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信用社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那么信用社改革的根本问题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利益分配问题是信用社改革的根本问题。首先,从历史情况看,长期以来信用社在利益分配上不合理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没有真正实行自负盈亏,信用社亏损由银行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正确处理行社关系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搞活信用社,使其内部有健全的经营机制,外部有宽松的环境.因此,不论信用社改革采取那种模式,农业银行与信用社都是农村金融战线上的伙伴,不是“同行敌手”,不应强调某些原因而重新制造新的矛盾.一、当前的偏向及矛盾当前,有些农业银行、信用社的同志没有深刻认识到行社的密切关系,站在自己利益角度出发,忽视了互助协作的全局观念.在处理行社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一些矛盾.在农业银行方面,长期以来都是偏重扶持信用社发展,强调“一口子进,一口子出”.  相似文献   

3.
信用社体制需要改革,这点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到底朝着哪个方向进行改革,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同志主张,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是:坚持集体金融组织性质,改“官办”为“民办”,恢复群众性、民主性和灵活性.其核心是改“官办”为“民办”.我认为,这种提法,不仅表述欠准确,而且试点情况已经说明,用这个“方向”指导改革,许多问题无法回答,更无法解决.比如,讲信用社是“官办”机构,并要改“官办”为“民办”,许多同志就问:“官办”是指谁办?是指银行领导还是指公社党委?究竟从哪里着手去改掉?纯粹的“民办”机构,现实社会中存在不存在?这些问题不回答和解决,所谓改“官办为民办”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践已证明,坚持“三性”原则和“四自”经营方针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没有从根本上改革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也就不可能真正坚持“三性”原则和“四自”经营方针。因为由谁管信用社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很好解决,虽然已经制定了管理办法,国家银行与地方行政还是争论不休,根本没有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不仅影响了信用社的发展,而且影响了支持农村深化改革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见客观形势要求从根本上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即构建多级股份制信用社,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才能真正使其坚持“三性”原则和“四自”经营方针。  相似文献   

5.
今年春,钦州市的贵台、大寺、小董乡镇的信用社,直接从本市氮肥厂把化肥送到村庄,代销给农民,工厂按代销售化肥量给予信用社一定的手续费。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认为信用社纯粹是“做生意”,超越了业务范围。信用社的许多同志对此也总觉得不够理直气壮,有些打算从此“洗手不干”了。以上看法是否正确?我以为非也。细细分析,信用社此举起码有以下十大好处: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87年第2期刊登的谢能广同志《实事求是对待信用社的“民办”与“官办”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谢文”),提出了“官办比民办强,比民办好”的观点.本人认为其观点欠妥,特撰文与其商榷:一、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成效是好的,而不是走下坡路.谢文指出信用社体制经过改革后“目前正趋向于倒退,走下坡路的局势”,并列举了所谓四个方面的表现.笔者认为这不符合事实.信用社经过几年的体制改革,成效是好的,而不是“趋向于倒退”和“走下坡路”.“谢文”中例举的四个方面的表现不能说明问题.1.“经济案件空前增多,资金损失严重”,这与信用社改革无必然联系,不能都归罪于信用社  相似文献   

