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会计盈余信息是影响股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企业的会计盈余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经常性收益和非经常性收益。其中,前者是企业的核心收益,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投资者可以据此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判断未来发展能力;而后者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特点,其带来的收益是暂时的,投资者无法通过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自1999年以来对相关监管政策(包括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和披露规范,配股资格的认定以及对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及退市处理规定等)进行了多次修改。本文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相关监管政策出台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的确认和归类变更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在监管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公司应计利润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能力和空间越来越小,更有可能采取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进行盈余管理。文章阐述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制度背景和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原因,归纳了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手段,提出了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ST琼花在2009年通过操作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预计负债转回)确认巨额收益来实现当年的扭亏为盈,成功规避了退市的危机。2011年又通过操作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债务重组利得和经营性财政资金),为避免再一次陷入退市风险警示的危机中打下了基础。这是关于ST琼花通过操作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而使其在连续五年营业利润为负的情况下还一直活跃在市场中的案例分析,并探讨了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娜 《当代会计》2020,(2):35-36
自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模式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学者的关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方面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为部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手段。基于此,从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调节作用入手,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涉及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及投资收益几个因素并讨论了这几个因素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ST琼花在2009年通过操作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预计负债转回)确认巨额收益来实现当年的扭亏为盈,成功规避了退市的危机。2011年又通过操作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债务重组利得和经营性财政资金),为避免再一次陷入退市风险警示的危机中打下了基础。这是关于ST琼花通过操作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而使其在连续五年营业利润为负的情况下还一直活跃在市场中的案例分析,并探讨了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2008年10月,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作了进一步的规范。本文结合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内容及披露要求等方面对本次新规定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及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企业连续两年亏损会被戴上ST的帽子,连续三年亏损则可能被强制退市。为了保住上市资格,大部分ST企业会想方设法来扭亏。本文以中国远洋为例,从动机、手段、危害和治理对策几个方面研究了ST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企业的这种行为会误导投资者,扰乱经济秩序,贻害无穷。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采取手段来遏制这种不正之风,维护股票市场的合理秩序。  相似文献   

8.
张松 《上市公司》2003,(5):22-26
研究背景 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十多年历程。在这过程中,我国上市公司在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存在着质量下降的趋势。亏损上市公司逐步增多,一些亏损上市公司不得不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通过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亏损上市公司在转亏与扭亏的当年会确认巨额的非经常损益。如深深房在1998年由于会计政策的变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寻找微利、亏损和扭亏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微利公司和扭亏公司主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增利润;而亏损公司则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一步调减利润。其中,处置长期资产收益、补贴收入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或转回是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本文同时提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并为最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汪猛  魏标文 《财会通讯》2011,(11):133-135
本文选取2009年度中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筛选739家样本对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但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11年至2012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注册会计师对于盈余管理是具有判别能力的,并能给出自己相应的整合意见,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沪深两地A股2004-2006年期间总共3997个公司样本观测值,用以检验微利公司、亏损公司是否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结果发现:非经常性损益是微利公司扭亏为盈的“法宝”;亏损公司为了在来年顺利实现盈利,表现为亏损年度非经常性损益显著为负,并且低于控制样本。  相似文献   

13.
非经常性损益是上市公司必须在定期报告、招投说明书和申请发行新股的材料中披露的项目,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4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第1号》),又于2004年1月进行了修订。那么,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它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拟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在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2年到2006年广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广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不显著相关,且相关关系为负,审计费用与公司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清逸 《上市公司》2003,(8):12-17
从1999年年报开始,中国证监会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至今已经披露了七次。2001年4月25日,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一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1号问答》),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含义和内容作了较为清晰的界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一财务指标也在逐步规范,本次年报是第四次执行《1号问答》。但从2002年年报来看,无论是其披露还是涉及项目的认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出现了一种公司根据自己需要增加减少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阙泳 《企业经济》2004,(9):180-181
在证券市场上,非经常性损益往往成为上市公司修饰报表、调节利润的利器之一,而证监会制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成为抵挡这一利器的盾牌。在解读证监会有关非经常性损益规定的同时,提出一些观点,以期完善这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2年到2006年广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广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不显著相关,且相关关系为负,审计费用与公司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我国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披露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收益项目分类的相关原则和方法,提出按照收益项目价值相关性标准对收益项目进行系统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程镇 《审计月刊》2006,(3):46-47
经常性收益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频繁发生的收益,占企业总收益的绝大部分。通过对经常性收益进行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估计企业的竞争力,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非经常性收益与企业的主营业务不相关或相关性不大,不能通过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并且同时披露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其金额。1、判断某项损益是否为非经常性损益,应主要分析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