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迈进,是支撑大国经济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力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要求制造业更加聚焦目前面临的困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个性化多样性新需求、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稳定性、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为发展目标.以创新驱动为根本,营造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双循环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一国在特定阶段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方式,并且这种方式需要与该时期工业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可以结合资本循环理论,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如何在国内与国外展开双循环进行具体划分;可以从单一产业资本拓展至经济社会生产总过程的角度对双循环结构加以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外循环的作用不断增强,而此后内循环的作用变得愈发重要。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从大变强"的第三次跃升,需要重塑双循环的结构,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制造强国;调节好利润率差异,平衡虚实关系;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拓展国内投资需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4.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参与全球绿色治理的重要途径.加强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和标准等建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既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创新的内生动力,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我国应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提升绿色金融发展实质成效,发挥倡导者和引领者作用,参与引领国际绿色金融治理,服务我国经...  相似文献   

5.
王文进  葛鹏 《世界经济研究》2024,(2):93-104+137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实体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这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金融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诸多难点问题,距离新发展格局要求仍存在差距,产业数字金融的出现为破解相关难题带来契机。作为一种数字技术与产业、金融服务融合而产生的新型金融生态,产业数字金融直接面向产业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覆盖产业所有节点,具有生态性、普惠性、融合性和数字化等特点,通过发挥靶向效应、“蒲公英”效应、资源优化效应和网络效应,能够打破空间限制、促进要素流动、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风控水平,实现畅通产业循环、引领创造新需求、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发展目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认为,鉴于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现状,需沿着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改造数字基础设施、升级金融服务模式的发展路径,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强应用研究、扩大宣传推广等策略,加快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发展壮大,进一步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7.
邢境桓 《天津经济》2022,(11):22-29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指出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民众提升生活品质意愿不断增强,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以天津为例,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服务业发展因素,为促进天津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叶松 《开发研究》2021,(4):65-72
双循环发展格局是长江经济带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在对其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国家双循环战略下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与思路,提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引导人口科学流动,强化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统一监督管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整合优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畅通城乡区域经济循环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产业层面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内涵阐释的基础上,以我国化工产品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贸易指标和数据综合剖析我国化工产品对外贸易不符合“双循环”发展格局内涵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化工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促进其融入双循环、推动双循环,构成双循环。  相似文献   

11.
霍强  崔昊 《开发研究》2021,(2):77-84
沿边开发开放在联通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接续转换对沿边开发开放提出了新要求.从外部条件看,西方发达国家可能陷入长期停滞,对沿海开发开放形成严峻挑战,中国周边国家有望实现稳健发展,为沿边开发开放带来巨大机遇.从内在基础看,沿边开发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缩小与沿海和内陆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全面开放上仍然具备较大潜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沿边开发开放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应全面提升沿边开发开放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定位,努力打造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带、一带一路倡议的试验前沿、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和纽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示范窗口.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文章将全球价值链、国内区域间融合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作为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切入点。使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参与全球化分工以及国内区域流入型融合对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明显溢出效应,且后向溢出更显著。东部参与全球化分工能够享受产业升级红利,中西部则更多通过国内流入型融合获得升级红利。且区域竞争优势与主导分工环节越契合越有益于产业升级。分行业看,高技术类型对于产业升级的拉动效应更显著。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参与全球分工以及国内区域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基于三个梯队产业带动系数的区域产业升级扶助路径,对四大板块协同三大支撑带的战略布局作出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双循环发展战略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世界各国旅游双循环发展存在着国内旅游强循环、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并重和国际旅游强循环三种类型.我国旅游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国内旅游强循环发展为特征,面临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旅游供给侧结构不合理、居民旅游消费观念相对保守等问题,未来应多措并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国内旅游...  相似文献   

14.
15.
刘婕  姚博 《南方经济》2021,40(7):16-33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臧铖  冼国明  初晓 《南方经济》2022,41(7):69-86
文章首先通过定量识别《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构造出我国外资开放度指标,然后,采用价格法测算了我国省际地区市场分割程度,同时借助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测度了我国各省市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将交互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实证考察了市场分割视角下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市场分割的弱化会对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缓解,甚至翻转的作用,特别是在外资开放程度较高时,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抑制作用会随着市场分割弱化而得以缓解,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换言之,我国在持续深化外资开放以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配合统一的大市场。第三,在解决内生性问题、替换指标、加入更多控制变量以及剔除部分样本之后,结果依然稳健。上述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打破市场分割促进以统一大市场为基础的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是当前阶段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戴翔  金碚 《开放导报》2021,(5):49-57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开放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开放发展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发展,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国际经济理论的新境界,因而,新阶段构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看,中国前一轮开放发展形成的国际大循环模式,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目前转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亦是实现动态比较优势变迁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之变高度契合的必然性要求和必由之路.顺应乃至引领全球分工演进大趋势,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以坚持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另一方面要实施更高水平开放.  相似文献   

19.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面对世界局势急剧变化及国内经济提质发展新要求所提出的"应对之道".在文旅融合新时代,旅游演艺作为独特的旅游产品,经历了旅游演艺雏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丰富本土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新名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提出IP至上、文化为核、业态拓展、管服保障等四条发展路径,以期推动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的机理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