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与国际同类企业相比,产业集中度过低,企业规模过小,中小企业又发展缓慢,缺乏规范,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同时,大中小企业没有实现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分工协作,大而全、小而全是其基本的结构特征。此种模式造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规模经济、有效竞争及分工协作方面的多重损失。为此,必须在遵循产业组织结构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国情,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模式及政策取向做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德国纺机业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未来一个时期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基本思路和改革方向是:让市场体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育和推动自主创新机制和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形成高度专业化和协作化的生产组织体系;改善投资环境,积极融入全球化体系,鼓励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生产;为产业集群式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3.
赵志豪 《特区经济》2012,(8):209-211
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其产业链合力,对于发挥其产业功能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整合内涵的界定,在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其产业链的网络整合模式,并从价值形成、价值实现和价值优化三个层面对产业链整合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郑曙光 《宁波经济》2006,(6):26-29,19
浙江要建设全国制造业先进基地,须寻找相应的实施对策。浙江制造业实施外资并购具有可行性和较大的潜力。浙江制造业在实施外资并购战略时应关注产业政策,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产业、具有巨大国内市场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和较大市场空间而又缺乏技术优势的产业和不适宜外资并购的产业,应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从制造业实施外资并购的路径分析,主要有并购国内企业资产的模式和收购国内企业股权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但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因此,本文认为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研究企业集群理论,采取企业集群方式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6.
山西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而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以及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影响,也是山西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研究山西省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为振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制定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报告利用辽宁装备制造业2003-2009年的相关数据,描述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变化及地区分布状况,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市场结构与产权特征,从产业组织视角提出辽宁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竞争力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媛  郝娜 《辽宁经济》2005,(12):8-9
辽宁曾经是全国先行工业化地区,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基础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化指数较高,为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托。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准确的定位,不仅是东三省提升地区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增强我国实力的有效途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提升该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其根本在于培育其国际竞争力,围际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一个企业拥有国际竞争力,就能获得丰厚的长期回报;一个产业拥有国际竞争力,就能生机勃勃、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型: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产业。上海装备制造业是上海工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上海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重要体现。21世纪以来,在中国入世和上海中博成功的背景下,上海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上海装备制造业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尽快实行产业转型,即装备制造业由制造型产业转变为制造一服务型产业,成为上海装备制造业应对21世纪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0.
技术能力与市场能力弱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基础弱的根源所在,由此决定的参与全球竞争模式又制约了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需突破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入全球竞争的传统模式,在以各种方式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国内价值链和产业链,整合链条资源,增强企业的消化和二次创新能力,来衔接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竞争。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上海商业产业组织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竞争与垄断的角度研究同一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问题。本文运用哈佛学派首创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对上海商业产业组织进行分析,考察了目前上海商业的竞争状态,对其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进行客观描述。通过和西方发达国家产业集中度指标的比较分析,对于中国入世以后上海商业产业组织的演进进行了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定量分析,采用对比研究,从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增长速度、产业绩效等方面,全面研究长三角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内部(两省一市)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上升期,但长三角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位趋于下降;长三角两省一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在产业规模、经营绩效、综合竞争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分省市看,江苏和上海存在产业同构,而浙江与两地都不存在产业同构。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占有长三角两省一市一半产值左右,在江苏制造业产值中超过四成,在经营过程中,每家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最高,自有资金水平及流动资产水平也较高,实现利润率水平最高,体现了最强的竞争力。浙江的装备制造业产值占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值的1/4,在浙江制造业产值中接近四成,在经营中,从业人员人均资产规模最高,人均产值也最高,实现了最高的产值税收贡献率,在两省一市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处于中间位置。上海装备制造业在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值中占1/4,在上海制造业中占近六成的产值,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高,产值销售率也最高,但是利润水平最低。分子行业利润水平看,上海的仪器仪表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组织优化的力量来自两方面,一是企业的自组织能力,二是产业组织政策,其中企业的自组织能力是产业组织优化的内在动力,产业组织优化的微观基础,是产业组织分析的核心,它决定着产业组织政策作用的方向。但由于企业自组织行为是市场行为,为了弥补市场不足,政府则要根据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及企业竞争关系,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产业集群是振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有效途径,但黑龙江省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群。为此,应推动制度创新;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中小制造业;加大对装备制造产业区的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5.
刘龙 《辽宁经济》2014,(10):17-22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国内外主要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特点及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提出了一些关于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中其它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支撑,浙江“建设先进制造基地”的重大战略将失去基础,工业经济发展也将缺乏后劲。因此,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研究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战略思路和目标,实现浙江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长江三角洲未来产业整合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加入WTO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协同调整的战略目标是:政府合作,加强协同,通过培育和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理顺地区合作秩序,实现区域产业发展一体化和产业布局合理化,形成若干在全球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群落;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在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而消化吸收的关键在于一个有效的运作平台.本文首先提出一个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产业组织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中的政策嵌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2010,(7):62-62
目前,浙江省已经确定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分别为: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非均衡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本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借鉴产业竞争力分析的框架,结合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建立了一套评价我国区域性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各地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非均衡性及各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各地现有产业的比较优势,提出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及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