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连续三年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经济拐点已经显现的形势下,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威胁正在逼近.我国近20年经济周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表明,每一次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都将导致新一轮更高的通货膨胀;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积累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石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及粮食减产带来的粮价上涨都将可能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2012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对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主要的宏观政策建议。文章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7.8%,增长略有改善;CPI上涨2.7%,通货膨胀压力不大。政策将维持中性偏宽松格局。改革的推进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出低迷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通货膨胀面临快速泡沫化的风险情况下,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快速而全面退出。但是在目前国内外经济还未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其不可避免受到质疑。为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对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退出与通货膨胀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主要涉及扩张性货币政策退出与否选择与通货膨胀,扩张性货币政策退出时机选择与通货膨胀,控制通货膨胀的扩张性货币政策退出的政策选择等,并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现状作以评述。  相似文献   

4.
当前通货膨胀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现象。与以前曾经出现的通货膨胀不同,中国新一轮通货膨胀不仅表现为需求拉动,更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以及输入拉动。这意味着抑制通货膨胀的难度加大了。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是两难选择,关键在于如何寻找两者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从2003年起,中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压力,伴随着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之势,本轮通货膨胀压力带有很明显的实体经济性根源,即部分行业投资过度是产生这次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积极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和适度运用行政手段是调控经济的不二选择;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6.
隐性通货膨胀治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通货膨胀已经从显性转为隐性,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目前正在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来取代紧缩的政策,使通货膨胀的治理变得更为复杂。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架构。指出通货膨胀的治理需要多种机制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7.
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9.7%,CPI上涨5%,综合观察仍显偏快,无论是经济结构调整,还是治理通货膨胀,都不支持这样的增长。稳健而从紧的货币政策操作,形成了总量依旧宽松,而结构偏于失衡的情况,政策重点在于管理通货膨胀预期。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我国将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运行初期的确扩大了需求,使相对过剩的供给得以部分消化,但就长期趋势来看,显得后劲不足.本文试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从投资及消费两个方面,针对在当前政策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尽如人意的一些问题作出探讨,以期寻找加大扩张性财政政策力度的有效"作用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消费作为最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载体.而重塑经济主体的预期,对进一步拉动消费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经济启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降息为主的货币政策的启动;第二阶段是以基础投资的重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启动;到1999年3月,以扩张性财政政策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高峰期已达,而整个经济仍未有大的起色时,新的启动政策开始孕育,至1999年6月10日第七次降丐,新一阶段启动拉开了帷幔,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推向了前台。本文理性地分析了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经济启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进入"温和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的事实,提出中国经济从2002年年底已经走出通货紧缩,2003年8月份已经进入了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在政策上应向防止通货膨胀加剧的方向倾斜,避免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破坏性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下半年以后,随着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国人民银行相机抉择果断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大量释放流动性,一方面有效地遏制了经济下滑,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也加大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那么央行下阶段的货币政策该何去何从?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央行应当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也埋下了通货膨胀的隐患.由于广义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度最大,因此货币供给变动尤其需谨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发展虚拟经济以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以抵御外部货币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及力促经济内外均衡,可以作为弱化扩张型经济政策通货膨胀风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最近,IMF&世界银行专家进行了一项研究,指出,由于商业周期不正常的条件的影响,使决策者很难预测通货膨胀压力。有些发达国家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结果导致经济过热;进行政策调整,结果导致资产价格下降和严重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4.
将非线性STR模型应用于1952-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有趣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1)非线性特征,并能够通过LSTR1模型表达;(2)非对称性,当通货膨胀率上涨1%时,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下降3.4809%;(3)阶段性特征,1952-1976年呈明显的非线性特征,1977-2007年呈明显的线性特征,2008-2010年又回到了非线性特征,我国目前滞胀风险很小.另外,基于VECM模型的脉冲响应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支持了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货币中性假说”;而对于经济增长的冲击,通货膨胀率表现出稳定的正向响应,意味着我国的通货膨胀将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持久存在.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实现"软着陆"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段低通胀或轻微紧缩的蛰伏期,并于2003年开始了新一轮经济"软扩张","软扩张"过程的主要特征是周期波动性弱化和稳定性增强,主要成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由总供给驱动向总需求驱动转变、紧缩性调控向稳健性调控的方向转变。进入2008年后,随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国内外经济冲击的影响,本轮"软扩张"阶段有可能转入新一轮平稳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我国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运行初期的确扩大了需求,使相对过剩的供给得以部分消化,但就长期趋势来看,显得后劲不足。本文试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从投资及消费两个方面,针对在当前政策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尽如人意的一些问题作出探讨,以期寻找加大扩张性财政政策力度的有效“作用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消费作为最终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  相似文献   

17.
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适应WTO规则、扩张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制度实践和经济体制改革对税制改革的要求,我国将展开流转税、所得税、农业税和其他税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税制改革。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完善税制,理顺政府税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财政政策应以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际收入平衡为目标,当我国经济又进入新一轮启动期时,更需要政府积极得当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应能通过刺激消费、投资和增加投资性政府支出三个途径来刺激经济,若以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虽然易于出现通货膨胀,但只要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必将更有利于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政策对中国OFDI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东道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纳入经济政策分析框架,基于2005—2019年73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模型,从静态角度和动态角度分别研究东道国经济政策对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家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显著扩大中国OFDI规模,且上期OFDI规模会对当期OFDI规模产生累积效应。本文研究对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发展、完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持续的经济高增长,中国出现了普遍的价格上涨。人们看到了CPI的急剧爬升和物价总水平的大幅上涨。但这种由于猪肉涨价具体引发的全面的价格上涨,不是通货膨胀,更不是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理论的研究不能将通货膨胀与价格上涨划等号。通货膨胀是钱多了,必然引起价格上涨;而引起价格上涨还有其他的原因。目前价格上涨的性质是价格调整,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对不合理的比价关系进行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