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颐武 《中关村》2012,(7):88-89
周汝昌先生不光痴迷和专注,而且有磅礴的才情,"痴"与"才"就是周先生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张颐武  CFP 《中关村》2006,(8):104-106
最近“,底层”问题成了文学讨论的热点。虽然这一讨论还没有引发广泛的社会关切,但它显然是一个与当下社会焦点有密切关联的议题。文学界开始探讨底层被损害的困局,期望底层的命运被改变,尤其是尝试用文学创作和理论关注底层生活,反映底层现状。这些探讨和思考都有相当的意义,也显示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有些作品,如曹征路的《那儿》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切和思考。“底层文学”从来没有被忽视现在有关“底层文学”的思考多停留在对这种文学意义的强调上。对于《那儿》这样作品的分析也在强调该作品关切底层的重要性。最近我们看到的是对“…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10,(10):119-119
“在经济科学中,以生产力为对象,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研究的生产力经济学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生产力经济学是同政治经济学在地位上并列的两门理论的经济科学。”如果从1980年11月著名学者于光远提议创办“中国生产力学会”算起,至今已有30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4.
张颐武 《中关村》2012,(9):107-107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引发了高度的关注和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的新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状况的投射,其实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变化的投影。  相似文献   

5.
关村 《中关村》2004,(6):90-90
“往事并非如烟”。“忆往昔”,亦并非“峥嵘岁月稠”。《中关村·往事今说》栏目的开设,旨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经历过“反右”、“文革”等政治劫难的知识分子,提供一个抒愤懑的忆旧讲台,同时给后人“买一张旧船票”, 感悟人在旅途的宝贵经验。一位伟大的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背叛自己的良知。还有一位伟大的人说过,“读史可以知兴替。”希望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在诚挚的真情告白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罢!尽管味道是苦涩的。  相似文献   

6.
《信息产业报道》2004,(8):65-65
这是一部西方管理学智慧同中国企业问题相结合的书,它凝聚了3年来作者与他的欧洲MBA中国团队对中国企业咨询与诊断的总结,涵盖了  相似文献   

7.
毛志成  CFP 《中关村》2006,(8):110-113
一有些以“名流”、“名家”、“名人”、“成功者”或“著名人士”为名目的杂志、辞典,约我写稿或收录了我的词条,我的心都曾甜蜜蜜、美滋滋过。好像人有了一点小名或大名,就成了世上的“人中之仙”,将来便有上天堂的资格而无下地狱的可能。当年我也曾有过此类幻觉,直到我年逾六旬已近“望七”之年时,才有了一点自知和自悟,随之也有了自我忏悔意识。要求伤害过我的人(尤其是在种种“运动”中频频整治过我的人)懂得忏悔,已经是不容易的事;要求我在一次又一次被“批判”、被“打倒”而事后终于脱离苦境之后做些自我忏悔,尤其更难,但我还是强…  相似文献   

8.
程桔华  白净 《中关村》2012,(3):26-27
秦升益把《易经》的原理变为创新的方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探索创新规律,形成创新思维方法,构建创新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占远  CFP 《中关村》2009,(5):110-111
我的朋友老周前些日子鼎力推荐一本《大生活》,但老周的建言却不能敷,为什么?此人的品位挑剔得很。因此,他定是嚼出了些许味道,他说好吃,我就也跟着品尝一下。  相似文献   

10.
关村   《中关村》2010,(8):108-110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掐指算起来我在《中关村》杂志"打工"已有七个年头了。虽然不曾与"土鳖"出身的老"海归"夏颖奇博士谋面,他不认识我,可我却十分熟悉他,这正如"明星"不识"粉丝"、可"粉丝"却了然于"明星",同出一辙。初识夏颖奇先生,正是缘于《中关村》杂志创始人卫汉青社长。  相似文献   

11.
明星 《中关村》2010,(5):110-111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明末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中对南京云锦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2.
张宇  CFP 《中关村》2007,(1):75-75
“网站靠什么?靠的就是点击率。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儿跟着就来了。你砸进去多少钱,加一零儿直接就卖给下家儿了。”这段《大腕》里的台词不仅成为了一段电影史的经典,而且也成了中国互联网史的写照。如今几年过去了,互联网经历了寒冬之后,又开始渐渐回暖。从几年的发展来看,到底  相似文献   

