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财富积累与财富分配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四十多年来,世界各国无论是收入差距还是财富差距均大幅度扩大,接近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最高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财富快速积累,但贫富差距也快速扩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着力缩小居民贫富差距已成了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为此,本文回顾财富积累与财富分配的学术思想史、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家庭财富差距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就我国所面临的财富积累和分配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再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要打通发展梗阻。从认识层面来看,就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果公平与机会公平之间的关系。从实践层面来看,就要将着力点放在农村和农民问题上,重点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二元、社会身份体制二元、国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二元的问题。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深入分析并有效破除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藩篱,是夺取新征程新胜利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7.
税务数字人事是符合新时代新阶段要求的数字化干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鲜明的实践逻辑和积极的价值逻辑。其中,知事识人的政治要求、政府治理的效能要求、科技驱动的战略要求是其理论逻辑,决定着数字人事的前行方向;制度赋能、岗位赋责、数据赋智、结果赋效是其实践逻辑,展现出数字人事的蓬勃生命力;促进向上向善、转变决策方式、彰显税收治理、提供税务方案是其价值逻辑,为提升我国公务员治理能力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历史上很多政治家、思想家曾提出共建大同社会的主张,但囿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这种追求缺乏可行性,仅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先后让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在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可能。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其经济效应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本质可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其调节效应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未来要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协调发挥税收的经济效应和调节效应,让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在新时代成为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9.
负利率政策是近年来中央银行应对全球公共危机事件的一种新尝试,其最终目标在于缓解通货紧缩与本币升值压力,操作形式主要体现为对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设定分层存款便利利率,传导渠道覆盖传统利率渠道、银行贷款渠道以及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创新在于突破零利率下限约束.迄今为止全球已有9家央行进行负利率政策尝试,其效果与副作用仍存... 相似文献
10.
段俊平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4,(11):60-61
孔子在《大学》最后一段有一句"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话。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的财富观。它的意思是:仁者利用财富达到自己的理想,不仁者以自己作为获取财富的工具。孔子用财富观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仁"的特性。"以财发身"和"以身发财"道出了我们所说的不同的两种人的财富观,"以财发身"其实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财富的认识和哲学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会计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财务信息系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财富计量系统。历史地看,会计起源于财富计量的需要,财富计量贯穿于会计发展的全过程,财富形态演进及其计量尺度、计量需求变化推动会计进步。会计进步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需要把适度调整财富存量与合理分配财富增量有效结合,会计通过促进财富创造、调节财富分配、调整财富存量、促进共同富裕。从现有会计体系及其运行情况看,实现合理分配、推进共同富裕,会计对财富的计量和报告至少需要解决财富的全面计量、真实计量、公允计量、合理计量和均衡计量等问题,建立起新的会计体系。本文第二部分还从会计计量财富的范围、目的、立场、特性、信息内容和报告形式等要素上构建了基于财富计量观的会计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共同富裕的内涵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这变化过程中,共同富裕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和实践途径,研究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途径对今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张晓晶 《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22,(5):12-2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些赋予了新时代金融发展的使命担当。探讨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的考察,深入剖析了金融发展对不平等的影响机制:适度、规范的金融发展有利于减轻不平等,但金融压抑和过度金融化都可能导致不平等加剧。而金融压抑与金融赶超(以及金融化)并存是中国金融发展的“特色”,二者也成为当前分配不均的驱动因素。中国金融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需要着力于以下五点:一是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避免过犹不及;二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三是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四是发展普惠金融,使低收入群体也能分享增长红利;五是重视金融科技的双刃剑效应,推进金融科技向善。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深入探究了产业链问题的根源与本质,即产业链需要实现效率与安全的均衡,接着剖析我国产业链安全的现状,最后提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解决问题的方案。产业链安全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特殊问题。众所周知,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链的各环节都是本地化、自主化的,因此它是可控的,不可能存在什么可控不可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个人或国家财富观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国家因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差异,财富观具有特殊的精神特质与行为范式。对于历经五千年文明积淀与洗礼的中国而言,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气质赋予了中国人认知与对待财富的独特视角,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的传统财富观,并由此衍生出一整套基于中国传统思维逻辑与文化特质的财富原则、观念与范畴。早在春秋时期,管仲便提出"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认为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同时 相似文献
17.
为乡村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是涉农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论文通过梳理共同富裕思想的演化历程,界定涉农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概念并阐释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逻辑,明确承担社会责任是时代发展赋予涉农金融机构的要求,厘清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发展中仍存在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服务民生领域的积极性不高、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精英俘获”和绿色金融服务单一等问题,最终提出在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涉农金融机构应在产业金融、民生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慈善金融中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长期发展使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并使得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另一种财富标志。虽然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政府作用仍存在种种质疑,但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应能保持其发展趋势并在未来的多极世界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方位展现了党的分配制度,重申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廓清了对共同富裕的基本认识。通过分析,未来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重点应是以下几方面:一是更加强调机会公平;二是更加强调用好市场机制解决分配问题;三是更加强调发挥财政的兜底作用;四是更加强调源头治理,从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入手;五是更加强调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伴随着贫富分化加剧而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而普惠金融作为提高经济平等和抵御贫困脆弱性的重要工具,理应成为赋能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通过创新性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方法测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水平及其演变规律,比较研究IFI发展的关键要素及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发现普惠金融赋能中间40%及底部50%群体的财富和收入效应不足以改变现实的贫富分化窘境。据此从供给侧创新、需求侧结构管理及监管格局构建等层面设计普惠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