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专题研讨会举办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和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6年2月29日至3月1日联合在京召开"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专题研讨会。全国人大国资法起草小组领导,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部分司、处长,北京、天津、四...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国资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出国有资产管理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确定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的目标方向。“十五”期间,根据十六大精神,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离的原则,以强化国有资产营运、推进国有资产“人格化”管理为突破口,以完善产权代理结构为手段,建立起国资委框架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产权代表管理、产权交易五项职能既统一、又相对分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是国家的财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由于国有资产营运机制、结构、管理与监督等方面的不健全,不仅使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不高,而且国有资产流失相当严重。随着改革的小断深化,企业自主权越来越大,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经济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突破,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要求那样“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九五”时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迎接国际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要求国有经济有强有力的发展,国有资产质量有一个大的提高。新形势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不断深化和发展,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有新的突破,继续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制。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方向,深刻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的关系,切实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针对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政府…  相似文献   

6.
广州机电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广州市在探索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企改革工作中惟一组建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负责广州市工业系统“机电板块”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和营运。为了在整个板块中建立和完善以产权为纽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广州机电工业发展实际的国有资产营运机制,该公司自2000年6月成立以来,大胆实践,扎实工作,在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营运体系,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运用市场机制开展资本营运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积极有效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7.
依据现代企业制度理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资本委托代理制度,既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又是企业国有资产“分级管理”的必然选择。企业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主要是解决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产权明晰问题。因此,实行委托代理制,有利于激活企业国有资产有效运营能力。厦门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的途径,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于1993年6月成立了全省首家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厦门国有资产投资公司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然而,我国国有资产营运的现实状况却令人担忧。我们认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国有资产的商品化,有效实现国有产权融通,是国有资产营运的现实出路。一、商品化是国有资产营运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的保全和增值必须通过市场行为来体现,即必须全面实现国有资产的商品化,这是因为:其一,国有资产的营运应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用以控制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这就需要通过市场来进行行业转移;其二,固化的国有资产往往容易流失,而流动的国有资产则通过市场定价可…  相似文献   

9.
《企业世界》2008,(5):10-13
为了贯彻落实省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不断强化省级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授权经营管理职能,确保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配合国家建设部关于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重大改革,全力打造我省乃至全国建筑业领域的“航空母舰”,有效应对我国加入WTO以后我省建筑业企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2002年3月28日,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在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现我省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15大报告中指出的“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项基本国策.在新形势下,要搞好这项工作,既要在理论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要在实践上有新的突破.本文围绕在体制、在约束机制与管理者三方面加以阐述:首先,在体制上突破,建立并理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监督、营运新体制.理顺所有者、管辖者、经营者、使用者之间的产权关系,是新形势下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正> 国有资产中介性经营组织是兼有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和国有资产经营者双重身份的国有资产产权运营主体,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联结政府与企业的中介性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其实质在于经授权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权利,通过营运国有资本、管理国有股权,在使国有资产得到合理配置的前提下获取国有资产营运的高效益。正确认识这类组织的地位与职能,并积极探索与发展其多种运作模式,是搞好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浅谈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效益审计黄崇安对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效益审计进行探讨,是当前审计机关一项重要课题。但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经验。在此谈点已见,求教同行。一、什么是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效益是指国有资产营运过程中,通过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高...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珠海市,从1999年开始,按照政企、政事、政资三分开和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原则,在胆探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新体制和机制,建立了以企业工委、国经局、董事管理局(合称“一委两局”“三位一体”为主体的,管人与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并建立和完善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管——资产营运机构运营——企业经营的“三层架构”。这一体制的突出特点是:确立惟一代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进行经济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时刻注意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省委、省政府决定向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派驻监事会,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现结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举措。按着《条例》第三条规定,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根…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按照国民经济管理的总体要求,以资产所有身份,对国有资产的占用、使用、收益和处置所进行的计划、组织、经营、协调、监督、控制等活动。其目的是要优化国有资产配置,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国有资产营运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资产管理学会作为全国性的独立法人社团组织,在今后几年中,将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很本判断对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立现代化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要求,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一些新的成果,用新的理论成果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企业改革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为切入点,以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高度重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完善法规制度,制定下发了《铜川市耀州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铜川市耀州区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办法》;二是明确监管责任,区国资委与企业主管部门签订了国有资产委托管理责任书;三是强化基础管理,为摸清区属企业国有资产“家底”,今年下半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国有资产企业资产清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系相配套的新型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财务做假、国有资产流失等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笔者认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审计,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20.
资本营运作为一种崭新的经营方式,不仅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也对国有资本营运如何进行审计监督提出了新的课题。南宁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不断探索国有资本管理营运的有效方式,建立了国有资产的三级架构管理模式,实现了政府对企业管理的重大转变,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