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常被视为是乌拉圭回合协议中最根本的变化和主要成就之一。在过去十几年的实践中,它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其中,关于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是否具有先例的效果问题就存在法律上和事实上的悖论。本文通过考察WTO规定和实践,提出将遵循先例原则纳入WTO争端解决程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强制管辖权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有助于国际贸易争端的迅速解决,也是国际司法实践的重大突破。但强制管辖权也是WTO成员同意的结果,与国家主权并不抵触。  相似文献   

3.
WTO争端解决机制以其权威、高效、快捷、强制的特质及其国际性、独创性、专业性、复杂性和实用性,必将给入世后中国的争端解决机制带来巨大的冲击。在协商、斡旋、调解、调停、诉讼和仲裁诸多争端解决机制的具体解纷方式中,仲裁是常选的方式。检讨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仲裁制度,使之与国际仲裁制度对接与整合,将是我国入世后必须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世贸组织设有专门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该机构规定了严格的争端解决程序和时限,明确对贸易争端的强制管辖权,保障争端裁决者的权威与公正,并赋予协议规则解释权,强化争端裁决的执行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显著的司法化特征.它对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遵循先例原则是英国判例法中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很多先例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法律制度的要求,于是先例规避的技术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IRC v. Ramsay(1982)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先例规避的方法与利弊.  相似文献   

6.
马乐 《大众商务》2010,(10):233-233
遵循先例原则是英国判例法中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很多先例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法律制度的要求,于是先例规避的技术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IRC v. Ramsay(1982)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先例规避的方法与利弊。  相似文献   

7.
WTO争端解决机制被喻为WTO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中的"皇冠上的宝石"和WTO多边贸易体系的"枢纽",可见争端解决机制是整个WTO法律体系的核心。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报复制度作为救济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因其自身所存在的诸多缺陷而备受争议,WTO成员及学者也为此提出了许多改革建议。从实践功能及文本规定两方面分析了报复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并对WTO成员及学者对其所提出的改革建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香港刑法在法律渊源上属于普通法系,遵循先例原则是普通法系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论述了香港的遵循先例原则的基本含义和历史发展,及对我国大陆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部分对香港刑法中的遵循先例原则进行分析,一是廓清遵循先例原则的涵义;二是遵循先例原则在香港刑法中的适用,主要是以1997年作为分水岭进行分析;三是根据遵循先例原则,理解中国大陆的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市场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健全的经济调节机制。WTO争端解决机构是世贸组织得以正常运作的一个重要机构,WTO争端解决机制是维护成员国权益的一种有效手段。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功能在强制管辖权、专家组程序、上诉程序、执行等方面得到了增强。但是,还不能说它就是完善而成熟的,它还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并且这些不足已经引起愈来愈多的法律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WTO规则的制定机制在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的决策机制.有计划、分步骤地使我国法律制度融入WTO规则体系,可能比回避和置身在WTO制度框架外更有利于维护中国的根本利益.近年来WTO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实践,说明接受WTO规则的国际保障从自发性走向机制性的发展是成功的.在接受WTO规则进行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制变革时,需要认真地对待WTO的基本法律原则和它的发展趋势.必须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确立法律制度的权威.必须合理地利用WTO规则,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必须树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确证中国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对中国法制建设的积极回应,以换取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任.  相似文献   

12.
从管理贸易政策分析、GATT/WTO贸易自由化视角和WTO贸易争端三个角度进行综述,指出国际贸易摩擦的变化既受WTO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各国经济贸易因素的制约,从而使国际贸易摩擦在国家间呈现不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13.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适用法律的范围,一直是国际法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国内学术界的"通说"似乎是,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审理案件时所适用的法律仅限于WTO协议的有关规定,一般国际公法并不能作为WTO争端解决机制所适用的法律渊源,而仅能作为"解释性渊源".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对WTO<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谅解书>及有关WTO争端解决实践的误读,为确定WTO争端解决机制所适用的法律,就需要对WTO专家组的"管辖权"、"法律适用"以及"法律解释"这三个概念进行必要的区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参加建设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其建设进程将为中国参与区域贸易合作与发展积累经验。争端解决机制是任何区域贸易安排必须重视的制度建设的一部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既有WTO成员方亦有非WTO成员方,因此,该自由贸易区的争端解决机制是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2004年11月双方正式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是解决成员间争端的法律依据,意义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张荣芳  戴惠芳 《全国商情》2007,29(4):115-117
CEPA是内地与港澳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法律制度安排。目前,学者争议最大的就是CEPA中争端解决的规定。本文认为,对CEPA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不能硬搬WTO或NAFTA等争端解决机制,而应根据CEPA纠纷发生的基础、主体等的不同,适用不同的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WTO体制下贸易救济司法审查制度的基本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体制下的贸易救济司法审查制度的基本属性为:(1)国际层面:WTO体制下的贸易救济司法审查制度是在国际政治经济的作用下,国际贸易争端在国内法律解决方式和诉讼解决方式。(2)国内层面:贸易救济司法审查制度具有独特的要素。(3)国际国内串联层面:WTO体制下的贸易救济司法审查制度是能串通国内国际层面,联系国内法和国际法,制约行政权,保护相关方权益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美国次级贷到次级债的产品链、相关利益者链和市场链的分析,指出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形成全球金融危机的机理,提出应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纳入WTO金融服务贸易的统一监管框架内,利用WTO已有具有强制约束和执行力的审慎监管原则、透明度原则、承诺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把所有金融产品参与者纳入风险资本监管,将金融机构的激励制度与风险资本回报率挂钩,从而保障金融服务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18.
有效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正当利益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在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其经验对我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分析韩国参与WTO争端解决的概况与特点,提出中国在早期应借用外部智力,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程序,边干边学,结合利用报复措施,缩短争端解决时间。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之间的比较,在争端解决机制上的不同,在其制度产生的背景的分析下,得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执行程序、常设的争端解决机构、惩罚制度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由于本国现实、国际关系和法律传统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设计、完善方面,应在满足国际公约最低要求的限度内,顾及这些因素。文章对照WTO《争端解决谅解》,针对中国加入WTO后在知识产权发展进程和限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认为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应从司法等程序方面采逐步和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