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复合比较优势--对比较优势的拓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论争,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应该以比较优势抑或竞争优势为基础。从内生和外生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进行扩展,从而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之下,为贸易理论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能够提供更为合理的分析基础。并从发挥复合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为各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更多的发展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长期下去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外贸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目前我国还未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之中,需要从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以综合创新为动力,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地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具业目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事物是动态发展的,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培育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动态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两国贸易不断加大。中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同时,所带来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贸易摩擦显得更为突出。本文就从比较优势陷阱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中俄贸易摩擦问题。  相似文献   

5.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空前提高,世界经济紧密相连,比较优势理论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国家间进行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当今世界也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比较优势理论是否仍然适应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探讨"比较优势陷阱"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特征,分析比较优势理论在当下是否仍具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在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我国纺织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各国在资源、成本、技术、贸易政策等方面展开的全方位竞争,我国纺织业却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面对这一挑战,我国纺织业要想走出比较优势陷阱,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走竞争优势之路。  相似文献   

7.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冬莉 《商业研究》2005,(18):91-93,104
伴随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国际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升级,如何定位自己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如何使经济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种理论指导思维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存在困难和风险,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要想更快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战略是最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刘佳  陈飞翔 《财贸研究》2006,17(1):42-46,52
本研究综述了前人关于比较优势与中国贸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问题,力图为我国的经济改革提供有资可循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万春林 《商业科技》2014,(21):41-42
本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选取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安徽省各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在2011年和2012年间的比较优势分析,其结果表明各地区不同的粮食作物之间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各地区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对发展内生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加入WTO后,根据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就业压力大的特征,产业选择既要符合中国实际又要适应国际竞争的需求。内生优势与外生优势的产业比较,发展内生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产品空间理论出发,以2000-2010年52国的65种细分农产品数据为样本,探讨了农产品空间的分布形式,建立高维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产品空间结构与比较优势变动的关系,并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培育目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产品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品种间的距离有差异;产品密度高对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动具有正面影响。本文认为,对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动进行干预和引导,必须遵循此规律,依据比较劣势产品密度的大小来依次选择合适目标,才能有效的在更多农产品上实现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标志着比较优势理论完成了三大转变:由单因素比较优势向多因素比较优势转变;由注重外生比较优势向外生与内生比较优势并重转变;由国内、国际贸易理论分离向国内、国际贸易理论统一转变.它揭示的"不可能定理"的实践意义在于经济主体应该在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致力于专业化基础上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比较优势与我国服务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不同,因此决定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也有所不同。本分析了比较优势在服务贸易中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将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我国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1980-2000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对以上问题做实证分析时,本文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年至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鄄vantage)和净出口比率指数(NetTradeRatio)。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上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相似文献   

15.
重新审视我国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应当是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和劳动力资源的效率的综合体现。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呈上升趋势,劳动力资源的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我国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近年来中俄贸易的最新数据,本文运用出进口比率、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不同视角对中俄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中俄之间的贸易具有互补性;但不同行业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存在差异:中国在纺织品、水泥、农产品等行业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而俄罗斯在军工、矿产、木材等行业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两国在五金、塑料、珠宝等行业的贸易具有较高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信托业正处于一个相对较好的发展时期。从行业发展的实践与规律来看,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并发展行业的比较优势。确立科学的市场功能定位,创造适应经济发展的信托市场与有效的信托产品供给,并建立完善的分层次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杰 《财贸经济》2012,(2):52-57
金融制度边界(或者结构)的决定是制度金融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可是,不少文献对此问题的讨论从一开始就转向对不同金融体系结构以及绩效的简单刻画与比较。特别是,一度备受追捧的法金融学理论也深陷金融制度孰优孰劣判断的"陷阱"而难以自拔。因此,正确的理论选择就是重返制度边界决定的交易成本传统。本文的讨论发现,各国之所以拥有不同的金融制度边界,基本原因是其在利用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制度方面的"比较优势"存在差异;法律传统不可能抛开市场交易方式以及交易效率而直接决定金融制度边界。相比之下,文化渊源的重要性则体现在,它决定着交易成本的初始结构,并由此影响人们对交易方式或者交易制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科学刻画逆比较优势进口高技术含量中间品对生产技术革新的影响效应能为制定科学进口国外中间品和提升生产技术革新速度方面的政策提供有益参考,以剖析上述效应为目标的多维细致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制造型和服务型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逆比较优势指数对生产技术革新的影响效应呈现倒U型,进口约2.5倍于自身比较优势水平技术含量的中间品能最大化中间品进口的生产技术革新功能,这一结论在多层面检验中均稳健成立。其次,中国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逆比较优势指数处于倒U型顶点的左侧正效应区间。对于动态比较优势持续提升的中国而言,在处理好“卡脖子”风险的基础上,可适度提升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以更好地发挥中间品进口的生产技术革新功能。最后,倒U型效应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多维外部冲击均无法撼动倒U型效应。为此,倒U型效应可谓协调中间品进口和生产技术革新间关系的“铁律”。  相似文献   

20.
刘健  项松林 《财贸研究》2012,23(5):131-138
运用中性技术和偏向性技术对比较优势进行理论拓展,异质性企业理论扩大了H-O模型的比较优势。与中性技术相比,偏向性技术具有扩大或缩小出口的作用;偏向于丰裕要素的技术进步有助于扩大出口;而偏向稀缺要素的技术进步不利于出口扩张。要素禀赋、企业异质性和偏向性技术进步使得一国出口产品具有锁定在密集使用丰裕要素的固化特征,难以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这一结论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多年来未能实现出口产品的动态比较优势问题,也为进一步的经验验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