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多人常疑惑,现在都进入信息时代了,还抱着把算盘不放,这是为什么?算盘在计算机已经普及的今天还有什么用途?殊不知,算盘虽小作用可不一般.它的用途远不止只有计算功能,它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健身健脑的好东西.我认识的几位珠算界老前辈大都是80岁高龄,但他们的身体都很健康,脑子很灵活,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珠算的神奇功能,更确信学好了珠算将受益终身.其中王士桢老师就是最典型的一位健康老人.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种兴趣、使命还是宿命?在不同观感、正反意见、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情况下,在今日科技重镇硅谷却展开了珠心算文化的推广。这是机缘巧合,也是温故知新地展开了薪传的工作。在早期电脑发展时期,曾经听过的轶闻是在保险柜中存放着电脑,“死机”后的最后法宝是算盘。也许这正是在电脑之都传播珠心算的一种机遇。 硅谷将世界各地的人才吸引来了,其中也有无数华裔工程师、创业家,亚裔人口比例不算低,对于算盘的认知与接受程度较高。因他们的先祖先辈都走过那一段拨动算珠的日子,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细胞是流动在他们的血脉中的。以下仅就个人从事珠心算工作所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珠算的发祥地,作为计算工具的算盘也是中国的几大发明之一。在珠算博物馆展出的诸多算盘中,子玉算盘有许多不同寻常之外,最近我们参观了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有幸见到该馆馆藏珍品——两台子玉算盘,并对其作了初步的端研,收获如。  相似文献   

4.
珠算式心算教育,即珠算,心算,笔算相结合的三算教学,是在珠算达到一定的娴熟,把珠算升华到更高级阶段的教育,计算时,不同手指拨动算珠,而是在人的大脑形成“脑算盘图”,计算用有自己的“脑算盘图”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的计算,可使计算神速,这是以珠算为基础而超越珠算的计算,是珠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芹英 《新理财》2004,(8):36-37
说到珠算,一般人都知道就是用算盘进行四则运算.由于商贸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基本上都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然日常用到的珠算也都是四则运算.这往往使人产生错觉,以为珠算只不过能做四则运算,是低等的,功能有限,运用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人甚至说:珠算连分数都没法表示、计算,更不用说无理数了.  相似文献   

6.
珠算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1972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誉:"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就是到现在还使用的算盘."算盘的发明,对我国文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启鸿 《新理财》2003,(11):26-27,47
珠算累减开五次方,是应用珠算累减方法进行开五次方运算。它不需估根试算,也不受档数限制,利用算珠可以累计的特点,通过累减运算,依次直接得出各位方根,计算步骤如下: 一、布数: 开五次方需要多档算盘,或用算盘连接使用,盘面分四段,被开方数拨在右段,方根拨在左边档上,中段左侧作运算用(一次一清,由于数值较大,可另用算盘运算),中段右侧为累计(求出一位方根后清),各段的幅度可视需要而定。被开方数的整数  相似文献   

8.
台湾省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写过这么一段文字 :“为什么两岸很多东西分隔这么多年 ,还这么熟悉 ,还这么很亲 ?就是它共同的文化 ,共同的血统 ,有它历史上的背景” ,其中珠算文化的情况尤其是这样。说起台湾省的珠算文化 ,人们一般都要提到台南城隍庙里的两具大算盘和新竹城隍庙里的大算盘 ,这是中华珠算文化和寺庙文化的一脉相承之遗存 ,在北京的东岳庙 (原在朝阳门外 )、福建晋江等地的城隍庙 ,也都置有类似大算盘 ,算盘左右边框上镌刻的楹联内容也几近相同。从珠算文化的角度来看 ,庙宇内悬挂大算盘 ,既是劝谕人们积善戒恶、善恶有报 ,更是对…  相似文献   

9.
早在1972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首都人民大会堂接见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时,李博士对周总理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周总理指示在座的同志:"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  相似文献   

10.
邹青宁 《新理财》2004,(5):20-21
一、算盘的产生及作用 在早期电脑发展时期,曾经听过的轶闻是在保险柜中存放着电脑,"死机"后的法宝是算盘.  相似文献   

