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霞  王炳义 《特区经济》2007,219(4):125-126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唐山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主体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2007年省财政会同环保、建设部门,在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启动了生态补偿试点。2008年又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在全省所有重点流域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并在大汶河流域开展上下游协议补偿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的生态区位独特,既是生态环境脆弱区,也是生态前沿区,更是生态屏障区。内蒙古横跨中国的东、中、西部,紧靠华北、京津、东北等地区,其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可借助风力、水力等迅速地、直接地蔓延或影响至上述地区,特别是威胁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故内蒙古是生态前沿区。如荒漠化  相似文献   

4.
《重庆经济》2006,(5):7-1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直接关系着库区乃至重庆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功能发挥和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未来五年是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口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培育和城镇化进程对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将带来更大的压力。如何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下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已成为当前库区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6.
李焱 《首都经济》2008,(5):65-6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然而目前城市快速发展和区域生态退化已给北京市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污染治理投入稳步增加.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了主要目标。同时建议从制度、政策、技术路线等方面采取若干对策,并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鄂前旗提出要全面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之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设立了生态建设与保护奖励基金,旗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对在生态建设与保护方面成绩突出的农牧民、嘎查村进行奖励.  相似文献   

10.
我省正式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经济研究》2005,(5):11-14
2005年8月30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启动大会在西宁隆重举行,由此拉开了我省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大幕。拥有三江源,是青海人民的自豪和骄傲,保护和建设三江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更是历史赋予青海人民的重大使命。我们要牢牢抓住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这条主线,精心组织规划实施,出色完成各项规划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一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为正在风生水起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如何实现又好又快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天津市水产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启动由传统渔业向生态渔业的转变,逐步创出了渔业生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天地,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生态辩证法以现实的人和自然为切入点,以全面而又科学地阐明人与自然的内在本质关系为中介,系统、科学地建构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维范式和实践路径.现今广西民族地区由于特殊地质环境、过渡崇尚资本、价值审视偏向和治理模式失效等因素致使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制约了该地区人、社会和自然的持续健康发展.因而以马克思生态辩证法为理论导向,以广西民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失衡关系及根源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广西民族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思维理路和有效逻辑模式,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平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这个"小康中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即在建设目标上,既要建成"小康中国",也要建设"美丽中国",使两者成为科学发展的两翼,两翼齐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广西保险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保险覆盖面稳步拓宽,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呈现出业务规模显著扩大、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域集中和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在于搞好小城镇建设,而搞好小城镇建设又势必无法回避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我们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与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背离,进而直接影响到当地城市化、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新形势下如何兼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之路,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宜居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建设“绿色海西”的重大意义与指导思想 (一)建设“绿色海西”的重大意义 绿色发展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发展形态,绿色发展的实质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海西”,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碧空原野,青山绿水,花香鸟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是每个人的梦想,在此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唐运平.历任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室副主任、主任、副总工、副院长.现任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唐运平是天津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20.
《开放导报》2009,(2):I0010-I0011
深圳市宝安区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在宝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城市管理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城管行政综合执法。与此同时,该局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将城市管理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于城市管理工作始终,努力探索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加强环境保护的新模式,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也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使保护环境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识在全体干部的心中深深地扎根。全局上下形成了环境保护齐抓共管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