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视角,总结响应主体的行为机制,根据响应环境复杂性分析和响应主体关系模型,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机理概念模型,创新性地构建“政策激励-企业需求”匹配模式,演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复杂系统的行为规则。基于Swarm平台并采用动态仿真方法,通过调节变量参数,首次从政策响应阶段、不同类型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级别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政策工具响应4个维度设计政策响应动态演变过程,揭示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内在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遵从观望、偏好决策、学习模仿、响应行为驱动和生产转化激励的五阶段演变特征;不同政府层级的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不同,政策级别越高则响应度越高,反之则响应度越低,响应度排序为国家级政策>省市级政策>高新区政策;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排序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企业对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响应程度排序为:研发补贴>人才激励>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视角,总结响应主体的行为机制,根据响应环境复杂性分析和响应主体关系模型,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机理概念模型,创新性地构建"政策激励-企业需求"匹配模式,演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复杂系统的行为规则。基于Swarm平台并采用动态仿真方法,通过调节变量参数,首次从政策响应阶段、不同类型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级别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政策工具响应4个维度设计政策响应动态演变过程,揭示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内在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遵从观望、偏好决策、学习模仿、响应行为驱动和生产转化激励的五阶段演变特征;不同政府层级的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不同,政策级别越高则响应度越高,反之则响应度越低,响应度排序为国家级政策省市级政策高新区政策;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排序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企业对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响应程度排序为:研发补贴人才激励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政策传导过程存在时滞效应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整理2009-2016年相关数据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对创新科技政策(人才激励、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效应外部时滞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科技政策的时滞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及时的发挥。不同的创新科技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时滞期。政策外部效应时滞发生于企业判断政策—确认政策—吸收政策—执行政策—创新产出这一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5.
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分类与政策工具挖掘亟待关注。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采用文本挖掘及网络分析法进行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分类与政策工具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可分为强制型与引导型,搭配比例上引导型政策居多,强制型政策较少,且政策力度较弱;对于政策工具,目前运用较多的是供给型,其中人才激励和研发补贴占比最多,对于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较大空间。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国家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分析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国家示范区"先行先试"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科技金融试点,中关村又一次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的"风向标"。梳理了近年来金融创新促进创新创业的实践效果,其主要不足表现为创新方式示范效应大于实际效应、金融支持的积聚效应不明显、示范区内科技金融的内循环不畅等。展望未来3-5年,将科技与金融资源优势转变为创新创业优势,致力于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创新创业银行以及以联通创新创业信息孤岛为载体的中关村科技金融内循环体系建设,将是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的主要突破方向。最后,还提出了按照积极培育市场与弥补市场不足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中关村科技金融内循环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待定量评价。使用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对自创区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分别进行整体平均化评估与个案评估,发现自创区设立对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地区异质性,即以湖北为代表的中部省份自创区设立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自创区设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还未显现出来,表明该地区自创区应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地区经济新增长极。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武汉东湖自创区是通过区域创新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8.
9.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苏南甚至江苏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苏南示范区内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意识逐步提升,凸显出强大的创新生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南示范区在新一轮竞争中扩大创新优势,需要多区多园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实现一体化和特色化发展,提升协作效率,挖掘企业内源创新动力,打造人才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科技智力人群优势。它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分析了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建立专业分工与协作网络、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及完善法规建设等措施,以促进科技非政府组织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融支持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完善发达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支撑.本文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梳理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体系发展过程,并提出了促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创新示范区不仅适用国家支持中关村的所有政策,还将享受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因此,如何用足用好创新示范区的相关政策,积极创造新的制度比较优势,提升竞争力,建设创新型科技新城,将是张江乃至上海面临的重大课题。围绕这一重大任务,解读张江示范区各类创新政策的内涵,分析各种政策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瓶颈,并在借鉴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等现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张江高新区在规划和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工作中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界定为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创新产出、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5个要素,相应地选取了22个指标,运用综合指数、要素指数和具体指标信息构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为对象进行指数比对,提出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建设开局之年,珠三角国家自创区以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任务,精准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八大抓手",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珠三角国家自创区"1+1+7"创新格局加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在对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激励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示范区"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创造性地提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激励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运行体系,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系统的"四三结构"模型,分析了其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产出,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实证对象,提出了其自主创新工程的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是检验其示范性效果的重要标准。运用要素—结构—功能的分析范式,选取了反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详细评价了各示范区的创新能力。研究认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其要素的投入力度、结构优化的程度以及创新功能的发挥,因此,提升示范区的创新能力,需要加大其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优化示范区产业结构,促进示范区的功能效应发挥。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路径之一,是构建"两型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目标。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低碳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以湖北省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探讨了技术创新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并在分析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东湖示范区建设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高科技产业功能集聚区,而北京·海淀·中关村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关注的焦点,是现在我们科技园发展的典范,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北三环及北清路两个核心区功能聚集带的规划是整个示范区内的重点,本次规划就是通过全面分析北三环及北清路区域相互影响和联系,使其在海淀科技园区中的布局,既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城市本体的健康发展.希望通过对这个方案的逐层剖析,探寻一种研究类似项目具有针对性及适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唐立  李亚平 《经济论坛》2022,(6):118-129
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长三角地区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计算并分析其产业结构的趋同化演进趋势,对其规划政策文件进行词频汇总、词频分布和语义网络分析,找出产业结构趋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5—2020年长三角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存在产业趋同问题,实证分析表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人才资本水平差异和科学技术水平差异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产业结构趋同。建议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人才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加大区域优势产业科学技术研发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使产业结构差异化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