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欧元启动以来其汇率屡探新低,对此众说纷纭。事实上,欧元汇率走低既是欧盟内部政治、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也缘外部的压力。本文对影响欧元汇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近期欧元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前,拟将采用的欧元汇率折算 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市场汇率法、历史平均汇率法和欧洲货币联盟中心平价法,由此也拉开了何为“最佳”、何为“最准”兑换率方法争论的序幕。 一、市场汇率法 所谓市场汇率法就是在欧洲货币联盟启动前,直接采用适用的市场汇率作为欧元折算汇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很多从事出口贸易的商人需要将欧元结算兑换成人民币后才能进行投资、贸易和消费,所以欧元汇率走势是他们在2010年的首要关注点。如从事一道批发、直接从中国发集装箱货柜的业主对欧元汇率的变化最为敏感。本文就欧元汇率这关注热点做相关分析。具体探讨我国在出口和进口方面与欧盟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就表明欧元汇率的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随后,本文对欧元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应对措施做了相关探讨,以期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很多从事出口贸易的商人需要将欧元结算兑换成人民币后才能进行投资、贸易和消费,所以欧元汇率走势是他们在2010年的首要关注点。如从事一道批发、直接从中国发集装箱货柜的业主对欧元汇率的变化最为敏感。本文就欧元汇率这关注热点做相关分析。具体探讨我国在出口和进口方面与欧盟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就表明欧元汇率的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随后,本文对欧元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应对措施做了相关探讨,以期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宋玮 《中国外汇》2008,(11):46-47
2007年4月22日,欧元兑美元在央行官员控制通胀的强硬立场下一度攀升至1.6020美元的历史高点,这是自1999年欧元区成立以来首次突破1.60历史大关。此轮欧元大幅升值始于2006年初,尤其是2007年以来,欧元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大幅攀升,欧元兑美元升值步伐不断加快并屡创历史新高。欧元上涨看似势不可挡,然而,近期欧元兑美元的回凋走势却正在动摇市场对欧元看涨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欧元汇率影响因素及长期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欧元与美元的竞争成为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汇率是二者竞争的主要领域。本文首先结合欧元汇率走势,从经济基础和投机预期等方面探讨其汇率决定的深层原因;并研究影响欧元长期竞争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欧元于 1999年 1月 1日启动时, 1欧元兑 1. 1820美元, 1月 4日升至兑 1. 1877美元。此后,则基本上是在波动中保持了下跌的总趋势。至今年 5月 10日在纽约外汇市场上 1欧元兑 0. 8844美元。 16个月里欧元兑美元下跌了 25. 54%。这一情况大大出乎许多人原先的预料。欧元启动已一年多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效应进行一番分析。   一、欧元疲软对欧元区国家出口的影响   (一 )欧元区主要国家出口贸易不 理想   表 (一 )、 (二 )表明,欧元汇率疲软不仅未能显著促进欧元区国家出口发展,甚至其发展速度还低于全球贸易的发展速度,而且…  相似文献   

8.
欧元自1999年面世以来,其走势和前景引起众人关注,许多人纷纷利用购买力平价等各种汇率决定理论对其汇率走势进行预测,然而其汇率变化仍然出乎意料,欧元从最初的一路狂跌,到2002年以来强劲上扬。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预测和解释欧元的波动,而欧美博弈,尤其是美国政府的态度,对于欧元的波动影响颇大。欧元虽然潜力巨大,但是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9.
自欧元启动以来,其汇率基本上呈下跌势态。到1999年7月初,其对美元的汇率一度下跌14%以上,到12月初下跌甚至超过15%。对此市场上有重重忧虑,一些人甚至开始怀疑欧洲货币联盟(EMU)的前景。而笔者认为,目前欧元的弱势,既反映了由EMU第三阶段启动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对?..  相似文献   

10.
欧央行从创始之初就开始编制欧元有效汇率指数,迄今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计算方法和指数体系。其较早地使用双重权重方法以反映第三国市场效应,并考虑成员国之间的差异对有效汇率的影响,这些都对我国编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提供了有益借鉴。基于这些考虑,本文从分析欧元有效汇率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入手,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编制和运用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以来,欧元持续走低,截止2010年6月30日其对美元的汇率已经跌至1.21,几近四年来最低点.由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引发的这次欧元的持续走低,从根本上暴露出了欧元的生存环境问题.本文从最新的数据出发,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欧元的实质,从欧元区内部和国际资本的现状,分析了欧元的内外生存环境,得出欧元当前的生存环境不客乐观,欧元汇率在短期内难有建树.  相似文献   

