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视角,总结响应主体的行为机制,根据响应环境复杂性分析和响应主体关系模型,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机理概念模型,创新性地构建"政策激励-企业需求"匹配模式,演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复杂系统的行为规则。基于Swarm平台并采用动态仿真方法,通过调节变量参数,首次从政策响应阶段、不同类型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级别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政策工具响应4个维度设计政策响应动态演变过程,揭示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内在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遵从观望、偏好决策、学习模仿、响应行为驱动和生产转化激励的五阶段演变特征;不同政府层级的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不同,政策级别越高则响应度越高,反之则响应度越低,响应度排序为国家级政策省市级政策高新区政策;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排序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企业对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响应程度排序为:研发补贴人才激励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2.
企业对政府创新科技政策的响应机理研究:基于回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基础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对创新科技政策的响应过程.在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企业政策响应受到认知力、规模、决策者偏好、利益、创新能力、研发需要和其它企业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回声模型,探讨了企业响应创新科技政策的行为机制,刻画了各种因素在政策响应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了各项行为的触发条件,最后分析了企业响应政策的行为匹配模式和自适应响应流程.结果发现,资源依赖是企业响应政策的根本,自组织进化是政策被企业良性响应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资源基础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对创新科技政策的响应过程。在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企业政策响应受到认知力、规模、决策者偏好、利益、创新能力、研发需要和其它企业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回声模型,探讨了企业响应创新科技政策的行为机制,刻画了各种因素在政策响应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了各项行为的触发条件,最后分析了企业响应政策的行为匹配模式和自适应响应流程。结果发现,资源依赖是企业响应政策的根本,自组织进化是政策被企业良性响应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依据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将区域双创政策分为供给推动型政策、环境影响型政策和需求牵引型政策,并分析了3类政策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作用过程;构建了区域双创政策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黑龙江省实际数据为例,对3类双创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仿真,进一步对区域双创政策实施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其它地区双创政策实施与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国家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分析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国家示范区"先行先试"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科技金融试点,中关村又一次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的"风向标"。梳理了近年来金融创新促进创新创业的实践效果,其主要不足表现为创新方式示范效应大于实际效应、金融支持的积聚效应不明显、示范区内科技金融的内循环不畅等。展望未来3-5年,将科技与金融资源优势转变为创新创业优势,致力于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创新创业银行以及以联通创新创业信息孤岛为载体的中关村科技金融内循环体系建设,将是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的主要突破方向。最后,还提出了按照积极培育市场与弥补市场不足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中关村科技金融内循环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研究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思路,并通过博弈论模型探讨了科技创新的经济学机理,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政策传导过程存在时滞效应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整理2009-2016年相关数据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对创新科技政策(人才激励、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效应外部时滞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科技政策的时滞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及时的发挥。不同的创新科技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时滞期。政策外部效应时滞发生于企业判断政策—确认政策—吸收政策—执行政策—创新产出这一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李晨光  张永安 《技术经济》2013,(3):41-45,55
从定义、目标、特点、内容、受体、功能、工具、要素的角度,对创新科技政策、创新政策、科学政策、技术政策进行了对比,指出创新科技政策更能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给予引导、规范和扶持。梳理了创新科技政策的作用要素及其作用路径,并归纳出企业响应创新科技政策的4个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一国科技战略与政策愈来愈明显地表达出国家竞争战略的意志。同为金砖五国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印度两国的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一直备受关注。以印度《2013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与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二者异同点,发现其均是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产物,且将科学技术产业化和人力资源建设作为政策的核心内容;但在发展程度上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总体领先于印度,而印度的包容性创新理念也值得中国借鉴。最后,有针对性地从民生建设、人才培养、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政府在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以求持续激励企业参与创新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广东省2005-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计数模型实证分析了地级市政府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科技政策力度越大,越能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科技政策的激励作用主要通过研发强度这一中介变量产生;科技政策不仅能促进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同时也会导致企业的实质性创新行为;直接激励类型的政策对企业创新并无显著影响,而营造创新氛围的间接激励类型政策则对企业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激励对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的正向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科技财税政策为切入点,基于创新驱动发展、引领经济社会转型的视角,从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两个维度,梳理相关文献,分析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的现状、作用效果、存在的问题,比较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创新激励效果,提出应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改革和完善,逐步建立系统的税收优惠法律体系,同时可以适当缩减政府补贴的发放比例,形成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科技财税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政策传导过程存在时滞效应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整理2009-2016年相关数据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对创新科技政策(人才激励、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效应外部时滞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科技政策的时滞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及时的发挥。不同的创新科技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时滞期。政策外部效应时滞发生于企业判断政策—确认政策—吸收政策—执行政策—创新产出这一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3.
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分类与政策工具挖掘亟待关注。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采用文本挖掘及网络分析法进行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分类与政策工具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可分为强制型与引导型,搭配比例上引导型政策居多,强制型政策较少,且政策力度较弱;对于政策工具,目前运用较多的是供给型,其中人才激励和研发补贴占比最多,对于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较大空间。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依托政府机关门户网站、中国知网等互联网资源,对2000-2012年山东省省直部门以上发布的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进行了检索与筛选,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政策文件的发布时间、制定部门及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系统归纳了山东省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现状,结合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理论,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的理论框架,并讨论了相应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5.
出口退税和创新补贴政策效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构建了一个南北间的静态古诺模型来研究创新激励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结论表明,在一定劳动力资源禀赋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环境下,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退税和创新补贴政策能有效激励创新产出,从而提高本国的企业利润、消费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但从长远来看,国民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是决定国家创新产出的根本因素。我们对上述结论还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在我国创新补贴是有效的创新激励措施,而创新补贴政策却不一定有效,其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政策传导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反馈系统,基于关联数字矩阵对政策传导系统路径进行量化研究,综合考虑政策输入变量—政策过程变量—政策输出变量的整个过程,建立科技创新政策传导模型,结合关联数字矩阵反馈复杂性、系统动力学和政策科学,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传导系统因果关系图,并根据政策工具的划分解析人才、税收、研发、政府采购、服务外包5类政策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①科技创新政策传导系统存在87条正反馈环,无负反馈环,其中主导反馈环45条;②通过关联数字矩阵最终得到14条政策独立主导传导路径并明确各个路径的数量、长度和极性,其中,8条路径都存在延迟效应;③人才激励在政策调控促进创新和发展中占比较大,具有重要地位,服务外包政策紧随其后,两类政策工具对政策调控效果具有直接显著作用,而研发补贴政策对目标的调控最缺乏活力。  相似文献   

17.
能源、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我国的自然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中国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都承受不住,只有坚持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很快,节能减排的成功推进离不开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培育环境,节能减排需要完善的节能减排政策做保障,节能减排政策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对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节能减排政策,并对合肥市科技创新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合肥市科技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综述了我国知识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创新政策、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政策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科技决策机制创新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创新政策研究的不足及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涵盖面不全等问题,从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及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政府作用角度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近期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泰云 《技术经济》2020,39(9):170-180
创新政策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着企业的创新和生产率水平,影响着经济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政府研发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及其政策组合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研发补贴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均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表现为研发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扶持力度越大,企业研发投入越多;第二,研发补贴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在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上是互补的,表现为知识产权保护度越强的地区,研发补贴的增加越有利于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选择适宜的创新政策组合可以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对推动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