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在小说中哈桑一直处于受害者地位,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他者理论,分析小说中哈桑的"他者"语境和身份,对哈桑在该处境下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并剖析了胡塞尼作为美籍阿富汗裔的"我者"身份追寻。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民族教育特殊性的表现之一便是民族学校的课程。民族学校的课程除了具有普通学校课程的共性之外,还在民族学校教育中发挥了特殊的职能和作用,对此可以作多维解读。一是从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课程发挥了先行组织者的职能;二是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角度而言,民族地区学校的课程发挥了不同民族学生相互交流中介的职能;三是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的课程又是民族文化的浓缩和整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买秀敏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1):125-126
方方的中篇小说《树树皆秋色》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对小说进行文本细读,可以从小说的结构分析看到一个情感错位与失败的悲剧,并揭示其深层意蕴。小说的表层主线是一个错位的情感故事,小说的表层副线展现了理想主叉者在世俗社会的溃败与逃离,小说的深层结构所内涵的文本间性中的意蕴正在于通过知识分子那种不苟同于世俗的孤独,来展示知识分子所面对的亘古不变的情感困惑。 相似文献
4.
沐永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文章结合中美文化差异和中国国情来分析华裔美国新作家翟梅莉《我的幸运脸蛋》(MyLuckyFace,1997)中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女性的离婚问题,探讨翟梅莉对当代中国女性浪漫化的美国式想象。翟梅莉受其西方文化视角的影响,在小说中塑造了深受美国文化浸染勇于追求自由、果敢行动、具有很强主体意识的中国新女性形象,反映了作者对中国发展理想状态的关注,也有助于颠覆刻板化的中国"他者"形象,塑造良好积极的中国国际新形象。 相似文献
5.
6.
陈海容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05-106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正常的人格需要本我、超我与自我的相统一、相协调。通过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读莱斯特、路易、克劳迪娅的心理机制,分析莱斯特与路易人格分裂的症结,以及克劳迪娅得以实现真正自我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的是以写实为主与以写意为主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电影,在美学上,体现为王国维“意境说”中提出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本文从电影创作的角度,结合具体的电影作品,阐明两种不同风格的电影在创作中体现为视听语言上的差异,也即无我之“镜”与有我之“镜”在影像表现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杜以向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1)
随着全球一体化格局的逐渐形成,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越来越频繁,人们在交流实践中愈加意识到文化融合的重要性.英语作为应用人数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世界通用语言和沟通交流工具,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英语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英语教学更是语言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这种背景下,学界对英语... 相似文献
9.
徐淮东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3)
本文着重介绍了《人道悖歌》区别于当前国内外有关著述的主要特点: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坚持从作为经济基础的市场经济出发,按此崭新思路贯彻到底系统地剖析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人道主义和人权的实质。这种研究方法,在中外人道主义研究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须跨越而又是一时难以跨越的一道“门槛”,近些年颇受关注,研究者也聚焦于此,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以现代化为视角,尝试探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适者生存──试谈国际互联网冲击下旅行社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漫雪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给旅行社业带来了威胁。通过对国际互联网与旅行社相对优势的分析, 指出在互联网影响下旅行社存在的发展机遇, 并提出旅行社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方近代开创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中不同流派在理论基础、逻辑进展和价值选择等方面的共性,提供了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这一共同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和探究解决“三农”问题的先决条件和最终取向,对现有理论和观点提出新的评价,深层次解决“三农”问题应从强化国家对农民利益的保证、促进市民社会的构建和土地产权的市场化入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