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才招聘”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部门最熟悉、也最常用的一个词,社会各界几乎所有的人也都对这个词“耳熟能详”。什么人才中心呀,人才市场呀,它们做的就是“人才招聘”的事。特别是这几年,快退休的人也会遭遇下岗,新毕业生也会一时找不工作。究其原因,除了就业岗位还不足以满足就业需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聘”!为什么一定得“聘”呢?“租赁”就不行吗?还别说,人才市场近来真的有一新动向,人才“租赁”真的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人才招聘“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部门最熟悉、也最常用的一个词,社会各界几乎所有的人也都对这个词“耳熟能详“.什么人才中心呀,人才市场呀,它们做的就是“人才招聘“的事.特别是这几年,快退休的人也会遭遇下岗,新毕业生也会一时找不工作.究其原因,除了就业岗位还不足以满足就业需要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聘“!为什么一定得“聘“呢?“租赁“就不行吗?还别说,人才市场近来真的有一新动向,人才“租赁“真的向我们走来………   ……  相似文献   

3.
李红光  胡南 《现代企业》2003,(10):40-40,44
人力资源实行市场化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的放宽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人才租赁 ,这一全新的企业用工形式应运而生 ,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广泛关注 ,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推动着这一新型的用人方式往前发展。人才租赁 ,最早起源于美国、日本。人才租赁的兴起表达的是“人才共享”的理念 ,是对人才从“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的深刻转变。即 ,用人单位与租赁人才不再存在劳动关系 ,仅为有偿的使用关系 ,与租赁人才发生劳动关系的仍是人才租赁机构或员工所在原单位。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工作实…  相似文献   

4.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人才市场的热闹场面,这个极其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招聘形式起源于八十年代中期,也是中国开始打破人才流动屏障的标志之一。迄今最大的人才交流会是上海人才市场于2001年举办的春季人才市场,共有1092家单位设摊,招聘岗位达15000个。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当网络浪潮席卷而来时,人才网站的兴起使人们开始质疑人才交流会的未来。甚至还有人预言,人才市场将会在三五年内被网络招聘取代,真是这样吗? 本刊邀请了北京、上海两地人才服务机构,中国、东南亚地区的人才网站以及企业的HR分别谈谈他们的感受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新型用人方式——人才租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才租赁是人才服务公司以人才为租赁对象的一种业务,也是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用人方式。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都相继推出了人才租赁业务。而作为一种新型用人方式,人才租赁在机构建设、租赁法规、人才市场、费用体系及人才保障制度等方面急需规范。  相似文献   

6.
王卉 《人力资源》2005,(8):62-63
高端人才怎样聘?又怎样解聘?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也许很少有人想到:解聘的难度比招聘还要大。一不小心,企业就会钻进自己给自己精心编织的圈套里。  相似文献   

7.
苍白的招聘     
《住宅与房地产》2013,(5):38-38
火爆的现场,人头涌动的大厅,笑容与憔悴夹杂在人们的脸上。不要奇怪,这就是人才招聘市场。曾经听过李强老师的培训,他说北京人数最集中的地方不是故宫,不是天安门,而是人才市场。今天我才了解到这话的真实性,一点不假,盐城市最繁华的地方不是金鹰购物广场,也不是沃尔玛超市,而是人才市场。  相似文献   

8.
把人才市场与劳务市场割裂开来的管理方式明显滞后于就业形势的发展 打开电脑,在搜索引擎上打入“人才”、“劳务”两个词,你会发现,这两个  相似文献   

9.
刘满 《中国就业》2009,(3):36-38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与“不就业”的争论:有的人认为,大学生就业就是难,从招聘会上出现的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争一个工作岗位的现象来看,就印证了这个观点:也有的人认为,我国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多达八百万个,而大学毕业生不过五六百万,只是由于大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好高骛远,挑三拣四,不去就业,从而形成了“就业难”表象。  相似文献   

10.
豆品香在玩注意力?这是一些人在豆品香以80万年薪聘回公开叫卖“奇菜”的厨师马大全后的怀疑。通俗点说,就是炒作。炒作也并非贬意——蓝剑600万包下天府广场,玩的不就是注意力?豆品香只算是“小巫”一个。  相似文献   

