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福建省正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制造业应当挑大梁.文章分析了福建发展制造业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打造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的几个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天津经济》2009,(5):75-76
5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意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二轻集体工业联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建设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的奋斗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行业职能,拓展发展空间,强化资产运营,推进和谐发展,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凸显新  相似文献   

4.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的福建之行,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揭开新的篇章。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厦门市,在新形势下要结合自身优势,构建"四个基地",努力发挥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开拓对台经济交流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叶继革 《开放潮》2005,(8):36-37
按照全省新一轮发展的整体思路,三明市摆脱观念束缚,跳出三明谋划三明、发展三明,特别是注意发挥独特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人文优势的潜能,明确了到2017年提前三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逐步把三明市建成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加快观念、战略、产业、市场、交通“五个对接”,实现思想解放、区域合作、结构调整、资源配置、发展空间”五个突破”,形成三明对接、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的整体思路,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凸显特色、加快崛起,力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6.
加快培育福建产业集群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宜新 《开放潮》2005,(8):22-24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同年8月,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全面部署,加快产业集聚和培育产业集群被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六大措施之一而提出。培育福建产业集群问题引起了全省上下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7.
《港口经济》2008,(10):6-6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出席9月7日在厦门举办的第三届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在新形势下,交通运输部将一如既往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独特优势,推动两岸直接“三通”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8.
闽台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的机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山鹰 《开放潮》2004,(10):53-54
邵武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目前人均GDP达1675美元,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邵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开放潮》2006,(1):29-33
“十一五”时期,是福建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时期,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海峡西岸”写入《建议》,给福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市,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及产业集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研发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而鼓楼区作为福州的核心城区,日前在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则表示要充分发挥核心城区资源、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格局,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鼓楼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人居环境美、生活质量高、社会事业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的现代化核心城区。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学术期刊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有利条件,阐明了学术期刊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编辑部及期刊社应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措施:及时掌握海峡西岸经济区研究动态,开辟专栏进行深入探讨;不断创新选题,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合适的作者,并建立作者信息库,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海峡西岸经济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域经济理论角度分析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要性,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问题;并通过对海峡西岸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叶飞文 《开放潮》2004,(4):11-13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地域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南北夹击之中,倘若不能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强有力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将找不到可赖以吸附的载体,整个区域将面临生产要素南下北上的困境,还面临中西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的竞争压力。当前,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正迅猛  相似文献   

14.
陈明森  林红 《开放潮》2005,(8):7-10
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开局良好,成绩彰显。但在贯彻实施省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中,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深化和突破。福建省经济学会与本刊联手编辑《深层次考量“海西”建设》,组织发表全省经济学界一批专家、学者关于“海西”建设有关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引起人们对开创“海西”建设新局面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略论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海峡西岸经济区产生背景、定位以及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问题发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发展规划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在综合分析全国区域布局,以及环海峡经济区,特别是东部两大经济圈的影响和海峡西岸经济区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揭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开发区要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增长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进福 《开放潮》2004,(9):53-54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给开发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在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龙海市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何福平 《南方经济》2005,(10):46-49
通过区域人力资源整合实现其优化高效配置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问题与关键问题。要着力解决海峡西岸区域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布局不合理、配置效率低的问题。要以体制创新、统筹规划、区域整合、城乡协调、能力提高、闽台合作为重点,实现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涂娓珠 《开放潮》2004,(7):61-62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立足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筑泉州湾滨海城市.为石狮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石狮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泉州湾演海城市进程中勇当排头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