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难新闻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2006年发生在红海的埃及客轮沉没事件,《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均及时进行了报道。本文以此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此事件报道的异同和原因,探讨不同文化对中美灾难新闻报道的影响,寻求一种在跨文化中受众认可和容易接受的灾难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梁书婷 《商》2013,(22):338-338,274
“作为一本比较权威的综合性期刊,应该提供一个更加深入的,深度的阅读,深度的阅读可能不是很好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这样描述他的杂志。创始于1994年的《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称《三联》)与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三联》定位于一般知识分子阶层,以“倡导一种生活方式”为口号,重视对生活的解释。它提供的是有三联独特风格的深度解读,以新闻事件为由头,通过全面深入的报道而传递一种观念和理想。因此,《三联》新闻报道的方式以解释性报道为主。  相似文献   

3.
方振庆 《中国报业》2023,(11):18-20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从新闻舆论视角记载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在重大历史节点刊发了很多重要文章,推动和引领了社会前进的方向。档案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担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档案工作的成长历程在《人民日报》宣传报道的历史长河中数次出现,可以说,《人民日报》见证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9年(第二届)“中国标杆品稗”在京隆重揭晓。《国际广告》作为广告业期刊.与《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经济之声》《对话》等知名媒体共同入选。评选不接受报名和赞助,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发展总是引人关注的。在全媒体布局发展方面,人民日报社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人民网为新媒体的孵化器,全面拓展进入平面媒体之外的领域。目前,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报纸包括《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市场报》、《环球时报》、《证券时报》、《健康时报》、《京华时报》、《中国汽车报》、《江南时报》、《国际金融报》、《讽刺与幽默》;杂志包括《新闻战线》、《大地》、《人民论坛》、《时代潮》、《人民文摘》等。在平面媒体领域内,《人民日报》的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而在新的媒体拓展方面,人民网也同样成为报刊同行学习的典范。做“人民”的媒体,走全媒体的布局,成为《人民日报》以及人民网肩负的责任。本刊特此专访人民网总裁何加正,了解人民网的发展始末。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人民日报》曾经出版过两份子报,一份是《人民晚报》,另一份是《人民週报》。这两种报纸的原版,人民日报图书馆均有整套的收藏。据考,图书馆收藏的这两种报纸的原版,人民日报图书馆均有整套的收藏。据考,图书馆收藏的这两种报纸,很有可能是“存世孤本”。这无论是从党的新闻史的研究角度看,还是从党的新闻史料和革命文物的收藏角度看,其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7.
9月7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的多功能厅中,记者采访了《华尔街日报》的发行人贺开宇(Karen Elliott House)女士。贺女士早年从《达拉斯晨报》开始了她的职业新闻生涯。1974年,她加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分社,报道能源、环境和农业方面的新闻。1989年3月,她被任命为道琼斯公司国际集团副总裁。这期间贺开宇女士曾在1984年因其出色的中东新闻报道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国际新闻报道”奖项。  相似文献   

8.
苟晓茹 《中国报业》2023,(8):140-141
本文以克雷斯和范吕文提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对《中国日报》英文版中10篇有关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的新闻图片进行分析,通过解读图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探究新闻报道的配图如何辅助文本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期为新闻报道中配图的拍摄和选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从而提升中国新闻的传播力,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曹宇雯 《中国报业》2022,(16):11-13
在西方新闻业界的影响及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国内媒体开始对“建设性新闻”展开一系列理论探索和初步实践。基于对《冰点周刊》建设性新闻报道的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其在主题选取、内容呈现、语言风格、叙事策略上都彰显了建设性新闻理念。建设性新闻发挥了正向价值,也存在一些问题,要重点关注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重塑新闻价值和新闻角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性别理论分析了《纽约时报》对希拉里.克林顿的新闻报道,总结了其在新闻报道文本以及新闻图片文本中呈现的各种形象。通过分析,发现《纽约时报》对希拉里.克林顿的报道明显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字里行间透露着性别歧视,并且体现了对女性的符号贬抑。  相似文献   

