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外汇》2006,(6):15-17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 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点: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其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外商直接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汇》2008,(3):24-25
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依然是宏观经济问题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吸引着各方的关注。为了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围绕着加强统计制度建设、促进外汇市场发展、深化银行外汇管理改革三条主线,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期杂志中,本刊就国际收支司这三项工作在2008年有何新的思路以及在2007年中取得的成果等问题,特别编辑了这组专题,并且在专题开篇邀请了国际收支司司长韩红梅做了访谈。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来自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两个不同的项目,而最终对中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产生综合性影响更大的则是由于双顺差而形成的储备资产。所以,本文拟用外汇储备代表国际收支这一综合性的概念,通过分析中国国际收支的成因及影响,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倩 《西安金融》2004,(2):40-4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在多年潜在性逆差后连续多年顺差,2002年还首次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在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公众对人民币信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开始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现象进行重新认识。一、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收支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蒲应 《浙江金融》2007,(3):16-16,15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汇》2006,(5):31-31
本刊记者:从“外汇管理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讨会上我们了解到,外汇局从2005年开始开展了外汇违法信息披露试点,请问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特别是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更加充分、迅捷,跨国公司出于比较经济优势和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战略需求,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市场国家,而把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留在了本国。这促成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在这种国际生产力布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和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利用外资的方式,使得中国处于制造业的终端,承担了许多亚洲国家的转移顺差。  相似文献   

8.
9.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我国2007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高额顺差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之一.高额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国内货币的供应压力,国际上的贸易争端也逐年增多.本文研究表明,高额顺差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积极融人全球化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我国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构性反映,并南出口导向政策推动,其过早出现并不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因此在改善引进外资质量的同时,必须从我国内部宏观经济失衡着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并优化国内投资,改变奖入限出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引入外资的战略,实行大进大出、进出平衡的外贸政策.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加快,截止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巨额的外汇储备已引起世人的瞩目,给我国经济带来贸易磨擦和人民币升值等不和谐的音符。探究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成因,是资本项目顺差、投机资本流入、贸易顺差、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对于提高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反映我国正在更大程度地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近几年来,由于国内需求相对不足,贸易出口和资本净流人的持续扩大对于保持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对于缓解通缩压力也产生了比较显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洁  崔莲  赵青 《金融纵横》2008,(6):33-35,32
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以及国内的经济运行受到影响。本文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现状剖析双顺差产生的根源,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转变出口导向的外贸战略,采取综合措施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缓解国际收支双顺差。  相似文献   

16.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2020,(2):31-33
《中国外汇》:您如何评价2019年我国外汇市场的运行状况?2020年的发展前景如何?王春英: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外汇市场运行保持了“稳定、平衡、理性”:一是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小幅下跌1.6%,对CFETS篮子货币下跌2.0%。同期,美元指数上涨0.2%,EMCI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跌1.3%,人民币汇率在全球非美元货币中的表现总体稳定。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上半年,我国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流动活跃,总规模达到237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但跨境资金净流人仅为793亿美元,同比下降53%。这是否意味着中国面临资本出逃的风险?下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又将如何变化?带着这些问题,中国#HL管理杂志社社长穆志谦采访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  相似文献   

19.
张明 《上海金融》2012,(6):3-9,116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双顺差产生的根源、后果及相关福利损失。其次,本文对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余额的演进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相对下降、海外投资净收益的可能恶化、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上升,以及资本账户下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规模与波动性的增强,未来几年内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有望显著缓解。最后,本文讨论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收缩的政策涵义,特别是对美国国债市场、人民币汇率、央行冲销行为以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问题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0.
穆志谦 《中国外汇》2014,(13):26-27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并通过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逐年回落,最近几年已经回落到国际认可的合理水平以内。人民币汇率也随之趋于均衡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在接受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社长穆志谦的采访中认为,中国的国际收支正趋于平衡,近中期将保持这一趋势;但要彻底消除国际收支失衡的因素,最终还要取决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