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家鹏 《宁波经济》2014,(4):19-21,25
外来人口是宁波人口增长的主因,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超过70%的外来常住人口和90%的本地迁居人口进入城镇,本地户籍人口在市域内迁居数量较大,228万外来常住人口总体上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约200万的本地户籍半城镇化人口应是当前宁波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根据上述特点,宁波在城镇化发展中应建立引导人口集聚的城镇发展策略,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体制,逐步完善财政分成、产业调整和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加快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江西外出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的大量外出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和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1990年以后,江西省出省务工的人口逐年增多,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达到568万,在全国仅次于四川、安徽和湖南等人口大省,但所占本省常住人口比例却高居全国第一。平均不到3户就有一个人外出,可以说人口跨省流动涉及到千家万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人口的大量外出对江西省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人口外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甘肃省人口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总体呈现横向比较差距较大,空间分异明显,人口城镇化呈现层级流动,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质量较低等特征。目前,甘肃省人口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滞后于非农产业发展,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匹配度低。对此,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扩大城镇就业和增收机会为根本;以完善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增强城镇内涵式承载力为基础;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社会事业发展为保障;以深化配套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体系为保证;以加快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民返乡创业为支撑,实现从土地城镇化、户籍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赵孟 《宁波经济》2022,(12):46-47
<正>越来越多的城市正试图挤进“千万人口俱乐部”,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久前,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下称《分县资料》)公布了683个城市的人口数据。梳理发现,常住人口在900万人~1000万人的城市共11个,其中有8个城市已经明确或间接提出,要将常住人口规模提升到1000万人。而常住人口规模低于800万的城市中,仍有4个城市制定了人口规模扩容目标,也剑指1000万人。在老龄化、低生育率、总人口数量面临负增长的背景下,这些城市提出千万人口规模目标的动机是什么?它们又如何去完成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是内蒙古"十三五"时期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受诸多因素影响,内蒙古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却进一步加大.本文旨在分析制约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症结,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作为中国高速城市化的样本,其人口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本文研究了深圳市的人口发展过程,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人口发展与管理的建议。本文认为,要解决高速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发展转型问题,需要兼顾社会正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保障性住房与教育资源投入、稳定常住人口、淡化户籍概念、加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促进福利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常住人口城镇化加速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并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城市居住现实和居住意愿之间差距大和城市融入任重道远。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注重农民工城市融合,有重点分步骤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丽丽 《改革与开放》2013,(2):29-30,3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流动。人口流动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其中儿童是受其影响最为突出的群体之一。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保护问题已成为中国儿童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充分认识全面加强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厘清这些儿童面临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奥肯定律"在中国存在着失灵现象,即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伴随着高的失业率.在"奥肯定律失灵"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问题,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口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安全的敏感性区域,其中人口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范围,以区域内县域为分析单位,对2007—2018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人口增长率、人口城镇化水平、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人口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且少数民族人口多,为人口净迁出区,劳动力人口占比较低.区域存在人口总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发展水平低、外出打工农民比例大、农业人口迁移意愿不强烈、劳动力素质低、区域贫困人口多等问题.最后,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的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实现区域人口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汉辉  张平 《北方经济》2012,(11):69-71
正一、引言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结构和规模最终将会对社会总体消费产生重要影响。需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源,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反之,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消费,也就不会产生新的需求,因此,现在的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消费需求结构。在以往研究中,大多都是分别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把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研究其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丽丽 《改革与开放》2013,(3):29-30,35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流动。人口流动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其中儿童是受其影响最为突出的群体之一。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保护问题已成为中国儿童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充分认识全面加强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厘清这些儿童面临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滁州市的风阳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现在滁州市在安徽的农业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7年全市总人口443.96万,农业人口347.85万,比例高达78%,粮食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7,收购量占全省的1/4,人均粮食产量位居安徽省首位.  相似文献   

14.
张新亚 《北方经济》2010,(17):76-79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人口达6.22亿,城镇化水平达46.6%."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这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将引起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口分布结构以及对金融需求结构的调整与变迁.  相似文献   

15.
深圳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曙光 《南方经济》2005,(12):77-79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社会体制的城市,深圳市的城市化是外激型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深圳人口战略要实现的目标应当是:通过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和调整产业结构来控制人口总量,改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吸引人才、促进人口流动来优化人口结构,通过建设学习型社会和营造具有深圳特色的人文社会环境来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口依附于农业,城镇化水平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造成全省城乡结构失调,城市功能不健全,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面对新时期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趋重要和世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现实,河南人深深地认识到,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全省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省委、省政府从调整经济结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3—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检验全国及不同地区城镇化、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总体上,城镇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对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对前者为先抑制后促进,对后者为先促进后抑制.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明显的"倒逼效应",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而产业结构调整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两者呈现出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城镇化、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已进入了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年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对分城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数据进行模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十三五"时期城镇化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其贡献率从2016年的3.08%提高到2019年的4.33%;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率的估算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对城乡人口分布和全国总人口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假定2021-2035年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迁移率是2016-2020年平均水平的1.1倍,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7.21%;尽管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叠加效应会延缓中国人口总量拐点到来的时间,但也近在咫尺."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口将进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城镇化战略须顺应人口发展形势适时进行调整.总之,宏观政策对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累积的,关于城镇化率的预测须充分考虑相关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在进程中必然需要产业支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城镇化成为了当前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国城镇化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在发展中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的显著差异,城镇化归根到底就是经济发展,产业是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模式也决定了经济形式,文章以民族地区城镇化为背景,以黎平县产业为视角,分析产业对于城镇化的作用,探析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河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城镇化水平依然很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事实没有得到实质改变,且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