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施以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按照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认识城市的"历史性地位",无论何种规模型级的大中小建制市,其在城乡共存的区域发展空间内所产生的影响力、拉动力和辐射力,都发挥着"中心"作用,在理论上都可以称之为"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在城乡共存的区域发展空间内发挥"中心"作用,需要在"溢流效应"最大化的过程中,拥有越来越大地释放"火车头"能量的"溢流"源泉;需要把握好中心城市发展新方位新趋势,不断创造发挥"中心"作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自城市诞生之日起,旧城改造就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海曙区是宁波市的中心城区,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的战略目标和"六大联动"战略举措,我区坚持"依托宁波、服务宁波"的工作定位,寻求城区发展与城市整体发展互动、双赢的关联点,积极加快步伐,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工作,努力为改善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作出贡献。充分认识推进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立了建设"繁荣青岛"的奋斗目标:把青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和"全国重点中心城市",要促进青岛经济进入全国35个经济中心城市的第一方阵,成为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的航运、物流、服务、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域中心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特色城市。笔者就青岛如何实现"两个目标"(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跨越式发展,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让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文明有效地渗透到郊区、城镇和农村,形成大城市、小城市城乡一体的新型形态,逆城市化进人我们的视野。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城市承载力,人口、交通、管理、污染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城市病"迫切需要一个合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逐步进入"人口转移型"与"结构转换型"并存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区域差异,城市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各不相同。西安是西部区域中心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国家级开发区最多的城市。先后被国家确定为低碳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0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建国60多年来,西安的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6.
2016年,成都凭借自身的优势和基础成功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但成都离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离。研究成都市的发展动力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很有必要。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以及构建发展动力评价模型对成都市发展动力进行纵向变化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并得出金融服务、文化实力和社会保障因子是正向影响因素,而国际贸易、能源效率和绿色发展因子是反向影响因素以及成都市发展动力在15个城市中处于中游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正>杭州高度重视城市国际化,为全国城市与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城市范例。当前要更加注重"创新活力之城"建设,实现大提升、大发展、大跨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缺乏国家战略和制度优势加持相对于长三角其他大城市发展而言,杭州既不是国家有关部门确立的中心城市,也不是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群中心城市。杭州是国家顶层战略的"真空"城市,即便是全国普遍推开的自贸区也才在2020年获批,是新时代国家权力赋能体系中的"多无"边缘城市。杭州城市发展能级不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14,(10):29-29
正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将涪陵纳入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明确将涪陵定位为"全市综合产业基地"、"现代化城市"、"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教育、医疗、应急中心"。作为重庆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  相似文献   

9.
<正>加快余慈统筹发展,建设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是宁波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宁波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先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慈溪作为余慈统筹的核心城市和发达县市,要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08,(Z2):39-39
南宁城市的主导发展方向为,"整体向东,重点向南"。中心城应突出"一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沿邕江两岸串珠式展开,沿其支流纵深发展的城市布局形态。南宁最紧迫的问题是尽快与其他省区打通,将更多的关注给予工业。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大城市空间演变的普遍经验。本文通过对上海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回顾与总结研究,发现:上海城镇体系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城镇体系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历程。今天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多中心"城镇体系布局,实际上是不同历史阶段在诸多现实矛盾与问题下推进的城镇体系建设,沿着从中心城区到郊区的推进途径,上海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四级城镇体系。可以说,以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带动的上海城镇体系演变,实际上是"中心城区极化发展引领的多中心化空间进程"。在这个"多中心化"的过程中,上海的空间演变还表现出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城镇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互动,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进程对上海今天城镇体系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通过区域发展来推进和优化城镇体系的发展模式也许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空间演变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从广西情况看,双核谈不上,单核也尚未形成,没有一个有较强经济辐射功能和带动能力的经济中心城市。从发展战略上,我们既要加快以南北钦防为组团的北部湾地区城市发展,也要积极支持西江经济带城市快速提升,实现"双核驱动",为推进广西跨越发展打造更强劲的引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发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两  相似文献   

13.
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已普遍呈现一升一降的变化趋势当前,浙江中心城市功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服务"加速走强,占GDP比重已经超过"生产",越来越成为促进城市加快发展的新动力。这里有三组数据作证。——中心城市经济结构向服务型转变。进入"十二五"以来,11个中心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这些地区GDP的比重继续提高0.5个百分点,而二产增加值合计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0.5个百分点,初步呈现向以服务经济结构为主的转型。——中心城市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  相似文献   

14.
"人多地少无资源,远离中心发展慢",这是对南部县的真实写照。南部县过去交通不方便,距区域性中心城市较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近几年,南部县紧紧抓住交通条件改变的机遇,结合县情大力推进"两化"互动和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和乡村建设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大城市空间演变的普遍经验.本文通过对上海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回顾与总结研究,发现:上海城镇体系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城镇体系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历程.今天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多中心"城镇体系布局,实际上是不同历史阶段在诸多现实矛盾与问题下推进的城镇体系建设,沿着从中心城区到郊区的推进途径,上海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四级城镇体系.可以说,以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带动的上海城镇体系演变.实际上是"中心城区极化发展引领的多中心化空间进程".在这个"多中心化"的过程中,上海的空间演变还表现出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城镇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互动,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进程对上海今天城镇体系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通过区域发展来推进和优化城镇体系的发展模式也许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空间演变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在今年3月9日全国人大天津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中,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在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时指出,天津的举措就是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在城市定位上错位发展、相得益彰。要突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个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与北京的城市定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这里,天津要发挥港口、制造业、教育、人才等优势,承接高端制造业  相似文献   

17.
金中  刘汪洋 《今日重庆》2007,(11):116-117
合川作为重庆的北大门,是重庆规划建设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板块.十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区各级干部群众正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十七大精神,大力实施"提速发展、跨越赶超、率选崛起"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南海区罗村街道紧紧围绕城市化发展战略,主动承接佛山禅桂中心组团辐射,积极融入中心组团,"三旧"改造、环境治理、城市经济和文化建设亮点纷呈,一个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生态优美、生活便利的新罗村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城市空间——"三旧"改造推动城市扩容得改革开放之先的罗村,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9.
中心城市在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中处于"首位"和"核心"地位。中心城市在圈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集聚、扩散和创新的作用。就全国而言,各个城市经济圈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与之相对应,中心城市所起的作用则各异。文章对各阶段的城市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城市圈形成初期,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最为显著;中期,集聚与扩散作用并重;后期,扩散与创新作用为主,集聚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20.
综观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中的矛盾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变化,各个特定时期出现的城市问题不尽相同,进而采取的城市治理的方式、方法也各不一样。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治理的特征由过去的"单一中心""以物为本"逐渐转变为"以人为本"。同时,大多数人也意识到城市治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良好的城市治理。包容性发展理念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在对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演化过程、国内外对它的解读与内涵论述的基础上,分析包容性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研究,并结合目前城市治理面临的持续性挑战,探讨包容性发展理念对我国城市治理的启示,进而提高城市治理成效,实现城市的包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