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一国科技战略与政策愈来愈明显地表达出国家竞争战略的意志。同为金砖五国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印度两国的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一直备受关注。以印度《2013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与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二者异同点,发现其均是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产物,且将科学技术产业化和人力资源建设作为政策的核心内容;但在发展程度上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总体领先于印度,而印度的包容性创新理念也值得中国借鉴。最后,有针对性地从民生建设、人才培养、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Rothwell和Zegveld的政策工具理论,以中国《“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美国《2015年美国创新战略》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对中美创新战略规划的政策工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使用的环境型政策工具最为频繁,同时中国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率高于美国;两国使用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比例相当,但中国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内部机构不尽合理;两国使用最少的为需求型政策工具,中国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尤其低。与美国相比,中国在个别政策工具运用方面存在过溢、错位、缺位等不良现象,就此借鉴美国政策工具的运用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创新战略规划政策工具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美新科技创新政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几乎在同一时间,中美两国分别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美国竞争力计划》,研究在未来的探索、发明及创新上的国家科技发展的新政策,以及为此而提出的变革构想及发展路径。通过考察两国新政策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比较分析各自特点,提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政策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五次经济长波中。各国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从而在创新战略和政策方面进行系统调整。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创新战略及政策的梳理,研判“十三五”时期发达国家在国际科技、产业以及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调整方面的经验,试图为中国在新的信息技术范式下制定合理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可取经验。  相似文献   

5.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科技创新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推动科技思想创新,以此指导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之路.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科技思想发展为线索,将其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探索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前进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立自强时期,从这四大时期中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发展战略和政策演进脉络,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第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始终将发展科技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前瞻性地创新科技思想;第二,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理论,并以此引领中国的科技工作;第三,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审时度势,直面并回应时代课题,适时制定与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及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科技战略的发展脉络科技领先是美国支撑其经济繁荣和维护其世界霸权的根基所在,同时客观上为推进全球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欧洲、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印度陆续推出系统创新战略,美国日益强烈地感到在前沿科技领域来自外部严峻的挑战。为持续壮大其科技领先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在2020年《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和《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的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美国政府关键与新兴技术的国家标准战略》(下称《标准战略》),  相似文献   

7.
《经济》2006,(Z1)
国际竞争波谲云诡,大国兴衰谁主沉浮?方今之世,一国创新能力如何,不仅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也直接关系综合国力与未来潜力。在日前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同志郑重宣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包涵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也包涵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要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中国在世界上49个主要国家中仅排名第24位。尽管…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承接北京的教育和科研的功能等发展战略,在实现创新资源的流动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的同时,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均一化"发展,进而促进形成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科技创新簇群,实现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的拔高生长。  相似文献   

9.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持续出台创新战略,系统部署科技创新重点发展领域,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政策,保证国家的竞争力。本文研究主要发达国家近年来出台和实施的创新战略与创新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在制定科技创新战略时,应注重战略的持续性、加强基础研究投入、从创新链全链条部署实施创新政策、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并重、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创新政策一方面引导各类科学活动有序开展,另一方面为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起到保障性作用。《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报告》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为分析对象,全面反映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有关政策发展情况和具体内容,初步构建了立体化、多元化、多层次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有助于深入、全面了解我国科技政策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障我国能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深入了解和分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规划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美国创新战略的基本内容和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现阶段我国科技规划的战略布局进行思考,最后提出与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8年10月,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这是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之后的第二份制造业战略,也是中美贸易谈判关键时期发布的国家先进制造战略,对美国制造业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具有参考价值。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美两国制造业战略进行了比较,在战略制定上,两国制造业战略均由多部门共同制定,但制定机制存在差异;在战略定位与目标上,两国均将制造业视为国家强盛的基石,但由于制造业发展阶段不同,两国制造业近期目标有所差异;在重点任务设置上,美国更关注面向未来的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广泛的人力资本培育和全方位的供应链体系建设等;在战略实施方面,两国均通过多政策、多部门协同确保战略实施。为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我国需在不断完善战略实施策略、夯实创新能力、提高政策有效性和完善软环境等方面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2010年西班牙政府强力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包括出台《科学、技术与创新法》,启动《国家创新战略》和实施《国家科研、开发与创新计划(2008—2011)》等。旨在确立西班牙科技体系的新框架,对科技发展的行动纲领、目标任务和实施手段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西班牙未来五年总体发展目标是:实现新的知识型经济实体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0%,确保关键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等。  相似文献   

14.
日、韩、印三国科技战略的演进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小勇 《经济师》2005,(8):86-87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世界各国都大力推动技术进步。科技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影响着国家整体的科技发展及产业环境。同时,一国的科技战略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文章对日本、韩国、印度的科技战略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澳大利亚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创新政策白皮书《驱动创意:一项21世纪的创新议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并加强监测与评价,推动公共部门的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支持重大科学研究项目,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强调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合作以及与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16.
沈刚 《经济》2011,(7):28-30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最核心的就是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多种多样的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孙福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印1990-2013年与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技术创新政策,利用Rothwell和Zegveld(1981)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分类,比较了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政策工具在供给导向、环境导向和需求导向下的异同。结果发现,在供给导向下,两国使用政策工具比例相当,且信息工具是两国最常用的供给工具;在环境导向下,中国使用的工具比例高于印度,但印度更倾向于通过法律规制工具突出政策的延续性和权威性;需求导向下,印度使用的工具比例高于中国,表明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比中国更成熟。最后,提出了统筹设计供给导向型政策工具、合理布局环境导向型政策工具、大力推进需求导向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主动构建信息技术产业生态系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梳理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8》报告研究结论,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在人才培育、研发投入、科研产出论及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结果发现,美国、欧洲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影响力仍具显著优势,以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科技创新地位迅速上升,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特点更加明显,世界创新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转变。中国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但在发展质量和影响力、国际合作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创新理论和补贴规则构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补贴的理论依据和规则基础。即便如此,由于经济发展、制度文化、政策目标等因素,不同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补贴制度仍存在不小的差异,中国和美国便各自代表了不同国情下的制度实践。总体而言,中国的科技创新补贴制度是产业规划的产物,而美国则更多以经济立法来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这种差异反映在两国中央、联邦层面的补贴立法,历史上科技创新补贴的规模、领域、持续时间,以及补贴的类型和方式等方面。中美科技创新补贴的制度差异带来的潜在冲突并不会局限在贸易,更会发展到规则、体制和话语权的层面。为此,寻找两国科技交流合作的“新共识”应成为中美两国未来交往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从政策工具角度出发,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三维分析框架,即政策工具维度(包括供给、需求、环境面政策工具)、创新驱动主体维度(包括政府、企业、高校与研发机构、中介组织)、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维度(包括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产业化与商业化3个阶段)。以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为例,运用政策分析工具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