经验。目前,美国金融管理机构主要有联邦储备体系、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州银行管理部门和存款机构总署。联储与其它金管机构间存在明显的多头管理、交叉监管和重叠监管,使监管不留空白,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体系的相对发达与稳健与其相对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密切相关的。从架构上看,美国的金融监管框架也许过于繁杂,但是正如我们在美国考察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的官员都强调的,这种繁杂的监管结构产生了不少成本,但是这是历史形成的特定格局,只要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在保持清晰分工的基础上良好合作,这种看起来繁复的监管框架还是可以有效运转的。从实际效果看,这种判断基本上是合乎实际的。  相似文献   

18.
陈琼 《中国金融》2006,(4):57-59
美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沿革及面临的问题 美国银行监管体系是伴随着美国银行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整个制度变迁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建国初期,美国银行业基本上处于自由发展阶段,各州政府接受银行登记注册并对其进行监管。联邦政府曾经试图染指银行业监管,但由于触及州银行的利益,各种努力均告失败。南北内战爆发后,为了推动银行住联邦政府注册以增加联邦财政收入,美国国会于1863年通过了国民银行法,在财政部下设立货币监理署(0CC),  相似文献   

19.
(一)国民银行和州银行的退出程序 在美国,关闭一家银行的命令只能由该银行的注册机构——通货监理署或州银行监管当局签发。一家银行被银行监管当局宣布倒闭后,其所有权就归属于银行监管部门,而它们在接管一家银行后,一般立即将其转交给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简称FDIC)。  相似文献   

20.
为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各类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水平,尽快向国际监管标准靠拢,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银行监管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合作、并邀请香港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穆迪和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等一些国际著名的银行服务机构参加,分别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