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信访体系机构较为复杂,各级党委、人大以及政府部门等机构都设置了专门的信访机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信访工作的处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各级人大常委会受理的各级信访案件之中,与司法机关相关的案件比例也上升至60%-70%,这就给信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本文主要从宪政视野分析信访制度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1991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开宗明义地指出:"人权"是个伟大的名词,享有充分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可见中国政府已经比较重视人权。本文以我国宪政建设的发展为切入点,以期阐明我国人权事业的建设历程。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制度的兴起,有其理论和社会背景,更有存在的社会价值,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和适用现状,并对刑事和解制度不断完善和展望,其必将成为构建司法和谐的一项不可或规范制度.  相似文献   

4.
赵丽华 《活力》2010,(16):58-58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体制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犯罪也呈现出新特点,一方面刑事案件的增加与有限司法资源间的矛盾不断显现并日趋突出。案件积压不仅直接影响了诉讼效率,而且影响到司法公正的实现,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在号召建立法治国家的浪潮下,张东荪先生回国创办报刊杂志,以此手段,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法治思想,与当时的一批主张立法治国的知识分子,如孙中山、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一起,对当时民初的国家法治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今天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以来关注的热点,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的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调查程序,本文以人民法院对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为视角,挖掘我国当前刑事审判中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并力求寻找到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7.
民国肇立,中国由人治国进入到法治国,法治一度成为当时的时代话题,时人提出自己的主张,剖析法治的优缺点,突出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在习近平主席的呼吁中,加强法治政府的建立成为重要议题,而从民国初期①开始强调的法治精神对当今法治政府的建设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与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相关的法律中都没有规定缺席审判制度,这不仅不利于打击已然犯罪和进行一般犯罪预防,同时也影响到在国际间开展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司法合作.在<反商业贿赂法>中应增设缺席审判制度,这既是我国有效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法律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衔接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10.
正义是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其作为法律价值是随时代变化发展的,是相对的.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问题不仅仅是解决个案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这二者的冲突是一个刚刚走上法治化道路的国家所面临的急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在法治社会下,形式正义与实盾正义孰优孰劣,如何抉择,能否达到二者相得益彰,正确树立起对法律应有的态度足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从法治的目的出发.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治国方略,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然而,依法治国在我国是一种荡涤人治的治国理念,也是一种治国方式,与法治有所区别,前者强调的是过程,后者一般是指一种状态或结果。只有严格把握依法治国的要义,并对之进行限定,才能最终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12.
分析案例得出检察人员在二审法庭中身份定位的争议焦点,从此根源出发,结合刑事二审程序的任务和目的,在我国宪政体制下进行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3.
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开端,它直接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标志着中国法制开始走向世界。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虽然清末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对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近代化起着开拓性的作用。总结清末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利弊得失,汲取前人的改革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今天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郑炜 《数据》2022,(12):163-165
思政实践课程是高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高校实践教学开展的情况及效果也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理论教学的效果,同时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效果。本文将对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价值进行阐述,之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相应的分析,结合个人以往的经验,为以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我们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中发现,微电影教学法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特社会主义宪政也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个特征之所以能够形成,是与60年来社会主义宪政理念和知识的普及以及国家领导层对宪政的推行这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不开的.相信在党的领导下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公民社会的逐渐成熟,有朝一日我国必将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6.
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论证,宪政若近代中国未能如设计者所愿,原因恰恰是因为未能找到传统的动力,西方宪政之“花”只有与大中国传统之“木”对接,才有可能扎根中国之土。彻底的否定和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批判没有抹掉历史留给我们的印记,探讨改造、吸取经验,不要一味地批判或是全盘照搬西方完政思想,这也许是中国实现宪政之路成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唐薇 《企业导报》2010,(1):48-49
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论证,宪政若近代中国未能如设计者所愿,原因恰恰是因为未能找到传统的动力,西方宪政之"花"只有与大中国传统之"木"对接,才有可能扎根中国之土。彻底的否定和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批判没有抹掉历史留给我们的印记,探讨改造、吸取经验,不要一味地批判或是全盘照搬西方宪政思想,这也许是中国实现宪政之路成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宪政思想的探讨散见于其不同时期的理论著述中,他们对宪政基本问题的探讨却是十分深刻,形成了较系统的宪政思想,即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形式,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思想以及全人类的自由平等、全面解放的人权思想。重温这些思想对我国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大量爆发群体性事件,政府执政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在法治政府之下转变政府的执政方式构建公众有序参与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公众参与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构建,因此,本文立足于法治背景之下,提出构建和完善信息公开、听证程序等法律制度,建立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应急机制,培育民间表达团体性诉求的组织,以及构建公众参与法律救济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湖北审计》2014,(10):1-1
人们常用“前所未有”来描述深水区的中国改革: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涉激流,行险滩,靠什么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推动中国改革破浪前行,离不开法治的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