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科技政策传导过程存在时滞效应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整理2009-2016年相关数据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对创新科技政策(人才激励、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效应外部时滞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科技政策的时滞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及时的发挥。不同的创新科技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时滞期。政策外部效应时滞发生于企业判断政策—确认政策—吸收政策—执行政策—创新产出这一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政策传导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反馈系统,基于关联数字矩阵对政策传导系统路径进行量化研究,综合考虑政策输入变量—政策过程变量—政策输出变量的整个过程,建立科技创新政策传导模型,结合关联数字矩阵反馈复杂性、系统动力学和政策科学,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传导系统因果关系图,并根据政策工具的划分解析人才、税收、研发、政府采购、服务外包5类政策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①科技创新政策传导系统存在87条正反馈环,无负反馈环,其中主导反馈环45条;②通过关联数字矩阵最终得到14条政策独立主导传导路径并明确各个路径的数量、长度和极性,其中,8条路径都存在延迟效应;③人才激励在政策调控促进创新和发展中占比较大,具有重要地位,服务外包政策紧随其后,两类政策工具对政策调控效果具有直接显著作用,而研发补贴政策对目标的调控最缺乏活力。  相似文献   

3.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创新一直存在争议。与以往从资源视角探讨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不同,基于信号理论视角,以2012—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剔除非研发补贴的噪音并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实证检验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政策效应,以及企业层面制度因素(产权性质)和区域层面制度因素(制度环境)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释放的积极信号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相比于国有企业,政府研发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强;制度环境越好,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越强。研究理论丰富了科技创新政策有效性和信号理论相关研究。同时,研究发现,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补贴额度,不断深化所有制改革,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另外,企业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研发补贴信号的杠杆效应,拓宽外部创新资源获取渠道。  相似文献   

4.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创新一直存在争议。与以往从资源视角探讨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不同,基于信号理论视角,以2012—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剔除非研发补贴的噪音并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实证检验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政策效应,以及企业层面制度因素(产权性质)和区域层面制度因素(制度环境)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释放的积极信号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相比于国有企业,政府研发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强;制度环境越好,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越强。研究理论丰富了科技创新政策有效性和信号理论相关研究。同时,研究发现,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补贴额度,不断深化所有制改革,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另外,企业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研发补贴信号的杠杆效应,拓宽外部创新资源获取渠道。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影响效应,并对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且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越好,政策效应越突出。据此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从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协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影响效应,并对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且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越好,政策效应越突出。据此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从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协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7.
在解析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原理的基础上,探究了二者在纽合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分为纽合的阶段传导效应、纽合的要素强化效应和纽合的外部溢出效应。重点研究了这3种效应在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过程中的作用原理与作用路径,提出了“三阶段传导”和“三组要素强化” 的作用原理,以及“阶段传导效应路径”、“要素强化效应路径”和“外部溢出效应路径”3种纽合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3-2016年中关村园区企业数据,将创新划分为创新倾向、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以政策供给侧的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及需求侧的政府采购为研究对象,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供需两侧科技政策组合的技术创新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政策支持对技术创新存在激励效应,供给侧政策对创新倾向的激励效应最强,而需求侧政策对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更显著;不同的科技政策组合形式均对技术创新具有激励作用,并且科技政策组合对技术创新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熊勇清  王溪 《财经研究》2021,47(7):48-62
市场需求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主要包括"政府采购""商业运营"和"私人乘用"三类.文章基于2007—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板块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三类市场需求对于新能源车企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及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①三类需求对车企的技术创新均存在激励作用,但其激励效果存在时滞性与差异性,不同阶段由不同的市场需求发挥创新激励主导作用.②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主要通过集聚效应与竞争效应机制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影响车企的技术创新.③政商关联会通过影响竞争效应和集聚效应来调节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激励效应,且不同的政商关联程度对需求创新激励机制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文章的研究在统筹协调三类需求、发挥好需求创新激励的竞争效应与集聚效应、实现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环境激励与企业成长:基于中部创新型企业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科技型企业成长与激励的理论综述入手,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128家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对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外部创新环境激励模型进行了假设验证,揭示了科技项目引导、产业技术政策、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5个方面的创新环境因素对企业成长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政府科技项目的合理导向、企业技术战略联盟以及功能完善的技术市场是促进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的最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汪克亮  姜伟 《技术经济》2022,41(10):109-121
