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务发明法律制度旨在协调职务发明人与单位间的利益关系,鼓励相关主体创新,进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然而《职务发明条例(草案)》中的职务发明奖酬制度约定优先原则极不稳定及政府对市场过度干预的现实,与职务发明制度立法目的背道而驰。因此,要实现对立法本质的回归,应坚持以私法自治为基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立法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4)
职务发明奖酬制度作为我国以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及创新性国家建设时期的重要法律制度,不断展现其制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而职务发明奖酬制度的法定比例,在实践中也往往被直接适用最低标准而忽略了立法本意是为保护发明人与单位的合法权益、旨在通过职务发明奖酬制度激励发明人创新创造。文章从职务发明奖酬的法定比例在法律修改过程中的不断变化入手,结合发明人与单位有约定、约定低于法定比例以及无约定或约定不合理三种双方约定的不同情况,展开对于法定比例不同的适用范围的讨论,并提出应尽量扩张法定比例适用范围,以及尽快形成"下有兜底,上有封顶"的职务发明奖酬的法定比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职务发明制度是推动和促进我国创造、创新活动的重要制度,在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需要制度予以积极回应。2012年11月12日颁布的《职务发明条例草案》,没有改变专利法调整职务发明的单一模式,因此并不能解决这一制度存在的痼疾——主体之间利益失衡问题。理清和重新诠释职务发明劳动关系的法律属性,引入劳动法的调整手段和方法,是制度设计中重要的考量因素和制度重构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学生群体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我国长期采用职务发明制度来规制科技创新成果权属,却忽视了学生与高校间不具备雇佣关系的逻辑前提,加之高校凭借强势地位进行扩权管理及师生群体默认“代际补偿”等原因,共同导致以补偿制度掩盖权利对价不公的非逻辑理性制度长期存在。因此,重构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权属模式应摆脱职务发明制度思维的桎梏,重新回归发明权属一般规则。同时,基于学生对教师依附性及高校对科研过程物质支持的考虑,构建两层次法律规范——科技创新成果权属依据学生创造性贡献进行初次分配,再由高校与学生约定权属划分,法律仅规定“缺省规则”兜底。该模式既符合权属分配正义,又可以促进成果转化,是较为理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职务发明创造奖酬制度透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我国专利法“一奖两酬”实施现状,透析职务发明远远低于非职务发明的症结所在,并提出调整和完善“一奖两酬”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第三次修改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之际,职务发明制度再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发达国家职务发明制度中利益分配机制的比较研究得出:利益平衡是职务发明制度中利益分配的原则,并依此原则对我国职务发明制度提出修改建议:在权利分配上采取类似于德国的分配方案,并采取类似于日本的程序设计以保障发明人获得合理报酬。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现行<专利法>中关于职务发明创造的概念界定及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的规定为逻辑起点,一方面,阐明了职务发明创造及权利归属制度的进步性;另一方面,又揭示了职务发明创造的判定标准及成果归属违背公平合理原则,并据此提出了改进<专利法>中这一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明专利的有效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对东北三省与苏浙鲁粤四省在发明专利有效量方面相关指标的比较,可发现东北三省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主要表现。而其原因主要在于:东北三省科研和创新的规模效应较弱;东北三省创新要素投入长期不足;东北三省创新活动主体职务发明的经济效应较弱。为扭转东北三省职务发明有效量不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应整合东北三省的创新资源,在局部地区或个别产业培育科研和创新的规模优势,加强科技创新的要素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资本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纽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资本化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供给脱节、外部支撑不够等问题。为此,亟须巩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灵活选择作价投资、金融协作、内部转化、成果交易等发展模式;构筑全程化科技管理机制,优化成果转化政策基金组合,规范科技成果评估定价机制,拓展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完善科技转化服务平台,以推动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作为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应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改革,使其对科技创新时刻提供充足的激励作用.本文在分析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核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的现状,提出符合以科技人员为核心的具体改革措施,以期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三方主体动态博弈模型,寻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的动态均衡解。研究表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不一致,各主体之间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制约了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当技术推广部门不放弃投入努力时,三方主体的利益可以达到均衡。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主体间的连接机制以及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协调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不是孤立存在的。产业界、科研机构与金融业等各参与方的合作环境建设可成为政府相关宏观政策的着力点。英国在相关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其政策领域处于世界前列。经过全面研究,按不同政策对象主体,英国政府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大致分为学术界、产业界、金融业和非正式风险资本市场四大类,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基本覆盖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英国政府在金融业和非正式风险投资领域的政策方面,其经验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实现从科技成果商品经营到科技成果资本经营的战略转型。以武汉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个案研究,协调政府与市场两方面力量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提出了运用资本经营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运营模式与总体战略构想,并提出了基于多主体间资本联系与运动方式的资本运营机制——设立“武汉国有科技成果资本经营公司”,实现多主体利益协作分配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实现从科技成果商品经营到科技成果资本经营的战略转型.以武汉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个案研究,协调政府与市场两方面力量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提出了运用资本经营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运营模式与总体战略构想,并提出了基于多主体间资本联系与运动方式的资本运营机制——设立“武汉国有科技成果资本经营公司”,实现多主体利益协作分配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实际调研和数据分析表明,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业绩,与科研人员数量和政府经费投入之间并不成比例,江苏各高校在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方面的绩效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上特别是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制度与政策上存在差异,要促进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必须从改革主管部门对高校办学水平评价制度、明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义务、改革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和内部考核奖励制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立多渠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政策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撑与法律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以创新驱动为重要特征,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增长模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制度变革提供了明确的导向,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存在现实落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未充分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允许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拥有自主权、加大科技成果完成者分成比例、允许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等,体现了政策创新和突破。但现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用的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分析了新常态下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从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专利交易是创新主体回收研发成本、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主体视角深入探讨专利交易差异及区域网络有利于不同创新主体制定差异化专利交易政策,从而加快实现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8年中国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创新主体专利交易差异与专利区域流动网络。研究发现:①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交易特征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不同,相关专利特征也不同;②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则对多地甚至全国技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应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扩大专利交易范围;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利交易评价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首先剖析了目前我国职务发明创造制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三条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提出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战略的提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指出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的意义,结合相关法律政策指出了科技成果向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完善法律制度、创新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运营模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安徽和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构造合成粤皖川、合成广东、合成安徽、合成四川,通过对比真实试验区技术市场成交额实际值与合成试验区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反事实估计值,探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对试验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效应和个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总体上显著促进试验区省份科技成果转化,其中,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对广东、四川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安徽科技成果转化的效应不显著;政策效应在政策实施当年即已显现,两年后明显增强;科技经费投入、经济规模、技术成熟度、人口集聚、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