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韩礼德在指出语法隐喻研究实质的基础上,强调了其在反映和重塑人类经验时所起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韩礼德的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隐喻可以分为过程之间的转移、同一过程内的转移和名词化;人际隐喻是从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两个方面来加以介绍的。  相似文献   

2.
多义词的认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隐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探讨概念隐喻理论与多义词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概念隐喻在多义词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现有的认知方式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3.
任俊香  梁冰 《魅力中国》2010,(4X):114-114
英语习语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语言语用现象,而其习得是词汇学习中的难中之难,因而研究英语习语的教学具有必要性。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研究习语,提出大多数习语是有理据的,而非任意的,为习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促进习语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4.
现代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修辞方法,它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等探讨,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文化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和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5.
写作能力是语言学习者的基本技能之一,但同时也是学习者的难点之一。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概念语法隐喻的涵义及其理论要点,并阐述了概念语法隐喻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简要探讨了英语教师如何将概念语法隐喻应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去,以望能使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新闻广泛传播。作为新闻的眼睛,经济新闻标题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以《经济学人》2022年9-12月标题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浅析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作者通过对四种常见隐喻——战争隐喻、人类隐喻,拟人隐喻和上下隐喻进行具体映射分析,探究隐喻与人们认知的关系和对新闻传播的作用。结果表明,经济新闻标题中隐喻的使用不仅使抽象复杂的经济现象和术语更易被读者理解,也增强了经济新闻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由于不同民族之间长时期以来存在的文化共识和不同的价值观、生存环境、习俗和审美观等因素的影响,英汉植物习语的概念隐喻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后,通过运用习语实例分析了英汉植物习语概念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本体、多喻体这个概念,多数人可能认为那是诗歌的想象手段或修辞的华丽辞藻,绝非一种普通的语言,因此与多数人是无缘的。他们把隐喻看成只是一种语言特征,而不是一种思维或行动的方式。实际上,隐喻充满我们整个日常生活之中,而无时无刻不在指导和影响我们的思维或行动。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比研究中英文本体隐喻中的容器隐喻,可以得出,容器隐喻是把具体的容器投射到抽象的可表达思想、活动和状态等的容器上。中英文在容器隐喻的结构和概念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因文化差异而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浙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1):I0023-I0023
<正>华韵欧风畅销再现立达品牌效应虽然天气已进入寒冬季节,但是立达华韵欧风开盘以来持续畅销的态势,为楼市带来了热烈的气氛。近来很多读者打电话询问立达华韵欧风系列产  相似文献   

11.
运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对来自词典和互联网的大量英汉繁忙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与综合分析,探索英汉繁忙隐喻在认知和表达上的个性及差异性,研究繁忙隐喻与文化模式的关系,从而促进英汉繁忙概念隐喻的理解和正确使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京族是国内唯一以海洋捕捞为业的海洋性少数民族,长期以来与其他各民族友好相处,互动融合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本文以京汉民歌中爱情概念的隐喻构建为例,对京族海洋文学和汉族内陆文学之间的融合互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民族所共有的爱情概念隐喻占有绝对数量,但在这些共有的隐喻中,构建爱情概念的具体事物又具显著差异性。这源于京汉人民相同的身体体验基础和具有差异性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出京汉民间文学互动融合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3.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与乡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晗 《中国报道》2012,(6):96-96
央视最近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abite of China》,听起来是介绍各地美食,但更多的是在讲述食材和食材背后劳动者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李东娟 《理论观察》2012,(6):116-117
概念隐喻理论是莱考夫提出的,他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思想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其概念化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人们对网络语言有更好的解读和运用,在跨语言层面上对汉英网络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网络语言源于身体体验,更加证实了隐喻映射具有经验基础这一认知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16.
桑麦兰 《重庆与世界》2013,(11):84-85,92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为研究内容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与传统英语词汇教学相比。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张大立 《发展》2016,(4):60-61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权作家凯特·肖邦著名的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客厅——房间——客厅的空间转换与叙事视角的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作者对空间转换的设置与对窗外世界的描写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隐喻,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马兰德夫人作为一名女性的自我发现历程.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很少涉及认知学领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的研究对象是表示"生""老""病""死"等的委婉语,找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深层原因,从概念隐喻探寻其相似性,从文化模式找出其差异性,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认识并理解这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20.
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现象中,尤其在诗歌中更为常见。诗歌与隐喻紧密相连,隐喻是诗歌构成的基本要素。诗人常常通过隐喻来使内心的感情图像化,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现运用认知隐喻理论来分析丁尼生的诗歌《橡树》中的隐喻。通过认知隐喻理论来分析诗中的隐喻特征和内涵,旨在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