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旅游活动的主体。明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各阶层的旅游活动逐渐活跃起来,文人旅游尤为兴盛。本文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明代旅游兴盛的原因,然后探讨了明代文人旅游的盛况,最后剖析了文人旅游对旅游者和社会旅游发展诸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CICI 《商务旅行》2012,(10):48
王鹏:宜兴紫砂艺术品收藏家王鹏刚毅的外形和爽朗的性格,很难将他与温润婉约的紫砂壶联系在一起。因为出生在紫砂壶的发源地陶都宜兴,从小耳濡目染他从十几岁便开始玩壶,到现在已经收藏了上百件紫砂精品。身处水深火热的房地产行业,王鹏聊起云淡风轻的紫砂文化,谈吐间更像是一位专家。他说:"紫砂壶是最能让我内心回归平静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木子  一丁 《中国拍卖》2008,(8):54-56
他出生在一个茶庄世家,祖辈人代代做茶叶买卖,他却选择了紫砂壶收藏作为自己的事业,拿他的话说:茶文化内涵深广,但是茶装在壶里,说明壶文化更是有容乃大;他做生意有一条原则别人不敢效仿:今年卖出的壶,第二年哪怕客人不喜欢了,拿回来,他也会额外加原价的百分之十退货。因为紫砂壶的市场行情年年看涨,再过一年,它的市场价格很可能涨了百分之二十。他叫赵建旗,是中国紫砂壶研究会会长。通过家族传承和在紫砂壶市场一线摸爬滚打二十几年的经历,赵建旗不仅收藏了很多紫砂壶精品,而且对于中国传统紫砂壶工艺与文化有着独到的理解。赵建旗在北京古玩城内经营的紫砂壶店铺叫恒生堂,在那里,他享受着自己独具妙趣的紫砂壶收藏人生。  相似文献   

4.
郭民 《北方经贸》2010,(9):116-117
作家创作的文化心态是作家在某一时期,或创作某一作品时的心理状态,是作家人生观、创作动机、审美思想、艺术追求等多种心理因素交汇融合的产物。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对明清后士人流露出的清高善良、自得其乐、文弱麻木、逃避责任、自守优雅等文化心态有明显的因袭和继承,这在他的作品中具有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艺术设计之美,源于自然和生活,它讲究潜移默化的社会功能,遵循着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从而增加紫砂壶的艺术内涵。“如鱼得水壶”始终秉承紫砂壶的实用原则,注重人文关怀,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东方的工艺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6.
如花美眷,紫韵清流 紫砂之美来自于现世又演绎了现世。一代代紫砂大师,用双手缔造了完美的紫砂作品.也将精湛的手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植入了作品中。古典文人的心态、现实时尚的质感、交相辉映的大美共同谱写着这一曲动人的“紫韵清流”曲。  相似文献   

7.
《商》2015,(10)
随着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金牌战略向全民健身的转变。当今格局已不再是教育部门抓体育,体育部门抓教育的两条平行线,而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培养在校学生和在训运动员的交叉模式。本文从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这一角度着手,运用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大师布迪厄的文化资本这一工具深层次来论述文化资本对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转型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女冠的繁荣是唐代出现的一种特别的社会现象。唐代女冠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十分活跃地参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与当时的文人群体交往十分密切。唐代女冠的大量出现与当时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她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唐代的社会画卷,而且也为唐代文人的创作提供了可贵素材,是唐代诗歌发展的一种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态对于研究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崇明人社会心态在崇明旅游业发展中转变的研究,认为崇明人的社会心态在崇明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概括为渴望发展的社会心态使得崇明的旅游业开始起步,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使得崇明旅游业发展出现混乱。最后提出,当下崇明人需要及时转变为重新审视的社会心态,以探索出适合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郑健美 《现代商业》2007,(26):153-153
对组织文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组织成员乃至整个组织行为的理解、预见和把握。相对于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而言,组织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上存在的由人组成的具有特定目标和结构的集合体,都有自已的组织文化。对于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企业,也有其特定的企业文化,它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悠久的历史与良好的地理环境为北宋开封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形成了由官、商、寺、民菜肴之精华构成的开封饮食文化完整体系,代表着当时全国的最高水平。以开封为代表的北宋饮食文化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推动中国饮食文化进入了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文化与产业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普洱茶文化集民族文化与大众文化、历史底蕴与现代精神于一体,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的内在价值,将其融入普洱茶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普洱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文章提出,要用文化的思路来加工、包装、营销普洱茶产品,以文化内涵拓展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将茶叶消费转向文化消费,延伸茶叶产业增值链,以普洱茶文化支撑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蒋丽芹 《江苏商论》2014,(11):65-67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不仅具有经济性,而且具有社会性与伦理性的特点。在我国,企业伦理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并逐渐被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的问题。企业伦理观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吴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区域性明显、刚柔并济的文化,根植于此的苏南本土企业受吴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重义轻利、精打细算、外柔内刚、富国利民的伦理思想。新的发展时期,需要不断完善苏南本土民营企业伦理道德体系建设,提升苏南本土民营企业建设企业伦理的自主意识,塑造苏南本土民营企业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健全苏南本土民营企业伦理评估机制,才能不断加强苏南本土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推动苏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整体经济遇到困难的大背景下,2009年至今我国房地产市场逆势繁荣,其内在成因是房地产市场本身所具有的资本资产属性,其外在成因是相关政策和金融市场的推动.本轮非理性繁荣对于应对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长期持续下去,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控制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应坚持以发挥一般资产属性作用为主、以资本资产属性作用为辅的方针,利用相关政策和金融市场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首先,在土地政策方面,要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其次,在税收政策方面,要开征土地财产税和物业税;其三,在货币政策方面,要准确掌握不动产信用控制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粗放型出口方式为主,产品缺乏专有技术和自主品牌,相互低价竞争,招致频繁的贸易摩擦.为使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应转变增长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激励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使国际市场多元化;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扩大内需,争取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繁荣农村消费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化  傅家荣 《消费经济》2002,18(4):20-23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农民有消费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理论界一致认为这是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并且负担过重造成的.农民自身也持这种观点.但是笔者认为,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并不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完全同步,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和繁荣离不开消费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心理契约交易型导向和关系型导向的基础上,基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表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本文发现个体主义者理解组织信息趋向于交易型契约,集体主义者趋向于关系型契约;个体主义价值观将激励个体缔结交易型心理契约,而集体主义价值观将影响个体建立关系型心理契约。因此,个体文化特征会对心理契约的构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旅行社面向商务旅游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旅行社面向商务旅游的转型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商务旅游的迅速发展对旅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产品市场的竞争迫使旅行社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而旅行社的企业资源则为其转型提供了基础.为了成功地实现面向商务旅游的转型,旅行社必须和目标客户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必须将为客户的事务性活动提供服务作为产品核心,必须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浅析品牌文化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国强  陈圻 《商业研究》2003,(21):156-158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面对消费者新的需求,要求通过提升产品的情感功能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在产品竞争力及其要素中,增强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建立具有特色的品牌则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就齐文化所独具的内涵而言,它跟隐逸文化有冲突的地方,但隐逸文化在齐文化史上却并没有因此而消亡。齐文化中的隐逸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齐人豁达和不拘泥的民风,使之能够对古代中国士人均面临的仕与隐的问题做出自如选择;二是在齐地尤其发达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术神仙之说,对齐地隐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作用明显。这既是在看似与隐逸文化相冲突的齐文化中却又能够产生出隐逸文化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齐文化对中华隐逸文化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