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发起的“城市与环境国际研讨会将于今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法国、日本的学者与中国学者就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关系和相互影响等问题进行学术交流。这次讨论会的目的在于对中外城市环境与发展的文化因素进行人文地理、景观生态、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西方经典品牌理论,研究了在当今特殊环境下,打造中国汽车国际知名品牌的问题。首先,指出了中国汽车品牌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差距。接着,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打造中国汽车国际知名品牌的四条对策:提高R&D经费投入、新市场定位、加强汽车服务和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同时,认为政府和国际化人才影响以上四条对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严思佳 《中外企业家》2013,(8S):260-26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在我国逐渐成为主要代步工具,许多世界知名汽车公司纷纷抢占中国汽车市场,这给起步阶段的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我们不仅在技术上和国际知名汽车公司存在差距,在汽车广告的制作上也相对落后。作为一名语言研究人员,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世界知名汽车公司的汽车宣传广告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其常用修辞方法,以供广告撰写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4.
企业间的竞争往往是势不两立,同行间的竞争更是你死我活,在这种形势下向对手学习似乎是不可能的,许多企业对向对手学习这个问题连想都不曾想过c然而在本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却想到了,而且做出了惊人之举。当时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公司经过调查发现,日本的轿车新颖、省油、廉价,其中五十铃公司制造同一类型的汽车,每部成本不到通用公司的一半,其市场竞争力远远大于自己c于是通用公司不仅实现了与日本人的合作,同时还派出公司精英到日本公司任职冲习管理经验c这样,通用公司不仅摆脱了危机,还获得了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日本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就业水平。这种“中国抢饭碗说”不仅在民间、舆论中流行,连严肃的学者也深信不疑。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日本劳动研究机构”的专家就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日本《环境会计指南2005》借鉴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危害健康,而且破坏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环境污染物约有80%来自企业,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管理,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要求企业推行环境会计、鼓励企业自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综观国际环境会计发展,日本环境会计后来居上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会计的榜样.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日本企业环境会计指南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论文在介绍日本<环境会计指南2005>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京都: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京都:环境问题与对策孙宝林1996年10月,笔者随北京市教委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加了’96北京、东京、汉城三城市“城市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将东京都在城市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做一简要介绍,供国内环境问题专家和广大读者参考。东京都(东京所在...  相似文献   

8.
一、房地产项目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关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创造了丰富的新的物质世界;同时,人类又以等同的速度破坏和损害着环境,致使自然环境质量下降,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一项由城市房地产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未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和关注,那就是“城市环境系统破坏问题”。城市环境是经过人类充分改造过的人工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包括被改造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包括经济、社会系统与地球的物理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  相似文献   

9.
《监督与选择》2011,(6):158-158
近年来,国际汽油价格不断高涨,新能源汽车被各国提上重要议程,电动汽车由此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充电问题,因为充电站还很少,不像加油站那么方便。日本多家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的电动汽车,开始在日本的3座城市自建充电站,而且把部分充电站建成太阳能充电站。除此之外.他们还在美国芝加哥也建成了一家太阳能电动汽车充电站。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在经济学界向来是很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20年,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奇迹,这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素材和社会实验室,使我们能从中国的经验和案例来分析已有的理论。钟昌标博士的专著《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就是我国学者在探索这方面问题的一次大胆尝试,该书不仅对我国改革开放20年对外贸易发展作了反思性的概括,而且对未来我国外贸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探讨,现实性很强,理论上也不乏创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外汽车企业纷纷来华投资。日本汽车企业虽然较晚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却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较大的市场。本文在对日本汽车在华投资结构、投资规模等方面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对华投资的一般规律和经验,最后,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研究了其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期望本文研究能为我国汽车企业未来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世界     
《东方企业家》2009,(10):26-27
日本:换人 鸠山由纪夫日前正式出任日本首相,他承认日本当前经济疲软,誓言本届政府将设法筹集资金实现大规模支出计划。同时他率领的民主党还必须迎战日本经济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难题已造成日本经济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持续疲软,而且依旧严重依赖外国对汽车、电子等出口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英国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日本提出建设低碳社会,世界各地争相发展低碳城市.中国当前也在以节能减排为契机践行低碳发展。而促进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时代》2011,(5):121-121
福莱(中国)国际传播咨询有限公司近日在京推出国内首个“名人影响力指数”。这一指数以客观、专业、公正为原则,在总结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内知名的统计学家,商业学者以及市场营销、广告公关业内专家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展开调研  相似文献   

15.
城市物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人们意识到,建立先进的城市物流体系,不仅是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共性问题的解决途径,也是实现未来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的保障和基础。尤其对于中国各城市而言,建立以共同配送为核心的城市物流体系,可有效提高物流效率及降低物流成本,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作为国际知名物流企业,DHL不仅具有从事共同配送的实践经验,在城市物流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已经渗透到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国际问题。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开始通过国际合作寻求遏制环境恶化的方法和途径,中国积极融入这一潮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方兴未艾,正成为国际合作领域中继经济合作之后的又一热点。回顾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历程,总结国际环境合作的经验,对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环境合作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城市化速度的论争与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并引起有关城市化速度问题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当前城市化速度过快,呈现冒进态势;也有学者认为城市化速度并非过快,只是城市粗放型增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根据钱纳里标准及与同类国家的比较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仍有所滞后,速度并不显得过快;对比分西显示,我国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导致城市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增强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必要转变城市增长方式,建设紧凑城市,提高城市化质量.  相似文献   

18.
苏杨 《国土经济》2008,(5):51-52
早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各种国家级公文里就多有“不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这样的表述。20年后看一看,不敢说日新月异的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却敢说中国的这条弯路比外国的弯——我国的环境状况有目共睹,德国的汽车、日本的老婆、中国的污染城市,都是国际名牌。  相似文献   

19.
会展业的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金明 《经济界》2007,(4):82-85
会展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际化大城市高水平开展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活动能力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具有营造投资窗口、搭建合作平台因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更由于其在推动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而引起重视。借鉴国际经验,解决好我国会展业发展中的问题,将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章帆  韩福荣 《中国质量》2002,(11):22-25
近年来,有关"汽车召回"的事件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其中所涉及的基本上都是国际汽车商业巨头,随之也出现过国内汽车生产厂家的汽车"召回新闻".围绕着我国是否应当实行"汽车召回制度"的问题,在汽车用户、生产厂家、政府部门乃至社会公众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分歧.因此,有必要对"汽车召回"和"汽车召回制度"中有关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问题,加以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从而进一步明确"汽车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