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防止不合理的资金以外债形式流入,现行外债管理政策对外资企业债务性资金流入设置了两道"门槛":第一道"门槛"是在外债登记环节要求企业借债金额小超过"投注差";第二道门槛"是在外债结汇环节实行"支付结汇"制度.从政策设计的角度看,考虑得较为周全,但在实际执行中,目前这两项管理制度都存在一定缺陷.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外债的合理利用能有效地弥补国内资金不足的缺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对外资企业借用外债政策较为宽松,而中资企业外债政策则较为严格。这便导致中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逐步有序的放宽中资企业借用外债条件、降低准入门槛,既能满足中资企业的境外融资需求,又能有效地监管外债资金及规模,成为外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范频 《中国外资》2011,(19):4-4
外汇局检查部门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部分外商投资性公司存在擅自改变外汇局行政许可的外债结汇用途的违规行为,且金额巨大,凸显当前针对外商投资性公司的外债结汇管理政策存在明显缺陷,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隐性外债的形式、影响及其监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隐性外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本文介绍了隐性外债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形式,分析了其大量流入和结汇对我国经济金融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利用外资政策,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应进一步加强对隐性外债监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外资企业外债结汇管理是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控制外资企业外债流入规模、流人速度和外债投向的重要手段;而创新实施外资企业外债结汇管理方式。则有简化外商投资企业的办事手续、降低经营成本等好处.该文首先探讨了在滨海新区创新外商投资项下外债结汇管理方式的可行性,进而对这一创新及其后续的监管工作做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隐性外债存在的形式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海南金融》2008,(10):51-54
跨境资金为实现其逐利目的流向升值预期的新兴经济国家,隐性外债是跨境资金流入的主要渠道之一。隐性外债以各种形式隐匿起来,游离于国家外债管理部门监管之外,但实际上是需要按契约以外国货币支付给境外债权人的债务。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对我国隐性外债存在的形式进行了研究,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加强对隐性外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短期外债是指从境外借入的所有约定期限在一年(含)以内的短期债务资金,是银行外汇资金的重要来源。虽然我国对短期外债管理已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尚存在政策界定不完全、审核监管不到位等束缚,使短期外债管理部分规定流于形式。因此,短期外债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债统计口径的调整及我国逐步对外国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我国现行外债管理方式的改进势在必行。本文从外资银行外债项下资金运营情况入手,针对现行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调整外债管理政策,将监测的重点从外资银行外汇资金使用的管理转向外资银行自身外债流出入的管理,以实现统计与管理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政策的选择必须注重经济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在外债管理的政策选择上,举借与使用两方面管理中,应侧重对使用环节的管理。因为,首先,面对复杂多变的外汇管理形势,规范性文件势必会多而杂,过多的规范性文件势必衰减政策的影响力和执行效果,造成不经济问题。其次,由于跨境资本以外债或隐性外债流入的形式日益多样化,把限制借用外债的管理称为“堵”,此类管理涉及面广而杂,需及时出台或不断调整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短期外债是指从境外借入的所有约定期限在一年(含)以内的短期债务资金,是银行外汇资金的重要来源。虽然我国对短期外债管理已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尚存在政策界定不完全、审核监管不到位等束缚.使短期外债管理部分规定流于形式。因此.短期外债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贺刚 《中国外汇》2006,(10):14-15
利用政策 驾轻就熟 某在京外资房地产企业投资总额4500万美元,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投注差”3000万美元。2001年至今,企业举借1笔中长期外债(2001年借入,发生额1200万美元),未发生境外机构和个人担保履约,外债可用“投注差”为1800万美元。凭借该“投注差”,该公司从2004年至今,累计筹措短期外债8笔,合同签约金额共计8300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该企业对上述所有短期外债的“借、用、还”模式如出一辙,操作上均采用“举借短期外债,全额提款并结汇后,迅速以国内外汇贷款置换外债”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企业借外汇贷款结汇的动机明显增强。这反映在上海市外债结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01年全年外债结汇才数亿美元,2002年这一数字已接近十位数,2003年在2002年基础上差不多又翻了一番。其中,境内外资银行发放的贷款结汇比例超过18%,2004年一季度这一比例约为30%,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全部外债结汇中境内外资银行外汇贷款结汇占比超过40%。  相似文献   

13.
胥良 《中国外汇》2014,(7):72-73
目前,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享受比银行外债规模还宽松的外债管理政策,而且对外担保不受担保指标控制。于是,一些公司钻政策的空子,通过内保外贷等方式,借入大量外债资金叙做中资企业的售后回租业务,变相为内资企业借用外债,以规避外债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4.
推动外债管理改革,是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一直根据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总体安排和步骤,密切关注跨境债权、债务资金流动,在着力提高外债管理有效性的同时,优化现有外债管理措施,研究出台新的外债管理政策,努力平衡好“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锡盟地区外债的总体规模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外债在外资流入中占比不高的原因开展了分析,总结了锡盟外债的主要特点、借债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外债在非现场监测、“隐形外债”、人民币外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净流入冲击“资本门” 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银行结售汇顺差加大,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其中,资本和金融交易项目顺差比例不断上升,成为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源,资本大量净流入已成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为遏制国际资本的过度流入和结汇,外汇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奖出限入:一是调整外债管理政策,合理控制外债流入总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利用政府外债的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政策因素、管理体制、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原因,利用政府外债工作在行业规划、规模结构控制、贷款项目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造成政府外债项目资金拖欠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冲击了地方预算执行,形成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政府的对外信誉和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也不利于今后利用政府外债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外债形势与外债管理政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中国外汇》2006,(9):69-69
上海外债总量占全国的份额长期在10%以上,政策重点调控的外资企业和外资银行外债所占比重更为突出。近年来,上海外债总的特点是外债规模和短债比重都持续大幅上升。2004年的外债余额同比增长高达75亿美元,增幅40%。2005年继续增长70亿美元,增幅27%;其中短债增加51亿美元,增幅36%,年末短债占比达59%。从更长的时间看短债规模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外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是国家制定和调整外债政策的基础和依据。近期,全国外汇管理系统对外债统计监测系统数据进行了逐笔清理,以提高外债统计数据的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外债的具体政策规定和统计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0.
胥良 《中国外汇》2014,(23):66-67
问:外币外债结汇可否用于偿还境内金融机构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利息?外债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如划至其他银行后进行支付,银行如何履行尽职审查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