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章利用股票日内交易数据构建订单流不平衡指标,考察了个人投资者在不同信息属性盈余公告上的注意力分配情况及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人投资者倾向于关注好消息公告,公告期间股票交易量异常高,受有限注意力制约,其在公告期间表现出显著的净买入行为;(2)个人投资者的净买入行为引起股票价格在盈余公告期间大幅上涨,随着公告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关注恢复到常态,股票价格发生反转,上述发现验证了价格压力假说;(3)个人投资者的净买入行为引起股价在公告日对盈余信息的反应更为强烈,但公告后价格漂移对盈余信息的敏感程度下降,说明投资者关注能够提高信息解读效率。  相似文献   

2.
杨奇志 《经济师》2005,(7):108-108
文章以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为基础,研究了投资心理对证券交易量的影响,并基于Odean的收入效应假设和Statman和Thor-ley的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和交易量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了市场收益率确实会影响交易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996年12月26日—2010年11月12日中国股票市场的总体收益率和交易量为研究对象,从非预期交易量变化角度对牛市行情中所呈现的正向非对称进行解释。研究显示,由于牛市行情中单位正向信息冲击相比熊市行情中单位负向信息冲击对非预期交易量影响更大;当在波动方程中加入非预期交易量后,牛市行情中的正向非对称性得以消失,并表现出和熊市行情相一致的负向非对称性。这表明投资者在牛市行情中的交易行为特别是非预期交易量变化,是造成中国牛市行情波动正向非对称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发现,中国黄金市场交易量与价格波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且能部分解释波动率的持续性,说明混合分布假设在中国黄金市场仍然成立。同时,中国黄金市场交易量与国际黄金市场价格波动有相关关系。但对波动持续性影响不大,说明中国黄金市场能对国际市场信息有一定反应,但对其消化吸收仍然不足。  相似文献   

5.
李茁 《经济研究导刊》2013,(16):161-164
利用赢富数据所提供的上证A股所有股票的前10名交易席位的交易量(包括买进和卖出数据),计算各个股票的买入和卖出前10席位中机构成交量占当日个股成交量的比例,采用事件分析的方法,考察数据信息披露后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披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普通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在A股和H股市场交叉上市的中国平安海外投资产生巨额浮亏这一案例,采用事项研究法,检验两地市场对中国平安发布的一系列有关对巨额浮亏计提减值公告的市场反应,并针对第一份澄清公告和第四份预亏公告,比较两地市场对同一公告在提前反应时间和反应程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市对与减值相关的四份公告均呈负面反应;两市对第一份澄清公告同时提前反应,并且反应程度无显著差异,近似一致;对第四份预亏公告提前反应时间略有不同,A股市场晚于H股市场2天,并且反应程度差异显著,H股市场反应程度大于A股市场。  相似文献   

7.
上海证券A股市场价量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与交易量作为证券市场交易过程的基础性变量,蕴含了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主要信息。本文基于MDH,通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在对上海证券A股市场价量关系分时段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交易量中的信息交易量对于价格变动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该市场存在价量之间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具体的交易机制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EKOP模型,从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在信息公告前后知情交易行为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知情交易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公告期间普遍存在,在信息公告前期最为严重.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的变化对知情交易概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超额收益与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对知情交易概率和超额收益都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是知情交易行为主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8—2017年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盈余公告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Fama MacBeth横截面回归方法考察了公司高管和机构投资者的内幕交易行为。研究发现:(1)我国股票市场的盈余漂移异象在盈余公告前后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股价倾向于在盈余公告前(后)对“好(坏)消息”反应过度、对“坏(好)消息”反应不足;(2)盈余公告前,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净流入(出)与公司的未预期盈余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盈余漂移异象在不同板块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化效应,在盈余公告前,主板市场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弱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而在盈余公告后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香港恒生股票指数及其期货为样本,研究了股指波动性与指数期货交易量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研究表明:股指现货市场的日间价格波动并没有明显增加股指期货的交易;但股指期货交易量的显著变化会导致未来一周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增加。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香港市场股指期货主要被投资者用于套利而不是风险对冲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探究成熟股票市场的股票收益异象在A股市场的适用性,对于理解A股市场的有效性和股价运行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利用2004—2020年的季度盈余公告样本研究盈余公告溢价现象在A股市场的表现形式及其机制。结果表明,A股市场存在以盈余公告时机为条件的“早公告溢价”现象,即预计早发布盈余公告的公司,其股票在预计披露公告的时间段存在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而晚公告公司不存在这种溢价。机制分析发现,“好消息早”和投资者对此反应不足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市场围绕盈余公告的理性学习行为导致早公告的信息不确定性显著高于晚公告,进而投资者要求正的溢价补偿是该现象的潜在原因。本研究不仅扩宽了盈余公告的研究视角,也对审视资本市场其他周期性重复事件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06-2012年A股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定向增发认购者角度出发,充分比对预案公告日、增发公告日前后的短期公告效应以及长期市场反应。从长短期市场反应的分析中探究短期公告效应与长期市场反应的相关性,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在定向增发中的监督与合谋效应以及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与侵占作用。结果发现,短期公告效应尤其是预案公告日前的公告效应与长期收益相关性显著;机构投资者认购比例的提高增强了对大股东、管理层的监督效应,向市场传递了正向信息,短期公告效应较好;大股东认购比例与长期收益正相关,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截止到7月18日,已有超过54家公司发布了预亏公告。从这些预亏公告,可以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首先,从预亏公司的类型看,老牌亏损公司仍占据绝大多数。如PT金田、PT南洋、PT凯地、PT吉轻工等,或因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或因主业不突出、债务负担沉重,  相似文献   

