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心理资本的概念最早被应用于描述个体层面的成长和发展。近年来,研究者已将心理资本的概念从个体层面拓展到了团队层面,并由此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述评发现,对于团队心理资本的结构、测量、机理还缺乏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后续研究应从团队心理资本结构要素的构建、作用机理的厘清,以及研究对象、方法、视角等方面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学术界,影响团队创新能力的团队过程因素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在过去的研究中,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即团队中的少数人异议,目前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较少。通过对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系统梳理,剖析了少数人异议提高团队创新能力的几个理论基础,并从中介机制以及调节机制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少数人异议影响团队创新能力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少数人异议对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模型。最后,对该领域已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并构建模型,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25.0和AMOS 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团队情商对团队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团队认同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情绪规范、团队情绪互动分享、团队情绪评估协调和团队情绪认知四个维度能够显著地正向影响团队绩效;团队认同在团队情商与团队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整合绝对观与相对观,研究“任务冲突→关系冲突→冲突缓解→凝聚力→团队绩效”的链式作用关系,既可推动团队冲突管理理论发展,也可为项目、任务或问题团队将团队冲突转化为团队绩效提升动能提供理论指引。以105个来自天津市9所高校的国家级与市级“大创”项目团队为被试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两个时隔半年的纵向数据调查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关系冲突比任务冲突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更直接、积极和显著;情绪规范与任务网络强度、交流协作是缓解团队冲突的两条有效路径;凝聚力是团队构成、结构、过程中影响团队绩效的最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6.
结合创新创业交互过程中的多主体合作目标、过程与绩效协调需求,借助协同学对系统相关关系与状态的分析视角,提出创业团队簇协同策略评价理论及方法。通过整合有关创业组织管理、多团队协调的研究成果,从群体、环境、机会、能力4个维度结构化梳理出创业团队簇协同策略的要素构成,在探讨创业团队簇目标、资本、效能三类协同效应的基础上,提炼出能够表征要素系统协同有效性的策略协同度概念,围绕子系统间成对要素关联判定的多层次参照问题,引入界面局部协调理念,改进常规ANP方法的直接判断矩阵构造步骤,形成创业团队簇策略协同评价方法,并以某国家级众创空间企业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8.
卫武  易志伟 《技术经济》2017,36(1):35-40
以2011—2015年中国沪深A股12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和高管团队断层线强度对企业创新战略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的注意力配置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的任期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战略;高管团队的断层线负向影响企业的创新战略;高管团队的注意力配置对其异质性、断层线与企业创新战略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背景下,采用文献回顾法,总结了企业家声誉的定义、影响和传播策略,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分析了企业家声誉的形成机制。同时,分析了企业家声誉的构成维度,总结了现有企业家声誉的测量模型,并结合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企业家声誉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政府行为对于企业创新及其经济后果极为重要。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并以市场效应和羊群效应为分析路径,实证检验了政府治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微观作用机理。结论表明,政府治理水平通过市场效应和羊群效应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作用,其中市场效应的作用更为突出。此外,政府治理对企业创新投资羊群行为及企业创新绩效的治理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团队科学创造力是高校创新教育的前沿主题,其形成机理亟待研究。80个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样本数据表明:团队创新氛围对团队科学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团队内部动机在两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协作型共享心智模式调节了团队内部动机与团队科学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而任务型共享心智模式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团队敬业度作为团队持续、积极的情感激活状态,以团队活力、团队奉献、团队专注为主要特征,是团队有效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团队有效性及个体层面敬业度研究成果,对团队敬业度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过程模型进行梳理发现,现有敬业度研究虽然基于不同视角提出了相应研究构念框架,但其存在重合和相互补充的问题。为此,构建了团队敬业度整合研究框架,并指出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团队敬业度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或组织更加侧重于以团队的形式组织工作或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团队绩效,是许多企业要面临的现实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索影响团队绩效的可能性因素,以国内多家企业中的1 50个团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构建了团队认同对绩效影响的机理模型。研究发现:团队认同对团队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氛围起到了调节作用,团队氛围越好,团队认同对绩效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团队断裂带基于团队整合与协同理念,考虑团队成员多重特征,丰富了团队属性的研究。其概念自1998年提出后,受到了广泛关注。探讨团队断裂带与创新的关系,从中国知网(CNKI)和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选取“团队断裂带”为关键词,运用Citespace Ⅲ软件,进行知识计量图谱分析和信息挖掘。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探究团队断裂带与创新的关系,从不同侧面探究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团队断裂带已经被分解出不同类型,需要更多的强度计算方法,分析断裂带宽度计算方法对创新的影响。通过构建团队断裂带与创新关系的研究框架模型,总结现有研究的脉络,进而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时间框架效应与团队知识冲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团队知识冲突,引入“时间框架效应”作为重要情境约束要素,以期建立新型的冲突操控与管理机制,拓展了已有冲突管理研究的视角;运用“时间框架效应--知识冲突--团队知识创造绩效”作用机制的理论构思,为探索知识冲突对团队绩效的作用机理及其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逻辑思路和理论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声誉对科研团队成员报酬契约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科研团队成员效用函数的组成,将声誉这个隐性激励约束因素引入科研团队成员的效用函数,随后,建立了信息不对称下科研团队成员的报酬激励模型,分析了声誉系数和职业生涯时间对契约中各要素的影响.说明了科研团队管理者可以利用科研团队的声誉效应和职业生涯时间来设计更加有利的报酬契约,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7.
高管团队的内外部异质性与团队绩效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学者将高管团队的人口统计特征作为替代变量来研究异质性与团队绩效的关系。但是由于实证研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学者们的研究开始发展为两条研究路线:一是研究者不仅总结整合已有的研究,也从不同的维度来探讨外部异质性与团队绩效的关系;二是高度关注高管团队的内部异质性与团队绩效的关系。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学术界在高管团队的内外部异质性与团队绩效关系研究领域的创新观点,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复杂多变的创新环境下,企业之争升级为各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争。为了使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并具有持续竞争优势,需要深化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边界、治理目标、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绩效等问题进行回顾,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研究者参考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设计驱动创新逐渐成为企业竞争中除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之外的第三种致胜方式,设计创新能力较强企业往往在市场上占据独特优势地位。基于团队学习理论,构建一个“行为-能力-绩效”双调节模型,探讨团队跨边界行为对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①团队跨边界行为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正向影响;②设计创新能力在跨边界行为对新产品开发绩效间起中介作用;③团队知识共享在跨边界行为和设计创新能力间起调节作用,团队知识共享越强,跨边界行为对创新设计能力的正向影响越大;④团队监督在设计创新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起到调节作用,团队监督越强,设计创新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0.
团队学习有效心理模型:概念、理论结构及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良斌 《经济论坛》2010,(5):216-218
探讨影响团队学习的团队认知变量是近年来团队学习研究一个重要趋势。研究首先提出"团队学习有效心理模型"的理论构思,随后选取在杭5家企业共360名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团队学习心理模型是一个三维度的理论结构,包括队友信息心理模型、策略心理模型和安全心理模型三个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