13.
苟耕田 《中关村》2009,(1):58-58
鼠年岁末,《新华每日电讯》同时转载《中国青年报》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一个“北美考察团”的35万元之旅》。江西新余政府11名官员“考察”了世界著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自然,这趟“考察”花销不菲;不过,“考察团”非常满意,有“下次再来”的“回头客”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约是两年前,河北省政法委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打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创业环境,曾下发一纸“红头文件(”俗称“30条”),引发一场关于民营企业“原罪”问题的大争论。笔者当时在《中关村》杂志发表过一篇题为《“原罪”非罪》的言论,认为“用‘原罪’比喻民营经济‘违规’  相似文献   

15.
愚夫 《中关村》2004,(7):88-89
“水桶”并非水桶,乃是人。因他上下长得一般粗,酷似水桶,故而得名。我和“水桶”是好朋友。“水桶”是我们单位党委宣传部长,喜爱写诗;据说还曾在《北京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过一首大作,单位里举办什么文娱活动,“水桶”也常登台“啊——啊——”地朗诵几句,才华横溢。我呢,是我们单位的笔杆子。我们单位下属各个部门历年评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材料绝大部分都是出自我的手。因  相似文献   

16.
关纯 《中关村》2005,(9):68-68
去年的金秋时节,当“郎顾风波”被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压制得几欲缄默之时,《中关村》杂志借用胡适先生的名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题,发表了“郎顾之争”感言的文字。言论力挺郎教授的学者风范和追求真理、伸张正义的治学精神;同时对某些“主流经济学家”依势压人的学霸作风,“辱骂和恐吓”的卑劣手法,视“传媒妖魔化”的偏激情绪,漠视民众“知情权”和“话语权”的傲慢……予以批评。  相似文献   

17.
田方 《中关村》2012,(4):82-82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广州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出廉洁文化,让廉洁成为广州的城市品格。无论是国际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郑永年教授提倡的腐败羞耻的文化观念要深入民心,还是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强调的要培养鄙弃贪腐的行为价值取向,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教授建议在全社会培育对腐败零容忍的价值观等,都指出广州将面对构建更高层次价值观的新命题。(3月26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18.
孙曙 《中关村》2003,(1):115-115
央视举办的第十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观众打电话问来自上海的评委廖昌永:他和来自北京的评委戴玉强打分总是不一致,是不是因为分属“京派”与“海派”的缘故?难得还有人使用“海派”这个几成化石的词,在现在的大上海水泥钢筋的丛林里还有“海派”吗? 文化点将上海有影响全国的电视栏目、电视主持人吗?上海有天王、天后级的歌星吗?上海有世界知名的电影导演和电影作品吗?上海有威震画坛的油画家、国画家、先锋艺术家吗?上海有被同行视为风向标的戏曲、话剧导演吗?上海有全国读者买帐的纸质传媒和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吗?上海有举世举国注目的文化活动吗?上海有倾国、倾城的娱乐新闻的主角吗?上海文化有新鲜的人和事吗?上海还有文化巨人吗?在国人、世人的文化生活中能看到上海的形象,听到上海的声音吗?  相似文献   

19.
许静 《中关村》2006,(11):80-82
教师究竟是“穷人”还是“富人”?不久前,在全国税务系统所做的高收入人群界定中,高校教师赫然位列其中;而几乎就在同时,北大副教授、《实话实说》前主持人阿忆却在博客中“哭穷”,称每月能从北大得到的工资太少,“如果不想办法增加收入自救,仅凭学校发的那点工资根本活不下去”……阿忆的这一举动迅速引起媒体和网络上的如潮口水。只是,阿忆如果觉得在北大当教授收入低,就该赶紧去赚钱,或者干脆辞职去找更赚钱的工作,为这点小事发什么牢骚?而阿忆发了牢骚,又干旁人什么事,怎么有那么多人跟着愤怒,乃至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高校教师阶层?北…  相似文献   

20.
苟耕田 《中关村》2005,(9):69-69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可是她的儿女们,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经做过“自毁家园”的愚蠢事。文明初期,“母亲”身披80余亿公顷的绿色外衣,遮盖着丰腴胴体的3分之2,江河似装饰的银链,伴有蔚蓝色的大海,头顶湛蓝的天空:可是到了19世纪,绿衣仅剩下56亿公顷,“长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