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学一向是我十分感兴趣的课题。池田大作的《我的人学》(中文版)一出版,立刻就把我吸引住了。打开这部装祯精美的书,我顿时被书中那深邃的思想、广博的学识、明快的语言给迷住了。池田大作是当代日本、也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著述甚多,影响很大。我所拜读的只是其中很少几部,所以不敢说对池田大作的学术思想有什么研究,只是读《我的人学》这部力作时,有感所发,也许会成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吧。池田大作数十年里全部研究和活动,贯穿一条基本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第一卷的人学思想,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的本质、价值和发展的规律.《资本论》中的人学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宝库,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切联系实际,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杜怡琼 《魅力中国》2013,(34):58-58
《礼记》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一篇著作,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关于美德的一种发扬和继承,不仅在社会上流传甚广,而且对前世今生的人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礼”有利于陶冶情操,有益于当代社会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指引我们未来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90年代最后一位散文作家”的刘亮程,近年来颇得文坛专家的好评。我是慕名开始读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的,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愈发感到:对于一个在名不见经传的村庄里生活了30多年的作家来说,一个村庄的存在代表着一种精神栖居和珍藏过的时代,从这个层面上说,写作的意义不是经由媒体狂轰乱炸的炒作而使一个偏远地区的作家一举成名,而是不断地接近这个村庄的生存并最终抵达人的心灵的过程,是“用漫长的时间让一个有着许多人和牲畜的村庄慢慢地进入我的内心,成为我一个人的村庄。”①在这个日益匆忙也日益焦虑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姜万华 《辽宁经济》2005,(11):108-108
最近,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深入研读邓小平理论,认真阅读了大连出版社出版的徐宏枝撰写的《我的哲学思考》(多篇作品发表在《辽宁经济》上)一书,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又深了一层,又进了一步,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荒原》与《空心人》都是艾略特关怀现代人对信仰缺失的力作。而从对宗教的倾向到对宗教的推崇,艾略特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转变,从而为现代人指出皈依宗教是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历程,几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证券史的缩影!尽管没有当年吕梁制造出来的“中国证券第一案”那么让人瞠目结舌,但一个庄家内幕前前后后之完整,尤其是结局之出人意料的惨痛,更让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8.
冯欢乐 《魅力中国》2010,(34):36-37
张九成在自己的《尚书》学著作中认为:应该用有贤德的人、有才能的人和有经验的老成人。  相似文献   

9.
《晃来晃去的人》是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力作,小说描绘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犹太美国人的生存状况,小人物试图追寻自我和人生的意义,历经心灵的流浪却始终可遇而不可求,在荒诞世界中进退维谷,处境艰难.本文拟借助存在主义理论对该作品进行解读,试图从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挖掘其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以期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山上忆良生于公元7世纪60年代,是日本古代著名的平民诗人。他以批判现实的社会诗久负盛誉。其著名长诗《贫穷问答歌》、《哀世间难住歌》、《沉疴之时作歌》及《老身重病经年辛苦及恩儿等歌》等诗,描绘了下层人民的饥苦,道出了世间的不平,作品感情真挚,触及了比较广泛的社会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现实主义道路。他的光辉诗篇至今仍被日本人民所喜爱。《贫穷问答歌》是山上忆良的代表作之一。它基本上体现了山上忆良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潘璋荣 《中国西部》2014,(37):120-121
<正>一向有些不轻易买书的我,可能因为自己听觉越来越差的缘故,当我在书店看到世界著名残疾作家海伦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居然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买书不读,是买书之大忌。为了避免自己陷入书非借不读的陷阱,我用两天时间抓紧读完了这本书。世界上残疾人很多,但是成才的肯定比健康人少。特别是重度残疾,成才的就更少了。海伦作为又聋又哑又瞎的人,其残疾程度几乎是无可复加的。但是,她却成才了。1899年6月考  相似文献   

12.
黄信 《改革与战略》2013,29(5):1-5,16
文章认为,《资本论》透过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从经济运行中阐明经济规律的方法,值得人的发展经济学借鉴。《资本论》中可作为人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来源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文章仅就其中的工业化城市化与人的发展、劳资关系、农业产业地位、产业后备军、劳动力所有权、劳动力价值和工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自由劳动等,结合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学”的内涵意义具体可表现在其内容目的、方法态度等方面,而“学者”在其中具有身份意义和人生形态的意蕴表达,这种“学者”的生命形态表达最终意义上是为了成人,即尽个体之力量去实现自我价值。此种意义上的“学”对当今无论从个体修养还是社会构建、民族精神提升与保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立报》是民国时期创办的一份有特色的知名报纸。文本旨在探讨《立报》的成功之道,以期为当下媒体提供一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势头逐渐减弱,各种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国内民众对于经济的信心逐渐降低。面对近邻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日本国内从民众到学者普遍有一种不安全感,有一种被中国超过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杨君 《中国西部》2014,(29):108-109
<正>读这本书源于它的作者——朱永新。作为一名行政领导,他有着深沉的教育情怀;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他与无数仁人志士一样,对踏上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之路充满期待。晨诵、午读、暮省,师生共写的新教育课程遍地开花,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充盈着师生的生活。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他心中理想的教育会是怎样的?怀着期许与憧憬,我打开了《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只觉得有一种大汗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其问世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其本身所阐明的阶级斗争学说、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消灭私有制以及建党学说等,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这一人本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以《宣言》人本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8.
拉尔夫·沃尔多·埃里森是美国黑人小说家,他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一部极具艺术力度和内容丰富的不朽之作。《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描述了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的辛酸成长历程。从视觉色彩、听觉效果和象征手法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埃里森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从而彰显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