14.
曹新伟 《经济论坛》2010,(11):30-32
资本市场中澄清公告"澄而不清"的现象十分普遍,反映了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双汇发展为例,采用事件研究方法考察公司在2009年12月发布的两则澄清公告的市场反应并结合股权变动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投资者基于价值判断的正面反应的结论,并指出应该加强澄清公告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对个股的收益波动进行拟合,对于预测股价与波动时很有意义的。ARCH—M(GAKCH—M)模型还反应了风险升水状况。因此,文章力图构建一个把交易量、隐含波动率等信息揉进ARCH—M(GAKCH—M)的波动率嵌套模型,以便于波动率反映更多的市场信息。用包钢股票及权证价格数据作为实例.对嵌套模型进行了筛选,该例表明:交易量信息在波动率拟合中,既无开关效应,本身对波动率影响也不显著,隐含波动率对股价波动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晓文 《经济论坛》2005,(17):73-74
从学术的角度研究量价关系可以追溯到Osbom(1959),他用扩散过程来模拟股票价格的变化,发现其方差依赖于日交易的次数。Karpoff(1987)对来自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的18项量价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得到比较一致的结论,即交易量与价格变动的绝对值正相关;量价关系具有非对称性,交易量对正的价格变动更加敏感。这与人们的直觉是一致的,即投资者“追涨杀跌”心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累计超常收益法,利用1997年~2003年间的样本,实证研究了国内流通股市场对机构股权投资者收购公告的反应。结果表明:从上市公司发布机构股权投资者收购公告前2~3个月开始,目标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累计平均超常收益就显著上升;而国有机构股权投资者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显著大于民营机构股权投资者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通过相关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发现目标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规模、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变量对累计超常收益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04-2008年沪、深两市发布现金股利预案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实证检验了股市在不同周期下对公司现金股利变化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发现:当股市处于不同周期时,投资者会对公司股利公告传递的相同信息作出不同的判断,顺市场时期的股利变化公告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表明,量价关系对于不同类型的股票在不同市场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利用技术分析指标描述股票短期涨跌趋势,发现上涨放量有助于抬高股票收益率,下跌放量则会压低股票收益率.通过对不同股本规模和信息透明程度样本的分析,发现了交易量信号的异质性.即大市值的股票上涨放量信号略强于小市值股票,而后者的下跌放量信号明显强于前者;信息透明程度较高时交易量信号较为一致,信息透明程度较低时短期趋势在识别交易量信号中的作用可能失效.本文在对股票交易量信号差异解释的基础上,为短线交易提供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00~200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基于股权有偿协议转让发生第一大股东变更的79起事件,运用事件研究法从价格行为和交易量两个角度.对该类事件信息披露前后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我国股市普遍存在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现象。本文还从持股比例、股权的所有权性质和股权变更的程度等角度,发现对于市场尤为关注的信息,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