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反馈交易是指在证券价格上升时买进,价格下跌时卖出的一种交易行为。本文构建了基于GARCH模型正反馈交易模型,对中国和美国股市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中国股市整体上正反馈交易程度远大于美国;此外,还发现中国机构投资者正反馈交易程度接近整体市场程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下一轮流动性黑洞爆发可能性的思考。首先,结合正反馈交易和多重均衡理论探究了证券价格不连续运动的特点以及流动性黑洞形成的内在机理;其次,构建了包含价格变动和交易头寸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中国上证A股市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自2008年以来,国内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这使流动性黑洞的爆发成为可能。上述结论为预测及防范流动性黑洞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下一轮流动性黑洞爆发可能性的思考。首先,结合正反馈交易和多重均衡理论探究了证券价格不连续运动的特点以及流动性黑洞形成的内在机理;其次,构建了包含价格变动和交易头寸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中国上证A股市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自2008年以来,国内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这使流动性黑洞的爆发成为可能。上述结论为预测及防范流动性黑洞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正反馈交易与股票价格关系的提出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学者对正反馈交易与股票价格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表明正反馈交易能够很好地描述出股票价格波动过程,同时指出我国股市一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正反馈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整理了交易前透明度和交易后透明度与价格发现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后认为:学术界对于交易前透明度与价格发现的关系并没有达成共识,而对于交易后透明度与价格发现的关系可以基本达成共识,延迟报告交易信息将导致价格信息过时,对价格发现不利。可见,增加交易后有关透明度信息的披露能够显著地提高价格的信息效率,对价格发现有利。  相似文献   

6.
要素价格扭曲是指生产要素的价格结构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通过测算每种要素边际产出与实际价格的对比,可以直接测度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通过对比分析测度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研究成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建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中国整体经济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结果表明:我国要素份额在长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资本和劳动要素价格均存在负向扭曲,且大多数时期内,资本的扭曲程度比劳动的扭曲程度高。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黑洞是流动性危机的一种极端现象,是指短时间内市场流动性的骤然消失。研究流动性黑洞的成因及其效应,对于实施稳健、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尽可能地消除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Hasbrouck(1991)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股票交易高频数据,从正反馈交易的视角对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的流动性黑洞问题进行实证度量,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对流动性黑洞生成的可能原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项基础性证券制度,融资融券交易通常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文章利用沪深证券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确定与调整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的业务发展失衡,融资交易有助于提升标的证券的市场价格,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房地产信息网宏观经济与房地产数据库2012—2018年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和全国时序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楼市的泡沫问题。研究发现:按售租比25作为泡沫存在的尺码,则在2012—2018年,所成交的80%的商用房和写字楼不存在泡沫,但60%的住宅房交易存在泡沫。在35个城市的住宅交易泡沫现象中,2012年1月—2016年3月的泡沫程度温和(售租比在29~33),2016年3月后则进入高泡沫阶段(售租比在40及以上)。数据显示,银行信贷结构的扩张性变化对于住宅市场的泡沫具有“领先”作用;而计量结果表明,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与一、二、三类住宅的售租比之间存在着正反馈的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中国的住宅市场交易里是不存在市场内在稳定器的。这种正反馈效应决定了中国住宅楼市的稳定力量只能依靠政府的调控政策。事实上,2012—2018年政府每隔两年(或两年多几个月)就会变更住宅房地产政策调控方向,形成“收缩——扩张——再收缩——再扩张……”的政策调控周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与四象限模型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影响通货膨胀与产出的机制,结论是:房地产价格通过影响总需求对物价水平产生压力,其中,房价对储蓄的边际影响十分重要。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检验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产出的关系,其结论是:短期内,房地产价格对通货膨胀与产出的影响十分有限,长期则对通货膨胀与产出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在房价与通货膨胀、产出之间存在正反馈作用机制。这意味着在一个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这种正反馈机制可能会引发经济过热和房价泡沫。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黑洞是流动性危机的一种极端现象,是指短时间内市场流动性的骤然消失。研究流动性黑洞的成因及其效应,对于实施稳健、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尽可能地消除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Hasbrouck(1991)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股票交易高频数据,从正反馈交易的视角对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的流动性黑洞问题进行实证度量,并运用脉冲一响应函数的方法对流动性黑洞生成的可能原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关于买卖报价价差及其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票价格水平,交易活跃程度和价格波动程度是中国股票市场相对买卖报价价差的显著决定因素,本文通过对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截面数据的比较,得到两个市场的相对价差基本相同,因此完全可以考虑把两个市场进行合并,组建中国统一的股票市场,但是,从绝对价格水平,交易活跃程度和价格波动程度看,深圳市场都明显比上海市场为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RCB定价模型对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上交所、深交所交易的222只公募可转债进行定价,发现可转债的市场价格相对模型算出的理论价格平均高出4.77%。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基于RCB定价模型的可转债Delta套利策略,实证结果表明构建的两种策略有效,策略执行效果均优于直接执行Delta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定义了城市整体交易效率,并在城市内部多主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机制,在分析中国城市间要素市场、产品市场、产品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竞争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城市整体交易效率对城市间各方面竞争的影响方式,并构建了基于城市整体交易效率的中国城市间竞争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交易者预期和正反馈,建立了一个房地产价格变动模型.根据该模型,分类讨论了交易者对房地产政策预期的不同,对房地产价格演变方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调控政策能否有效,除取决于政策出台时间、政策力度外,还取决于其能否有效改变交易者对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期.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但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与沪深300现货市场的交易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即相对于股票现货市场,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提前15分钟开盘,延迟15分钟收盘。运用日内分笔数据和分钟数据,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不同交易时段的交易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不同交易时段知情交易者市场参与度存在明显差异,提前交易时段知情交易的概率最高,现货交易时段次之,延迟交易时段最低;沪深300股指期货在开盘时段的交易提供了较大的价格发现,特别是开盘的第一笔交易包含有大量的私有信息,价格贡献最大;提前交易时段私有信息的价格发现贡献度最高;尽管提前交易时段的交易提供了较大的价格发现,但定价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我国认股权证定价问题实证分析——以宝钢JTB1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雷  楚晓玉 《价值工程》2007,26(8):134-137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进,权证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重新登场,大大丰富了广大投资者的交易策略。然而,认股权证固有的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需要对其价格波动规律展开深入研究。通过运用B-S模型对宝钢权证进行定价,发现其价值被市场严重高估。分析理论价值与实际价格重大差异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影响认股权证定价的各种因素,可以提出投资认股权证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内幕交易识别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控制权转移事件(2001~2009年)中的内幕交易严重程度,并且利用回归模型研究了控制权转移中内幕交易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内幕交易效应超过50%,公告效应仅为19.1%,即80.9%的超额收益发生在控制权转移事件首次公告日之前,可以看出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内幕交易相当严重;流通市值规模、股价波动幅度、目标公司的盈利性、公司治理水平等都对内幕交易的严重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幕交易下的中国股市量价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内部交易下的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通过基于Taylor展开的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内幕交易股票存在由收益到成交量的单向因果关系,说明内幕交易者以低的成本通过信息传播影响股价,操纵市场交易来获得利润。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工理论的物流和供应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分工理论和交易效率、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研究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揭示了物流功能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互相促进的过程,从本质上认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与分工专业化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正反馈性,然后结合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和管理现状,分析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