11.
珠算与代数     
刘芹英 《新理财》2005,(8):22-23
历史上普及面最大的就是用珠算解决实用日常生活问题,以致一些人有所误解,以为:珠算只能作整数、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连分数运算都没有办法用珠算,更不要说是代数运算了。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在把珠算用于数学教育(如三算结合教学)就觉得作用有限,20世纪70~80年代,有心人开始了对珠算高级运算的研究,结果发现:没有用珠算不能解决的“可计算问题”。其实,道理很容易明白。因为一切的运算最终都要化为四则运算,甚至是加减,乘除运算也都不过是珠算加减的程序。于是,用算盘不仅可以进行求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通分、约分、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还可以进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今天的年轻会计来说,已很少使用算盘了,但像我这样的老会计对算盘却怀有深厚的感情,每天都离不开算盘,我认为完整的会计工作应包括打算盘。会计在过去被称为"账房先生",给人的印象就是:带着瓜皮帽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印尼华文小学就开始有珠算课传授,一直沿至该世纪60年代。 印尼大约有800万华裔,大部分居住在大城市经商。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的成果之一——珠算很自然的也在华人社会普遍使用;许多杂货店、药材店、中小型商业等的老板及会计都以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他们都使用的是上二下五珠算盘,运用“二一添作五”之类的口诀。随着华校的关闭,计算机的流行,渐渐地这古老的文化被人们淡忘,算盘也渐渐被当成古董收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俗中的算盘文化(上)江志伟“中国民俗中的算盘文化”其实是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这不仅是因为它是曾经在国际珠坛上一度颇有疑义的“算盘和珠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论的有力佐证,而且还因为它是我国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却遗憾...  相似文献   

15.
《金融队伍建设》2009,(4):70-71
使用算盘的最早记录是大约公元190年在中国。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算盘都是计算速度最快的,现在技术熟练者用它计算仍然比用电子计算器快。  相似文献   

16.
<正>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历史辉煌;她载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登上(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国人自豪。申遗成功以来,珠算文化又热起来!有人却认为,在现代电算化技术下,珠算将退出历史舞台、算盘只配留在博物馆;有人还质疑申遗和重提珠算,是好事者怀古和借机推广珠算的伎俩。这些误解,源于主管方宣传不当,以及对社会了解不全和理解不深,其实,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珠算文化,不是企图恢复传统珠算教育、不是拿算盘去比计算机,而是借助珠算  相似文献   

17.
每当我拨动着这架算盘,就产生那伟大中华民族自豪感;今天,乘兴观看这少年珠心算比赛表演,我独领风骚千古的绝唱。排排算珠是行行历史史诗,它记下了中华民族贫困的昨天;大年夜,黄世仁拨着算盘向杨白老要账,那惨景至今还痛在人们的心上……噼噼叭叭,引起多少忆想,这算盘声里交加着人们的追求呐喊;往昔的那一穷二白早被辛勤的双手拨去,古老的算盘歌又谱出新的篇噼噼叭叭,东方红是它的主旋律,美丽梦幻使人们心花怒放;我们拨着春天的故事,我们拨着改革开放的畅想。算盘声声,呼唤着人们把美好向往实现,当立交桥与楼群组成城乡新…  相似文献   

18.
珠心算教育,开始必须学好珠算,熟悉算盘。在不断打算盘的反复练习中,自然而然地把算盘映印在脑子里,最后离开算盘,用“脑像图”直接进行运算。因此,珠心算教学主要分两个方面:其一是幼儿双手拨珠活动,双手拨珠是近年来我国珠算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甸文  任慧真 《新理财》2003,(11):16-16,47
珠算和珠心算具有启发智力、教育、竞赛、延缓衰老和超常计算等方面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由于算盘是一个很直观的教具和学具,所以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也是很多方面的。在此仅就乘法和除法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加以阐述。 一、表内乘法口诀的形成 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乘法口诀都是从复习相同的数相加引出,然后通过数小木棍等较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感知,形成表象,最后抽象出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  相似文献   

20.
师徒情     
1995年春天,税制改革后刚刚组建的武汉市新洲县地税局开展了“百人岗位练兵”活动,其中有一项是珠算比赛。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能打得一手好算盘是税务人员必备的“十八般武艺”之一.每人都有一把自己心爱的算盘,带着它走进纳税户查联,作纳税辅导。我的师傅常对我说,别小看这小小的算盘.打得一手好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