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是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这两种对立力量内在结合的结果,灵魂属于天堂世界。佛祖与阿难有一段对话,阿难想寻找“心”的安宁——我理解这里的“心”就是人的灵魂。阿难的连续六个关于“心”的提问都被佛祖佛了。灵魂在哪里?不在我们的身体里,不在屋子里,也不在院子里,他根本就不在物质世界里,灵魂在上苍的天堂世界里。  相似文献   

2.
内刊选萃     
寻找永恒的生命——读经书的体会人是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这两种对立力量内在结合的结果,灵魂属于天堂世界。佛祖与阿难有一段对话,阿难想寻找心的安宁——我理解这里的心就是人的灵魂。阿难的连续六个关于心的提问都被佛祖佛了。灵魂在哪里?不在我们的身体里,不在屋子里,也不在院子里,他根本就不在物质世界里,灵魂在上苍的天堂世界里。所  相似文献   

3.
刘阳 《市场周刊》2012,(1):36-39
书店是很多人精神的家园.那里寄托了梦想和成长。无论大小,书店都是包容的,收纳着每一个在外漂泊的灵魂。薛冰在《家住六朝烟水间》一书中曾提到南京的书店(特别是旧书店);在他所写的其他书中.就有数本是专门记叙在南京淘书藏书的经历的,读来让人兴致盎然。  相似文献   

4.
刘永行     
《新财富》2009,(8):38-38
身家过亿却依然朴素,年届六十还爬楼梯上班,刘永行的偶像是台湾的王永庆,他专注于实业,本分而执著的精神体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大师     
许燎原 《糖烟酒周刊》2005,(26):B022-B022
许燎原——著名设计艺术家/陶艺家/意识流书画家/朴素堂创始人 许燎原是中国现代包装和新品牌运动的拓荒人物。作为一个极具反叛精神的思想者,他深信工业化批量产品无法完成创造者的精神特质。从1993年涉足包装领域以来,一直倾力于民间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的融合,寻求艺术的未来。为了抵制“没有灵魂”的工业世界,他背离了古典主义,用伟大的和谐与禅,解放自己。  相似文献   

6.
一 前言 俄罗斯人爱喝酒,特别爱喝伏特加,闻名世界。伏特加不只是俄罗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被喻称为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它生动地反映及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人多重的性格:奔放、勇猛、热情、直率、认命、乐天、坚忍、孤独、消极、发泄性、极端、无节制性、矛盾和摇摆性等。伏特加似乎让所有人变成了俄罗斯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标志,犹如伏特加的清澈、透明、浓纯、无杂质、原汁原味,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7.
一 前言 俄罗斯人爱喝酒,特别爱喝伏特加,闻名世界。伏特加不只是俄罗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被喻称为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它生动地反映及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人多重的性格:奔放、勇猛、热情、直率、认命、乐天、坚忍、孤独、消极、发泄性、极端、无节制性、矛盾和摇摆性等。伏特加似乎让所有人变成了俄罗斯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标志,犹如伏特加的清澈、透明、浓纯、无杂质、原汁原味,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8.
不死乔赢     
谭强 《商界》2005,(7):28-31
不管什么人,只要与乔赢坐在一起,他就会没完没了地讲他的理念,讲他的红高粱,讲他的民族精神,他总是试图让每一个与他接近的人像他那样,把红高粱视作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肖烁 《中国市场》2010,(1):102-102
时尚圈,是个无病呻吟、浮光掠影的世界,但有一位服装设计大师却享有公认的“哲人’称号,他就是日本的三宅一生。人们评价他的作品充满了质朴的自然之美和人本主义精神,富有禅意。而他本人,也被认作是把东方精神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亚洲设计师中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风格即人     
李奇安是一个注重文化涵养的画家.他的涵养是双重的,一方面是人格的涵养,一方面是艺术表现的涵养. 从人格涵养的角度说,李奇安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体验是丰富而多向度的.看他从大学校门出来后的人生轨迹,虽然和绘画时近时远,若即若离,但进入了灵魂之中的审美人生态度却一直是他的精神底色,有了这个精神底色,他这些年来的一切人生经验,不管是悲、是喜、是苦、是乐,都可以作为他涵养人格的资源.他走出校门后的历史这一段,从人的精神层面说,这是一个使人"物化"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他为了生存,甚至经过商,但他却始终在精神中坚守着一颗"文心"和一种文化状态.他总是无法脱离文化之缘,于是他搞书法、篆刻,搞古玩收藏、玩石头等等.靠着对这些文化和艺术的雅好,他使自己的心灵抗拒了"物化",超然于世俗功利之上.  相似文献   

