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经济研究》今年第8期发表的林继肯同志《货币需要量预测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林文)对如何计算我国货币必要量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然而,文中所提出的某些观点似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一、关于货币流通量的范围林文在论及货币流通量的概念时指出:“市场货币流通量是流通中实际存在的货币数量,在我国就是流通中人民币的总和”,并且强调“生产资料中除了一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现金外,一般是通过银行转帐结算的,不直接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多少”。显然,这里所说的市场货币流通量只包括流通中观金,而排除了大量以银行存款表现的非现金货币量。  相似文献   

2.
<正> (一) 货币量子数学公式目前对市场货币流通量正常值的测算,一般都是沿用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但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却遇到了困难。我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大量计算和研究,认为还应当把“物价指数”的随机因素考虑进去,建立一种货币“量子”的数学模型,才能测算出货币的正常需要量和极限需要量,来控制货币发行,以适应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的需要。这里说的货币“量子”,不是物理学普朗克所假设的“量子”。而是在货币流通的经  相似文献   

3.
一近年来通过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探讨,大多数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统一的货币流通应该包括现金的流通和转帐结算领域里的货币流通;马克思阐述的货币流通规律不仅在现金的流通中起作用,而且也在转帐结算领域里的货币流通中起作用;研究市场货币流通量和需要量不仅要研究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和周转状况,而且要研究包括银行存款在内的分层次的货币数量及其周转状况。我是赞同这些观点的。  相似文献   

4.
正确计算现金必要量和现金流通量,是保持货币流通正常的关键。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直接制约现金必要量和现金流通量的相关因素,较为切合实际地计算出现金必要量,以便有计划地使流通中的货币量符合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货币必要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一货币流通的核心问题是流通中的货币量是否适应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恰当地吞吐和摆布流通中的货币量,对于完成“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内力争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商品和货币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货币流通是商品  相似文献   

5.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单位货币(在我国,以人民币一元计算)平均周转的次数。例如:一元货币一年内平均执行十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当作十元货币起作用。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人们保持货币的平均时间,可以用社会销售总额除以货币的总流通量计算出来。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活动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活动扩大,闲置资金就减少,货币流通速度就增加,信贷就会扩大。如果经济活动衰退,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伍超明 《经济研究》2004,39(9):36-47
经济虚拟化的发展和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性 ,使传统货币流通速度公式的前提条件不复存在。本文根据变化发展的客观经济环境重建货币流通速度公式 ,结合货币循环流模型提出货币流通速度的“两分法”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货币流通速度。在对我国 1 993— 2 0 0 3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 ,2 0 0 0年以来两者协调性较差 ,原因在于进出虚拟经济的资金出现大幅波动。对此本文结合我国实际 ,根据新货币流通速度公式设计了一些长短期资金流量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前,理论界对于货币流通量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狭义的货币流通量,指流通中的现金量;一种是广义的货币流通量,既包括流通中的现金量,又包括转结帐等其它方面的货币流通量。我们这里所要分析的,主要是狭义的货币流通量。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反映。因此,合理的货币流通量只有在货币与商品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够得到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央银行的最重要职能就是控制货币供给,使货币供给量符合流通客观需要量,以实现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但在纸币化的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由信贷渠道投入的,是贷款创造的。贷款最后要转化成存款和现金,存款量和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总量货币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以货币供给总量与商品流通需求总量相符合为主线,揭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货币流通的数量界限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特点。信息化时代网络购物,电子货币快速发展,商品和货币流通日趋国际化。流通环境变化对货币流通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没有变。总量货币理论对我国发展货币信用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产能过剩导致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停滞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因素。实体经济内出现大规模的产能过剩现象,使资本周转过程中的流通时间延长,货币资本收回速度相应减慢。同时,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投资结构的变化,作为经济"短板"的基础设施行业投资比例大幅提高,而基础部门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客观上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产能过剩使货币供给大量雍塞在流通渠道,形成吸收货币的"黑洞",造成货币供应紧张。因此,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中,需要更多关注产能过剩对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影响,防范产能过剩对货币流通速度形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的。货币流通也不例外。我们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观察货币流通时,就会发现货币流通量在不同季节和地区之间,是按其固有的规律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的变化是由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这对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所决定的。马克思认为,生产决定流通,而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生产和商品流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是人所共知的,所以作为商品流通伴随者的货币流通必然存在着相应的变化规律也就不难理解了。货币流通时间规律货币流通时间规律是指货币流通量季节性变化的规律。它反映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季节变化上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趋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叙述这个  相似文献   

