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萍 《亚太经济》2003,(2):21-24
日本于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为其赶超时期“贸易立国”外向型发展战略提供制度条件,为趋利避害,日本在自由化进程中采取“拖延”策略加强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配合调整,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贸易结构逆转,以适应不断加强的国际竞争。最终,成功使“入关”成为赶超欧美的“登天之梯”。  相似文献   

2.
《宁波经济》2009,(5):35-35
为战后重建,日本确立“贸易立国”战略。伴随出口扩大,其主要出口产品——纺织品在20世纪60年代遭受美欧限制,由此揭开了日本对外贸易摩擦的历史。贸易摩擦历经日本经济的复苏、发展、高增长、泡沫经济等各个阶段直至现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日美在钢铁领域的摩擦,绵延近半个世纪,持续至今。目前,日本从规避、转移、应对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凡文 《亚太经济》1985,(3):54-57
日本 实行出口扩张战略 自七十年代后期,日本虽从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的道路,但扩大对外贸易始终是日本的立足点,扩大出口尤其成为“生命线”。1984—1989年预计日本的出口平均每年增长6.6%,比进口增长5.2%高得多。  相似文献   

4.
亚洲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兴起与中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亚太经济》2006,(5):7-10
尽管亚洲地区启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动作较迟,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加快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步伐。东盟、日本、韩国、印度等均积极调整区域贸易自由化战略,我国也加快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步伐,以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贸易立国政策的功与过贸易立国是日本长期以来的国策。战后40年的发展证明了贸易立国思想有很大现实性,日本就是在贸易立国思想的指导下,走完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道路的。战后日本贸易立国政策的成功有其国际条件和社会基础。其国际条件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新组合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战争打乱了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旧的国际贸易的格局,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了  相似文献   

6.
日本入关后对外贸易政策演变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入关后在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日本政府主导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入关后,日本政府充分利用了关贸总协定(GATT)相关条款,一方面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为国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提供了充分发展的时间和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实施了贸易和投资逐步自由化的政策。日本入关后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实施的初级阶段战略性贸易政策是相当成功的,随后实施的高级阶段战略性贸易政策并没有取得很好地进一步提升日本经济实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起至今,日本观光立国战略实施已有5年。在过去的5年中,日本政府在观光立国战略的体系框架下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日本各界对于观光立国战略的成功实施都寄以厚望,希望观光立国战略能够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从政治、经济双重角度分析和探讨这些政策法规出台的背景、政策法规其本身的内容、实施的状况、取得的实效、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后,我们认为这些政策法规将对日本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旅游业将成为日本针对国内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的契机,一方面观光立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一战略也将为日本努力成为政治大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孙涛 《科学决策》2003,(2):17-23
日本在战后四十年曾经确立的追赶型经济增长战略成功地完成了历史使命,目前正在悄然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由传统贸易立国战略向海外扩张战略转换.而且,根据日本的经济基础和特有条件,日本完全可能借助新战略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9.
评日本从贸易立国向对外经济综合战略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50年代中期,日本确立了以贸易立国为主导的对外经济战略,即努力通过开展加工贸易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后,日本制成品出口比率迅速上升,1965年已达92.1%。进口则以初级产品为主,1965年,日本进口中初级产品比重为74.0%,制成品为23.3%。此后的大多数年份,制成品进口比率都在20%以下。日本实行贸易立国战略主要是基于如下的经济背景:(1)一方面,日本国内资源贫乏,技术相对落后,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原料、能源、设备和技术;另一方面,日本直到1964年才根本摆脱了贸易逆差状态。在此之  相似文献   

10.
张杰 《开放导报》2023,(2):22-31+52
当前,以制造业分工和贸易体系为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正在发生减弱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可能瓦解的苗头,这必然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带来难以忽略的风险和挑战。面对美国针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全局性“脱钩”行为,欧盟针对中国试图实施的局部性“脱钩”行为等变化,如何主动应对和积极化解,成为当前中国的核心战略之一。在全面分析当前全球制造业分工和贸易体系重大变化的基础上,重点解构其驱动机制,由此识别和提炼其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研判中国在其中的新定位和新优势,深入探究中国面对全球制造业分工和贸易体系新变化格局和新驱动机制的应对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对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其利弊得失,我国医疗服务业也将在WTO规定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体系下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针对我国及延边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调整政府职能,清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有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才逐步展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此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均实现了明显增长。目前,我国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实践进入了与贸易伙伴国进行具体国内制度协调的阶段,而这种国内制度的国际协调无疑会促进中国政府对服务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加入WTO直面国外烟草列强的背景下,中国烟草制造业必须要迎接挑战,加强自身竞争力。在目前国内烟草制造企业弱、小、散、乱的状况下,必须要大力加强企业内生产物流的流程改造。本文细致分析了生产物流在烟草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探究了烟草制造业生产物流进一步发展趋势,并以红河烟草集团为例,强调烟草制造业中加强生产物流现代化发展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分析了中国入世以来对外贸易增长的突出特征,提出了高额贸易背后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最后有针对性地就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实行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人民币的汇率改革以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昕 《特区经济》2007,226(11):222-224
就一般规律而言,跨国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形势,我国企业应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本文希望通过对跨国经营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的分析,为企业制定跨国经营战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也在不断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作为WTO的成员国,当今世界上经济和科技第二发达的日本,为了保护其国内市场,对进口产品制定了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这不仅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扩大,而且严重影响了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因此,我们要针对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措施加以研究,从根源上查找原因,寻找对策,进而制定出我国对外贸易跨越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良策。  相似文献   

17.
张润兴 《特区经济》2006,(9):282-284
随着国际生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以国际贸易为主的国际投资旧格局逐渐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直接投资新格局。尤其是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制定将进一步促进各项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如何不失时机的与世界各国进行经贸合作并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我国的海外投资事业,不但是投资企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理论界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海外投资企业现况的分析和投资政策的研究,提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主体、投资地区、投资产业的战略调整构想。  相似文献   

18.
As China has joined WTO, the global competitive market is open widely to us and we are confronted with both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he urgent affairs during the project period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are how to constitute scientific regional expansion program of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power along with the methods of Factor Analysis and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the paper chooses manufacturing as its subject irivestigated to do a comparativ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of each province. Then as to the industry that should be given preference in development, the paper selects some provinces having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the decision-making of regional industrial expansion program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面对当前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契机,黑龙江省要全面地审视既有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入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和探索,充分挖掘与整合现有和潜在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坚持从"特色、取舍、组合"三个层面入手,构筑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起点、新战略,创建有利于战略实施的环境和条件,打造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郑现伟  席增雷  张媛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53-155
文章认为,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大豆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大豆进口量的逐年增长已经对我国大豆的本地种植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有关大豆上下游产业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从长远看,这些影响会对我国大豆的相关产业安全带来威胁。为此,文章呼吁我国应从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针对大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制定出相应对策,以有效保护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