在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科技金融发展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动力和新方向。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8年262个地级市数据,将“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对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与水污染相比,科技金融政策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效果更为明显;其次,从城市区位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对于东部和北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效果要优于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从城市等级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对于高等级城市具有更为明显的治污排污效果;最后,中介效应分析表明,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和经济规模是科技金融政策改善环境的有效路径。此外,科技金融政策实施对于邻近地区的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果。上述分析首次尝试将环境污染纳入到科技金融政策的评估框架中,丰富和完善了环境治理的相关研究,有效地回应了学术界关于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和环境治理的争论,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技术创新过程中潜藏技术锁定风险,基于多元数字化视角,探究政府环境管制是否有效遏制了技术锁定效应。结果发现:政府环境管制总体上遏制技术锁定效应,并且该影响遵循“有力遏制—遏制效果衰减”这一非线性变化轨迹;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环境管制对技术锁定的影响在不同区域、资源型产业集聚程度、制度创新水平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数字化素养与数字化装备的非线性解锁效应成立,但数字化应用可能受技术扩散的时滞影响而失效。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一系列政策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布局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引入生态学Logistic曲线模型,建立包含集聚—扩散效应动态变化的城市间共同富裕模型,从而将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内生性与外部性问题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析在城市间交流竞争、资源禀赋约束等条件下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进一步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内生性检验、反事实估计、空间计量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学习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共同富裕,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以城市间经济联系、学习能力为主要路径形成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申嫦娥编著的《科技创新与财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根据不同的研究模块与课题,条理清晰地呈现了当下科技创新与财税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前沿发展和最新动态,在科技投入的财税政策、引进技术与资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科学的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从我国科技创新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来看,该书具有以下研究优势: 一、研究面广泛覆盖财税政策研究的各个模块 科技创新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与实施需要考虑许多相关性因素,包括财政科技投入的合理性、财税激励政策对外资的吸引力、财税政策所能引起的创新效应、投资者保护等.该书汇总了作者的17篇不同切入点的研究论文成果,讨论了如何运用财税激励政策来促进技术进步、如何引发创新价值链模型中的创新效应、如何正确评价财政投入中的科技项目、如何基于财税激励政策规划好科技领域下的项目实施方案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晨  李平  王宏伟 《财经研究》2022,48(5):80-94
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建设目标下,不同的科技创新政策不断推出。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目标,2006年推出了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政策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连同更早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成为助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之举。文章在分析政策创新效应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国家创新型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名录,以2003-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处理效应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政策的协同创新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1)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国家创新型城市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呈现协同创新效应。(2)借助创新平台建设、政企关系改善、要素市场完善和服务环境优化等,创新型城市政策强化了创新型企业政策的创新效应;此外,通过为企业提供政府补助、增加税收优惠和缓解融资约束等措施,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呈现出协同创新效应。(3)借助自身资源基础,国有企业的政策协同创新效应强于非国有企业;此外,与中部和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政策协同创新效应和福利效应更强。文章分析了国家创新型政策的协同创新效应,为未来创新型政策组合设计、...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7—2017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集聚溢出效应显著,产业集聚自我推动能力已经形成;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对产业集聚具有正向效应,短期和长期影响存在差异;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交互项对产业集聚有负向影响,在不同权重矩阵下影响程度不同。为此,应当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合作溢出效应;不断激发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正确引领金融发展方向;努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激发人力资本创新价值;正确引导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着眼长远效果并立足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17.
科技金融是现阶段中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6—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而积极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两种路径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区位条件优越、人力资本水平良好以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上述研究为科技金融的评估提供了产业结构方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并从该政策未来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因地施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货币政策效应时滞问题的概念出发,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特点、影响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人才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素,而科技金融政策是推动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地区科技人才集聚的积极探索。以科技金融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9年全国281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显著提升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科技金融政策主要通过政府干预效应、结构升级效应和创新驱动效应提升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随着城市行政级别的提升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规律。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推进科技金融政策有序扩散、强化试点政策的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并扩展作用路径、设计科技金融政策梯度发展战略、促进地区间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2—201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检验行业景气度在政府补贴影响企业持续创新时如何发挥传导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投入能明显激发企业持续创新活力,特别是在加入行业景气度因素后,激励效果呈现逐年增强趋势,证明了行业景气度在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行业发展前景繁荣时的补贴激励作用显著高于行业发展低迷时的政策效果;化学制品、医药制造等6个高新技术行业的补贴激励效果最为显著,而仪表仪器制造业在获得补贴后创新投资规模降低。因此,应加大政府对企业创新的补贴力度,结合行业发展景气程度合理设计科技创新扶持政策,透明简化补贴资质审核环节,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