11.
乔伊斯和鲁迅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狂人日记》中,分别运用意识流手法对人性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并打破文学、历史、政治、伦理学的边界发现美学和政治权力的空缺,对大叙事历史进行了大胆颠覆,展现了主人公无意识领域所探寻的历史语境,从对人类精神生活关怀的角度展望了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2.
在原型批评的视角下,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在其成长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三个具有共性的阶段,即“受命出发——获得启示——最终回归”。美国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小说《一个旅行推销员之死》就以这种原型的叙事模式讲述了旅行推销员鲍曼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销售旅程。韦尔蒂将鲍曼心中对他人的映像作为反射现代人的落寞生活和苍凉内心的镜像;小说中的大量比喻和象征使读者得以更深刻地提取该作品的潜文本,进而反思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早期小说《人类以前的生活》中,借"日记体"叙事结构和第三人称限制性叙事视角阐释了生存这一核心主题。她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探索了个体生存、民族生存和人类生存这三个层面,从而涵盖了两性主题、民族主题和环保主题,显示出作家过人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4.
弥尔顿继承了清教徒重视教育的理念并加以发扬,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主张实用教育。受命定论的影响,弥尔顿心目中的上帝代表着人的精神的制高点,人类服从上帝是必要的,是得到自由的唯一途径。同时上帝也是理性和良知的化身,代表着永恒的理智和克制的价值原则。人只有使自己的欲望服从于理智才能自我得救。  相似文献   

15.
贾樟柯作为备受关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他的影片始终关注处于底层社会的边缘人物,并以一种写实的特征展现了这些卑微的生命在现代化的召唤下追求梦想与时代潮流的过程,以及最终失败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他对边缘人物的悲悯情怀与独特的人文追求。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以苏为鉴总结经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讲话”从总结前苏联历史经验教训、经济管理体制、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完善分配制度、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论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注意协调的几个重大关系,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经济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复社魁首的徐淠,他的诗歌并不为后人熟知。从徐汧遗作来看,其思想内涵有着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感,艺术上则表现出崇尚真实、注重学识以及讲究幽峭、雄浑相兼等特点。徐汧诗歌特点的形成与其自身的思想、所处的时代以及诗坛风尚有着紧密的关联。对徐汧诗歌作一观照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纾是我国晚清时期的翻译奇才,他的翻译作品典雅流畅,风行一时,因而他的翻译思想、翻译动机、接受环境、对原作的"误译"和"不忠"等都被深入研究和评价。他也因为对原作的"误译"和"不忠"而饱受争议。从翻译学文化操控派代表人物勒菲维尔的改写理论视角来看,林纾的"误译"和"不忠"往往是他刻意选择的结果,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改写,是他在当时社会文化的操控下,对原作做出的赋予其二次生命的调整,即是林纾在中国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诗学观等因素影响下对西方文学所进行的改写。  相似文献   

19.
嘻哈音乐家Timbaland在一首上榜歌曲《像我这样的人》中唱道,像我这样的人”只愿意形单影只因为没别的办法”。不过,Timbaland在现实生活中却另有办法:他与移动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公司签下合作协议,Verizon的V-Cast用户可以听到他的一系列新歌,他还会制作一些新的内容,例如幕后拍摄花絮的视频等。Timbaland的营销活动同时也帮助了Verizon的销售.因为Verizon的最新目标客户是那些喜爱边缘音乐和文化的街头年轻一代。  相似文献   

20.
解释学认为,林纾误译是由译者理解的历史性引起的.林纾的理解和他前理解构成了解释循环,林纾的创造是受到目的语文化视域和源语文本视域等前理解影响,使得林纾的翻译会有意无意地误译原作。理解的有限性同时也让林纾视域与目的语视域和源语文本视域等产生距离,因此林纾的误译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