11.
杭孝平 《中国报业》2009,(10):18-21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始终以权威、准确、朴实为传统风格,其时代感强、信息量大、新闻时效性突出,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报界的标杆。 2009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8周年纪念日,也正是这一天,《人民日报》进行了再一次扩版,这是扒民日报》历史上第4次重要的扩版。  相似文献   

12.
大千 《商》2004,(8):28-30
《城市画报》每期发行量在30万份以上,年广告收入超过1000万元,目前已经成为最受城市年轻人欢迎的时尚杂志之一。事实上,《城市画报》改版前已经有41年的历史,它是由1958年创刊的《广东画报》演变而来,改版后将内容调整为以反映都市年轻人新生活为主,形成资讯、时尚、新闻和娱乐的四大集成框架。当然,《城市画报》的骄人业绩不是靠运气,而是品牌营销的结果。《城市画报》通过品牌管理、视觉行销、推广活动,有效地向读传播了自身的理念和化。抵达传媒品牌成功的巅峰。下面,笔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城市画报》如何引领中国传媒的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13.
王楠 《中国报业》2023,(10):134-135
本文以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系列报道《国之大者》为案例,研究主流媒体,如何在新闻报道心系“国之大者”。本文从《国之大者》的叙事主题,以及每集当中所体现出的科学家精神进行具体阐释,从湖南电视台新闻中心践行“四力”角度进行研究,阐明做好专题片要认真思考、有自身特色以及全局观念才能讲好科学家故事。  相似文献   

14.
徐姿约 《中国报业》2023,(2):122-123
伴随着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化期,如何在注意力经济下提升新闻内容存续空间,是报业转型需要思考的问题。播客的出现,为报业提供了数字化改造的新思路。本文以《纽约时报》开办的数字新闻播客《日报》(The Daily)为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以期为报业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霞 《中国报业》2023,(14):150-151
《新闻作品赏析》是新闻学专业者必修课程,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新闻作品赏析》课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采写新闻、评论新闻。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以文体为关键词掌握新闻写作要点,依托获奖新闻作品破解“写什么”和“怎么写”,以科研素养开启机器新闻写作智能化格局,让学生理解优秀新闻作品的标准,掌握新闻作品赏析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新闻事实,明天就已过时,但是优秀的新闻报道永远不会过时。要做出优秀的新闻报道,记者必须学会讲故事,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华尔街日报》作为全美写作质量最高的报纸,总能酿造出这样的“醇酒”,把一些看似平淡无趣的新闻变成鲜活诱人的好故事,深深打动读者的心。这种高超的讲故事技巧,也让《华尔街日报》的新闻作品多次受到普利策新闻奖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政治议题报道在中国新闻生产和传播中具有特殊的习惯和传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不少媒体会在其新媒体上进行政治新闻报道。为了了解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同一家媒体的政治新闻报道主题和倾向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人民日报》《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三家媒体"反腐"方面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反腐"新闻的报道主题和报道倾向,在不同媒体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姚文靖 《中国报业》2014,(18):42-4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也在不断发展。大众传媒具有广泛性、快捷性,向人们传播信息、观念,进而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通过分析《人民日报》社论的内容、形式变化,观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秦寄翔  车作生 《商》2014,(25):63-63
网络和媒体,特别是《人民日报》关于广西南宁市“一个社区挂了27块牌子”的新闻,以及《人民日报》关于江西南昌市西湖区“一个社区,承担387项工作?”的报道引人注目。而城市社区工作是否需要减负?笔者结合社区教育工作,通过深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部分社区,对社区工作开展调研,了解社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关注、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综艺扎堆现象,俗称“一窝蜂”。即一档节目热播后,随即便有一堆同类同质节目跟风而至,扎堆存在。从最早期的《综艺大观》,到后来的《实话实话》、《开心辞典》、《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一直到今天的《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每一档成功的新栏目出现,即会掀起跟风扎堆的狂潮。尤其在综艺电视节目领域,这种现象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式“扎堆”定位不清晰,边际模糊是中国式 扎堆存在的根本原因。尤其省级卫视,基本上保持“新闻+电视+综艺”的“三驾马车”式发展结构,兼顾电视媒体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新闻职能保持高度的趋同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