12.
总结三十多年来货币发行、货币流通工作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我以为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下发生市场货币流通量过多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只有总结实践经验,找到症结所在,才能采取相应措施,克服市场货币流通量过多的现状,预防和避免今后类似问题的发生,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掌握国民经济发展变化和市场货币流通量增减变化的规律性,提高经济工作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从理论上搞清楚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货币流通量过多,和资本主义通货膨胀的共同点和区别点。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为什么要扩大货币流通研究范围准确掌握货币流通状况,不仅是正确制定金融工作方针政策和编制信贷计划的基础,也是国家作出正确宏观经济决策的必要条件。而要准确掌握货币流通状况,又必须正确解决研究货币流通的范围问题,即除了研究市场现金流通量外,还应研究单位活期存款等的问题。商品购买力是购买商品的能力,是由货币体现着。在货币信用十分发达的现代,它是由市场上流通的现金和在银行的可用于转帐结算购买商品的单位活期存款所体现。因此,为了全面研究货币流通状况,准确掌握币值和物价的变化趋势,必须研究市场现金流通,同时又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所用的公式一般为V=GDP/M2,由于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之和,所以用这一公式计算出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不断下降的。但在此计算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问题:在我国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有一部分货币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中,而是被不断增加的外汇存款所吸收,还有一部分货币进入资本市场,因此在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时应将这两部分货币扣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我国实体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指出我国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不断下降的,而是有升有降,并据此对我国的货币调控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计算市场货币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存在着商品和商品生产,因此必然有货币和货币流通。社会主义货币流通与资本主义货币流通的根本区刖之一,就在于它的计划化。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的中心问题,就是要保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计划适应。而要保证这种适应,就必须根据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计划、计算市场货币需要量,据此发行或回笼货币,满足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关于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必要量规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必然导致货币量中介目标无效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是货币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各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都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因此,无论是理论界还是货币政策当局对货币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能性的否定,在一定程度上都依据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性。然而,基于伯杜和乔纳格的研究,本文研究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并不必然意味着货币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影响货币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主要因素是流通速度的可预测性以及货币当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测能力;只要货币当局能够准确预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货币供给量就仍然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本文的结论是,近期中国广义货币M 2的可预测性较好,因此,基于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性而否定货币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可能性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论及我国当前物价上涨、通货滞胀时,理论界一些同志直接、间接谈到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的公式,似乎当前的通货膨胀与这一公式有关。我认为,这里需要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马克思的公式本身是否正确,一个是我们应当怎样运用马克思的公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有关章节里,一再论及货币流通的规律,指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是每种商品的数量同价格的乘积。马克思说:“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这个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这个规律不是马克思的个人发明,是他概括前人思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讲货币需要量只讲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量,讲货币支付手段的需要量又仅指商品性支付,而把非商品性的货币支付排斥在外。我们觉得这样解释货币流通规律范围太窄,没有考虑货币流通规律所应该包括的全部内容,有必要对它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 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继续坚持稳定物价,稳定金融的政策,不能搞通货膨胀。稳定的货币(在我国指人民币,下同),正常的货币流通,是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证安定团结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而保证货币流通正常和币值稳定的关键,是要坚持经济发行。一两种不同性质的货币发行货币发行有两种不同性质,一是适应生产发展,商品流转扩大的需要,通过信贷渠道有计划地发行货币。这种货币发行,是满足经济发展对于货币的客观需要,叫做经济发行。另一种是由于财政收支不平衡、出现了赤字,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货币,叫做财政发行。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文献研究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则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本文研究表明,影响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因素是流通速度的可预测性以及货币当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测能力,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并不必然意味着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只要货币当局能够准确预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货币供给量就仍然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