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依  刘建 《民营视界》2008,(2):62-66
一 四月初的一个上午,有着暖暖的阳光。好天气照亮了这个城市的天空,照亮了院子里开放的花儿,也照亮了走廊深处这间安静的办公室。李忠智坐在我的对面,慢慢地倾诉着这些年对纪晓岚的一份情怀,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身上,他起身拉了一下窗帘,阳光一阵跳跃,然后零零碎碎地落在他花自的头发上。  相似文献   

2.
吴思 《走向世界》2011,(33):50-51
11月份又来了,让许多济南市民“烦心”的月份又开始了,烦心的原因有二:一是天气真的冷。二是暖气真的贵!  相似文献   

3.
邵聪 《东北之窗》2014,(20):22-23
正参军入伍已是第十个年头,回想自己的军旅之路像是在追梦一样;心中怀梦一路走来,梦因坚持努力而渐渐变成现实。我的军绿情结,最早出现应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当时村小学全体师生欢送村里参军入伍的兵哥。那场面很热闹、很隆重;当时农村人能去当兵是一件很荣耀的事,跟考上大学一样欢天喜地。看着他们穿着崭新的绿军装,胸戴"光荣入伍"的大红花,我幼小的心灵很是羡慕。当兵前我在外务工两年,在工厂流水线上日日夜夜重复几个动作,尝尽了生活  相似文献   

4.
树叶与鸟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我顺着一缕暖暖的阳光缓缓步入阳台.明亮的阳光有些刺眼,当光线被门窗玻璃反射重叠到我身上时,我感觉到了一丝温暖.于是,我看见那棵银杏树又绽放出了许多新的叶片. 实在记不起第一次和银杏树遥遥相望是什么时候了,就像是阳台对面的那扇窗户,或是不常联系的一个老朋友,对于那种不经意间的熟悉,我一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这次,那黄黄的、碎碎的叶片满树都是,仿佛一地落叶在一夜之间又飞回到曾经生长的枝头,这让我很是意外.  相似文献   

5.
这年头假钱越来越难以分辨,可有些人明知是假钱还让其流通在社会中。记得有一次我去超市买东西,买完东西就直接去餐馆吃饭,付账时老板对着钱是照了又照,摸了又摸,看他那一脸的势力相就可恨!后来他实在是分辨不出就让另一个服务员看,当时我还想:这钱是刚从超市找的,不可能有假的,超市不会收假钱再把它找给顾客的。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太天真了,老板冷冷地说了句:“姑娘,这钱是假的,你换张吧!”当时我就愣住了,心里很不舒服,难受极了,50元钱可是我几天的生活费啊!钱是不多,可对于我来说那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我相信我同济南还是很有缘份的。1992年9月15日,我曾作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大学赴中国考察团的成员来到中国,并有幸在济南停留了两个月,当时就住在山东大学的留学生楼。那一年,我还去过中国其他城市:北京、上海、桂林、广州、威海等。但是,只有在济南我才产生了一种在别的城市从未有过的情感。也许因为济南与我的家乡圣·巴巴拉有某些相似之处的缘故。两年后的今天,我又重新回到了济南的怀抱,这是因为她所具有的鲜明的中国特色始终深深吸引着我。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都是中国有名的城市,但就我个人而言,它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因为这些城市均属旅游城市之列,来自各国的人都有,具有国际城市的色彩,城市的许多方面都揉杂了人为的非中国特色的东西,建筑、自然景观、人情风俗等,没有一样能免于被"改造"的噩运。相对而言,济南则不是这样。也许这是因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有着传统文化和古老民间习俗得以保留的基础。所以漫步济南街头,可以看到很多让我兴奋的东西。再  相似文献   

7.
本迪戈是离我家最近的一座澳大利亚城市。与济南相比,我印象最深的不仅在于它们的相异之处,而且在于两地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个话听起来自相矛盾。为让读者信服,我还是讲述几件生活中的真实的事情。一方面说明,相异存在于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而从宏观上来看,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影响这一方式的诸多因素,甚至包括气候、环境等都相差无几。下面这件事便是一个有趣的例子。我打算来济南时,许多朋友和亲戚都极为惊讶。"我的天那,‘济龙’到底在地球的哪边?"有的人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气。"你们去那究竟想干什么?"在好多澳洲人的心目中,中国颇为神秘,或者有点令人可畏,甚至可以说比较危险,对中国的陌生感仅次于对月球黑暗面的迷惑不解。尽管这样,大部分人都很激动。"太好啦,真让人高兴!"有的甚至说"真想和你们一块去看看。"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却是在澳大利亚工作学习的中国朋友,他们显得尤为担心,给了我们很多警告。有个学生用汉语给我写了满满两页常用语,要我背下,到济南用,告诉我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世人皆知的泉城,等等。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金,不赚月薪4000的昧心钱 我是个漂亮、浪漫的济南女孩.2002年从北京一家服装学校毕业后,原以为可以到大公司做个时装设计师,轻松过把"白领瘾",谁料京城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跑了很多天也没找到工作,我又不愿去酒吧、夜总会之类的地方上班,那段日子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记录我摄影“起步”自拍照 在我的人生相册中,有三张很喜欢的自拍照.虽然当时拍摄技术水平欠佳,但真实记录了我结缘于摄影事业的那些岁月. 1970年8月,17岁的我中学毕业了,由于当时处于“文革”后期,高考还未恢复,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庆幸是因为有绘画、书法的特长,我很荣幸地被分配到济南市较大的国营企业“济南机床八厂”.依然清晰的记着,8月10日进厂报到,同月30日就被借调到宣传科工作,1973年转为正式国家干部.“济南机床八厂”前身属于公安系统劳改队,宣传科里有两台当时很稀缺的照相机,一台是德国“禄来·福来”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另一台是“上海58-1型”135相机.宣传科里的人员我最年轻,领导认为艺不压身,绘画和摄影又有相通之处,相机便由我保管与使用.随后又东拼西凑建立了极为简陋的黑白暗房.从此摄影正式成为我的工作与爱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阳红 《中国西部》2013,(32):72-79
秋天的毕棚沟像穿上了一件缀满五光十色宝石的红袍子,雪山、彩林、瀑布、溪流、圣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无与伦比的美丽,这是我第一次希望自己全身都长满眼睛。我想是因为——在对的时间来到了对的地方。坐在洁白柔软的细沙滩上,让阳光在身上静静流淌,看着它又流进清澈的湖水,在湖水里变成片片闪耀的碎银,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