7.
在农信社改革的总体方案中,有一些基本的问题还没有获得统一认识,分歧较大. 一、信用社改革的目标.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以逐步满足农民金融服务的需求才是信用社改革的根本目标.暂时解决信用社的经营困难和累计亏损、不良资产只应是阶段性目标,而非改革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地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对如何处理好行社关系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各种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继续理顺。对此,笔者略谈浅见。 一、行社关系问题的成因及实质 笔者这里所议的行社关系问题,是指银行与信用社之间在管理体制、业务经营、经济往来、利益分配等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相互关系处理得当,行社关系融洽,农村金融内涵潜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力量内耗,势必影响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行社关系问题何以产生和发展呢?这就需要对信用社改革的历程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一为了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发挥农行和信用社的整体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区分行决定实行社“四统一”.1991年,龙胜县农行与信用社实行了“行社统一领导,工作统一布置,人员统一安排,资金统一运筹,利益相互兼顾”的管理办法.对促进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去年,全县农行各项存款比上年增长11.5%,贷款收回增长14.8%,利息收入增长42.4%;信用社各项存款增长24.4%,放款增加19.02%,利润增长1.25倍,行社分别完成了上级行分配的各项任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四统一”的步子迈得不大,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已成为金融界议论的“热点”。究竟如何改?我想就此谈点看法。几种可供选择的改革模式人们对信用社改革提出过多种方案。我认为这些改革设想都可以试验,但从根本和长远考虑,信用社同农行脱钩,自成体系,由人行领导,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改革模式。在此,我们可对人所共知的几种模式作些分析比较,以便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区农村信用社的整顿和改革有较大的进展,如何加快改革步伐,取得更大成就,尚需继续探讨.反思信用社体制改革的道路曲折,原因有多方面,笔者认为,“左”的思想干扰,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没有与信用社的改革相配套,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信用社的改革受到“左”的干扰,表现在多方面.1984年,有些地区和县为了搞活信用社,试行以五项经济指标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信用社去年的改革和整顿,恢复和加强了“三性”,建立健全了理、监事会等民主管理组织;为调动广大职工办社积极性,融通农村资金、扩大服务、促进生产和流通、搞活信贷业务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后,信用社的发展能否具有旺盛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寄望于自身管理的有效性。实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是信用社体改的重要一环。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八卷307页)信用社要做到有效管理,必须首先把经济利益与职工利益挂勾,以调动积极性和创改性,而经济利益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呈现难以深化的状态,这是为什么?我们通过认真的调查与反思后认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选择的改革着力点存在主次倒置的问题。可以讲,我们近年来的改革着力点不是选在如何通过改革来真正放开、搞活基层信用社上,而是仅放在了信用社管理体制几种模式的比较研究上,由于对改革理论长期认识不一,改革“模式”仅停留在试点阶段。鉴此,有的同志又提出“分类指导”观点,但又因其具体操作困难,而难以付  相似文献   

14.
1993年7月全区农行人事工作会议后,南宁地区分行决定在我县农金系统进行“三项制度”改革试点。为了使三项制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先后对5个所、社进行调查,摸清干部职工心理,大多数同志持拥护改革的态度,但也有几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忧患心理。部分老同志认为,自己年轻时为国家建设出过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年岁大了,又体弱多病,万一落聘怎么办?二是压力心理。特别是中层干部,他们觉得原来只懂得银行方面的业务或信用社方面的业务就可以了,行社合署办公,必须两者兼通,怕难以胜任。三是守旧思想。有的认为改革“刮风多,下雨少”,这些人大都坐等观望。四是失落感。行社合署办公后,县联社职工感到有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特别是一些信用社主任,认为农行干部端的是“铁饭碗”,是“正规军”,而信用社是集体单位,端的是“泥饭碗”,是“杂牌军”,对银行银行干部怕管不了或不敢管。有的银行干部也自认为是“正规军”,看不起信用社的同志,不服信用社同志管。  相似文献   

15.
一、改革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改革宣传力度不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在这次改革中对外宣传力度不足,特别是对改革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内容等实质性政策,宣传不够广泛深入,使地方政府有关领导和广大群众对信用社改革产生了一些片面的认识,存在“四怕”思想:即一怕政策变,  相似文献   

16.
一、现有股权结构和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方向,也关系到所有者的利益分配形式能否对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起到特殊的推动作用.目前,信用社股权结构及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17.
信用社体制改革在深入进行,去年以来,农村中出现了股份式的经济联合体,城市也在广泛进行股份制试点,有的地方出现了“股份热”。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同志认为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是股份经济化,主张现有的信用社吸收大额股份,用以股定权替代民主管理,或  相似文献   

18.
实行行社“四统一,一兼顾”是理顺行社关系,促进行社业务同步发展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真正实现“行社四统一”?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之见.一、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一)缺乏正确认识.随着信用社“三性”的恢复,改“官办”为“民办”,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对这一改革,一些同志把信用社看成是完全独立,与农业银行脱钩.认为实行行社统一管理不符合信用社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的本质特征,影响信用社“三性”的发挥,把“民办”再次改为“官办”.由于对“三性”缺乏统一认识,给实行“行社四统一”带来一定的阻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信用社从1983年开始改革以来,经历了改“官办”为“民办”、恢复信用社的“三性”、建立信用社县联社,把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并非尽如人意。于是,人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信用社本身并把它放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中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不同经济区域的信用社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组织形式、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业务方向、服务对象、经营目的、成果分配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差异,以致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客观的现实提出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农村金融的前哨阵地一信用社办成真正的信用社。信用社必须走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