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设置、规则变革、机制建设、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太自贸区等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修正和完善,获得一定的国际赞誉。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变革者,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对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的供给,争取更大的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话语"作为一种具有构建功能的社会实践,一直以来为各国所关注。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作为大国形象走上世界舞台,中国的"声音"开始为世界所关注和重视,但是中国仍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话语权体系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能否很好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能否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能否赢得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加强对国际话语权的研究。就国际话语权的基本内涵、提升话语权的重大意义和对策举措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条件,是中国和平崛起最深刻的时代背景。全球化的本质在于国际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要素流动障碍的消除,而资本又是工业文明时代影响大国崛起的核心要素,因此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资本运动构成我们理解中国和平崛起路径与机制的主线索。资本的稀缺性要求大国对外开放以获取工业化的资源,所以全球资本汇集是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在向中国工业化提供稀缺资源的同时,全球化也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在和平崛起成为中华民族最高目标的今天,全球化的不可逆转性以及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资本运动的不可控制性,决定了中国和平崛起的不可阻遏性。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兴的全球性经济和地缘政治大国,中国对于一些大国而言,不论是在全球体系上,还是在次全球体系(区域)上都是一个政策性的困难抉择。对于如何构建与这些在中国外交总架构中居于"关键"地位的全球性大国的关系,中国新一代政治领导人提出了无论是在国际关系理论上,还是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实践上都具有创新内容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这一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逻辑性结果,也是在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实力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作出的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和而不同"和战略智慧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性选择。这一构想有助于中国坚定和平发展的崛起新路径,同时也为其他新兴大国共同参与全球体系重塑和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打开了便捷之门。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有可能使美国在中国经济外交与外交攻势的双重作用下,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的理念,弱化视中国为安全与战略"威胁"的观念,从而有利于世界力量的和平转移与全球体系的和平转型。在此层面上,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无疑有助于打破人类几千年历史上大国崛起与战争形影相随的宿命,对推动全球力量的和平转移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金融历史以及大国崛起的路径看,全球性经济与金融危机往往能够有效促进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全球影响力的转移。近几年,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逐步增加,以及在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的优异表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美  相似文献   

6.
赵维良 《海洋经济》2020,10(5):40-47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海洋成为人类发展空间拓展的主要领域。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逐渐成为大国的主要战略指向,国家兴衰与海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西方大国对海洋认知和经略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探究海洋大国崛起的历史逻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和总结海洋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为我国海洋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地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章玉贵 《商周刊》2013,(8):19-19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亚洲.若要获得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既有赖于绝对经济实力的增强与经济一体化机制的搭建,也取决于亚洲主要经济体之间能否消除非合作性博弈,更离不开基于区域发展范式与大国共性的亚洲新角色的重塑与国际担当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作为天然橡胶的进口大国,争取国际定价权对我国意义重大。时值金融危机,全球天然橡胶产业面临深度调整和整顿,我国应抓住金融危机给我国争取定价权所创造的机遇,提升我国在全球天然橡胶产业的话语权,达到充分保障我国经济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薛飞  彭彭 《经济导刊》2015,(3):38-45
中国的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产业带动力、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在近200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史中,大企业的产生无不伴随着国家的崛起。中国近百年的发展表明,国家的命运与企业发展休戚与共。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大国之间的国际竞争,突出表现为其大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角力。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的中国大企业群体,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国家脊梁"。中国企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将是不容回避的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贸易就是世界话语权。但贸易体量和规模绝不等于话语权。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自2009年起,中国晋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而此次中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关口,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然而,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国际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11年9月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再次重申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明确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以及国际战略定位。《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发表后,随即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反响,有关中国崛起与所谓"中国威胁"为议题的讨论在西方媒体展开。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战略实施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强国的雏形已然显现,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崛起的大国,  相似文献   

12.
近期西方国家宣称已将碳关税计划提进日程,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加大,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面临新挑战。基于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国情,分析碳关税的征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提出中国积极应对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者的大国经济思想是大国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资源。本文遵循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描述了西方学者的思想轨迹,即从市场规模、生产规模到规模经济优势,从大国概念、大国形式到大国经济特征,从大国兴衰、大国复兴到新兴大国崛起。沿着这样的思路,西方学者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毛伟 《经济导刊》2023,(1):46-49
<正>今年初,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以下简称“中信基金会”)举办“加强对外话语体系与能力建设”专题研讨会。来自不同领域的十几位资深学者与会发言,深入讨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对外话语体系内涵需要建立新认知  相似文献   

15.
国家石油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向东 《经济师》2010,(3):85-86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近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但是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直接考验中国经济的承受能力。影响国际油价的最根本因素则是西方大国和国际大资本对油价的操纵。文章认为从国家战略与经济安全上考虑,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争取石油定价权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中国的国际环境、国际地位和发展机遇的切入点有六个事件: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标志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象征;我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展现出“赶日超美”的势头;亚丁湾护航和利比亚撤侨事件,标志着中国有全球利益需要保护;20国集团取代8国集团,标志着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被推到全球治理中心;钓鱼岛事件和关国航母进入南中国海和黄海,引起中国强烈反应。我国的国际环境处在“机遇空前”、“挑战空前”,机遇永远大于挑战的时代,面对复杂的局面,我们的对策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在今后一段长时期内,我国会经历“成长的孤独”和“成长的烦恼”时期,我们要坚持邓小平同志“在体制内成长”的决择,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读编互动     
<正>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不仅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率先复苏,并且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金融的新格局我们怎么去面对?看到以"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为主题的第十四届资本市场论坛上各位专家的精彩论断,获益颇多。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印度科技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反恐仍是全球政治和外交关注的焦点.并左右着大国关系的互动。全球范围内,大国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全面建立,为全球、地区、多边和双边层次的合作与对话奠定了基础。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仍带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共同繁荣.达到双赢已成为国家关系中普遍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需要我们拓展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并不断发展当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对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促进中国深层次参与全球治理和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施行,以及解决各种双边和多边地缘冲突、促进全球和国际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不断提升中国学者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促进跨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新兴市场崛起和大国之间博弈的新特点,着重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货币因素,揭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及区域货币安排(如欧元)的弊端,为重构国际货币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取决于各国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美元和欧元的地位将弱化,逐步形成多种储备货币竞争的局面。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是大国之间实行浮动汇率,给予小国选择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的自由,并对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附加约束条件。这既可以为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实现国内物价稳定提供支持,也可以防止一国通过操纵汇率获得长期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