12.
韩梦玲 《中国外资》2011,(16):54-55
自欧元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开始,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便表现出时起彼伏、不稳定的一面。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率、利率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对欧元兑美元长期汇率走势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鉴于欧元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们关注着欧元汇率的动向。相当部分人认为欧元在启动后汇率将保持坚挺,重要的依据是欧元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股市总值等经济指标与美国、日本相比较,以及其各自在世界总量中所占比重。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受若干因素制约,欧元汇率将只能是疲软的。究竟将如何?笔者在此作一些基本分析。一、有利于欧元汇率稳定的主要因素(一)《马绚》规定的标准。《马绚》规定的有关国家进入欧元区的标准,涉及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公共债务、长期利率以及货币汇率波动的限制幅度等,均体现了稳定货币汇…  相似文献   

14.
自欧元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开始,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便表现出时起彼伏、不稳定的一面.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率、利率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对欧元兑美元长期汇率走势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先对欧元启动五年后的汇率走势进行了回顾,进而从贸易、物价水平、资本流动、资产价格、银行部门几个方面,利用实际经济数据,分析了欧元的汇率变化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文章指出,欧元汇率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虽然不可忽略,但作用有限;尤其是欧元自2002年以来的升值,虽然因出口下降而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对整体宏观经济来说,欧元升值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欧元在2011年内仍将呈现震荡升值走势,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美元贬值为欧元提供了上涨的理由。历史图形分析显示,近年欧元走势多是在美元走软的情况下表现的被动升值。鉴于此,美元走势将决定欧元汇率未来趋势性变化。美国财政赤字日趋严重,债务规模不断膨胀。标普对美国信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T-Copula-GARCH模型从人民币汇率与股市指数相关性视角,分析我国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背景下汇率政策推出时机抉择。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贬值时,上证指数下降;而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升值时,上证指数上涨。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人民币指数升值时,上证指数下降;而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人民币指数贬值时,上证指数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跟人民币指数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相反,人民币兑日元、欧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跟人民币指数与上证指数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相同。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后,我国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关联性进一步降低。因此,为弱化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联动风险,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汇率的改革措施应选择在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阶段推出,尤其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改革措施的推出;人民币兑欧元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对时机窗口要求不高,故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中可优先推行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综合改革措施则可选择在股票市场趋势性上涨阶段推出。  相似文献   

18.
未来三个月甚至半年内,主导欧元汇率走势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欧债危机能否再次恶化,另一个是美国经济下滑持续的时间和程度。一旦欧债危机再次恶化,避险需求大增将推动投资者再次抛售欧元而转向美元,欧元将再度走软:如果美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全球经济将不可避免出现二次回落,投资者亦会购入相对安全的美元资产,欧元也会走弱。如果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发生,投资者风险偏好会进一步上升,欧元对美元将维持现在的震荡升值趋势,美元将进一步震荡贬值。  相似文献   

19.
宋玮 《中国外汇》2010,(17):50-50
未来三个月甚至半年内,主导欧元汇率走势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欧债危机能否再次恶化,另一个是美国经济下滑持续的时间和程度。一旦欧债危机再次恶化,避险需求大增将推动投资者再次抛售欧元而转向美元,欧元将再度走软:如果美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全球经济将不可避免出现二次回落,投资者亦会购入相对安全的美元资产,欧元也会走弱。如果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发生,投资者风险偏好会进一步上升,欧元对美元将维持现在的震荡升值趋势,美元将进一步震荡贬值。  相似文献   

20.
5月8日欧洲央行再次宣布维持现行利率不变,欧元随即反弹。在通胀高涨的压力下,欧洲央行连续11个月未调节利率,使得欧元汇率得以在动荡的金融市场和相对疲软的经济走势中坚挺。尽管滞胀风险正在逼近,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加,但欧洲央行对调控通胀的侧重将使得欧元朝着明确的方向行进。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