11.
江苏无锡市人才市场日前举办了一场大型人才交流会,主办者推出的“无经验人才招聘专区”吸引了大批求职者,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应届毕业生。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现场只有寥寥数家企业愿意进入“无经验人才招聘专区”,众多招聘单位虽未明确写明“不招应届生”,但不愿进入“无经验人才招聘区”。更多的企业则以“有经验者优先”这样的条件,将一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挡在门外。据《新华日报》报道,如今的人才市场,明目张胆地声明拒用应届生的企业少了,可是各种诸如“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有经验者优先”这样的“暗拒”手法却越来越多。“暗拒”让求职过程中的一些矛盾从“面上”转到“地下”,令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混沌不清。据共青团无锡市委统计,在去年年底举办的20场青年人才招聘会上,求职大学生达到6万人次,但择业上岗者仅占15%。一家国企老总曾对记者坦言:“我在招聘简章上没有明确说不招应届毕业生,主要是怕引来社会的非议,但公司内部规定是坚决不招的,主要是吃亏吃怕了。”企业拒绝应届生的理由有三:一是近年高校扩招令大学生数量大增,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二是部分企事业单位认为,培养一个新手费用多,周期长,不划算,一名大学生从培训到上岗最少需要7个月,不...  相似文献   

12.
吴坚 《人力资源》2002,(11):33-34
声势浩大的托普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活动,在9月里无声无息地进入了尾声.虽然托普是招聘还是借题炒作的争论显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样大跃进式的招聘既没有使托普收获到5000名人才,也没有使托普因此而一举成为国内IT的老大.至少在此刻,托普收获更多的还是负面的声音.相对于托普,TCL用一口气抢聘国内6位等离子权威的方式垄断这一领域的高端人才似乎更现实也更可操作一些.企业招聘真的玩不得心跳.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在中国土地上打工的“洋人”,还是各地政府组团招聘的国际化人才,其年薪高得让人瞠目结舌,值得思考的是:这些国际化人才真的就那么“物有所值”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就业》2011,(10):59-59
所谓“萝卜招聘”,意为“一个萝卜一个坑”,就是为应试者“置身定做”职位要求,以保证其能够顺利过关,而其他的应试者则会因为条件不对应而无缘竞争。近年来,“萝卜招聘”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更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挑战着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2003,(12):64
又至岁末,2003年的人才市场即将落下帷幕,纵观一年来人才市场的跌宕起伏,我们从37个城市的人才市场网站所提供的人才供求信息数据中不难看出:企业的最大人才需求正向哪方倾斜?哪行已成为就业大户?哪业已有所萎缩?哪些人才已悄然走俏?哪些人才已成明日黄花? 经历了“非典”,走过了“非典”,明年的人才市场又将有怎样的新趋势?让我们一起为明年的人才市场把把脉。  相似文献   

16.
曾经在人才市场上“不可一世”的用人单位,终于开始俯下身来,向大学毕业生们主动伸出橄榄枝。去年11月底,古城西安寒色已深。风尘仆仆地从浙江赶来的奥克斯工作人员,在西安理工大学校园内摆起了“摊位”——“推销”自己的企业、大量“预订”适用人才。他们这次要在国内的15个城市里招聘1200余名新员工,西安理工大学是其中的一个“选拔点”。在奥克斯集团看来,这是一个合适的时候,一个争抢优秀人才的合适时候。因为每年11月中下旬,是各高校学生手持《就业协议书》嗷嗷待“聘”的季节,谁能及早动手,谁就将“割到第一茬韭菜”。为此,有传闻称:…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奥运会与2010的上海世博的结束,公共自行车租赁这一政策的实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为了Ⅱ向应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为了缓解石家庄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与“公交车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石家庄市在2011年1月已正式实行免费公共自行车租赁政策。从这一年来的租赁车点、普通人群的调查,得到这一年我们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已经得到市民的广大好评,但是我们在很多方面需要对我们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设备进行改善,希望这一体系能真的解决“公交车出行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8.
孙武 《人力资源》2005,(6):34-35
“打假”是现阶段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独特的关键词。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持假文凭者已达60万人,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求职者在工作经验方面的夸大其词、杜撰简历也是司空见惯、不绝如缕。招聘、筛选和培训耗资不菲,风险也不小,只要碰上一个“谎”字就会血本无归、满盘皆输。招聘的面试官真是犯难,可总不能带个“测谎机”挨个儿试心跳吧?这里有个办法又简单又管用,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相似文献   

19.
《浙江房地产》2004,(5):50-51
9月11日,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和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04年浙江省房地产企业人才招聘大会”在省人才市场隆重举行,有102家房地产企业参加了本次招聘会,这是我省人才交流中心推出的与省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浙江名企”系列专场人才招聘活动的首场人才招聘会,也是我们首次与省行业协会联合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  相似文献   

20.
“租赁”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谈到“物流设备租赁”真正实践的企业所占比例并不大。因为国人有一种传统的观念或习惯在作祟,那就是“宁买不租”。时至今日,有这种想法的还大有人在。其买,与购买相比,租赁物流设备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益处。市场不相信习惯,它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以及使用灵活方便"为准绳,加之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在积极推动物流设备租赁业的开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物流设备租赁业明天会更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