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世界高新术的不断发展,在无线广播传输领域中,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的出现,是中波广播发展史的一大突破,我台2004年引进两部美国harris公司生产的dx200发射机,根据几年来对其维护和检修经验,总结出处理故障时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4,(10)
中波广播的传输途径主要是地面绕射,因此信号质量相对比较高,容易实现广播信号的接收。本文以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为例,对中波广播发生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提高完善中波广播发送技术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无线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电磁波、激光)在空间的传播来传递声音、文字、图像和其它信息的。空间信道具有可移动性、共享性、广播性和可迅速建设等优点,同时也具有高干扰、强衰落、窄带宽的缺点。因此,无线宽带网络需要特殊的发送和接收技术来保证。本文按固定无线接入、移动无线接入二大系列介绍国内外无线宽带网络的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多径环境下信号视距传播易受障碍物影响,导致现有的一些室内定位技术对室内环境分布的估计较为困难。时间反转镜(TRM)室内无线定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多径效应对信号的影响以及复杂环境造成的延时。但是,若没有信号传输信道的信息,常规TRM技术的定位精度就会大打折扣。针对该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快速行进算法(FMM)的TRM室内无线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FMM和同时代数重建算法(SART)迭代更新计算室内环境分布,然后使用估计结果进行TRM定位。仿真结果显示,对于小型规模的目标物体定位误差约为1.84 cm,在未知室内信道信息的仿真环境下,该方法比常规TRM技术的定位精度提高约32.90倍。  相似文献   

5.
王明清 《中国市场》2011,(15):108-109
RFID系统的所有信息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与环境密切相关——气候特征、电磁干扰情况和使用频段等,它们直接影响到RFID系统设备要采用的传输技术、通信能力以及服务质量。RFID系统室内传播信道的特征,对于保证通信系统得到令人满意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每个系统的位置测量是非常繁杂且代价高昂的。因此,总结近似的传播模型有助于系统方案的选择研究。  相似文献   

6.
无线广播系统是一种以小区信息传播为主要目标的音频广播装置,在发展过程中传统系统存在节目信号弱等诸多问题,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传统的局域广播系统已经难以满黾现代信息传播的需要,本文对局域无线广播系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有关发射信道中的噪声问题,提出了降低噪声的方法以及在处理信道噪声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等效低通信道的时变冲激响应的相关函数和功率密度谱函数出发,研究了一些描述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的无线信道特性的统计参数,并对无线移动衰落信道的特性进行分类。分析了3种常见的小尺度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给出了在平坦衰落信道中系统传输比特误码率的一般分析方法。最后,利用这些模型和方法,给出了一些常见数字调制信号的传输误码率的数值结果。结果表明:衰落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实际中应设法消除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无线传输过程中通信信息被窃听的难度,提出了一种采用多波束发射人工噪 声干扰来实现物理层安全传输的方法。发送端同时发送通信信息和两组人工噪声,通过天线 加权系数调整使通信信息的方向图主瓣对准期望方位,而人工噪声的方向图在期望方位形成 零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在空间某一期望方位的可靠通信,而偏离该方位的接收 机误码性能迅速下降,在方向图旁瓣范围内根本无法解调出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设备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天线间距较小,信道具有相关性;且假设发射端处于高速移动状态,无法获得完全信道状态信息,只能根据部分信道状态信息设计发射端波束形成方案。针对发射端和接收端配置多天线的固定增益放大转发无线中继系统,以最大化接收端信噪比为准则,设计了基于部分信道状态信息的波束形成方案,推导了系统中断概率和平均误符号率的闭合表达式,通过仿真验证了性能分析的有效性和所设计方案的优越性。在平均误符号率为10-2、相关系数为0.8时,所提方案比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案节约1.6 dB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
陈宇 《消费导刊》2009,(23):199-199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是一种点对多点信道分布、提供宽带业务的无线技术。本文就数字电视MMDS无线传输网的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分析数字电视广播MMDS无线传输网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于数字电视MMDS无线传输网组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广泛应用和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无线数据网络以其独有的传输介质利用空间、同一空域可有多信道、互不干扰及信息传输介质无损耗等优势,在经历了无线——有线——无线过程.目前,在技术上、性能上和价格上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从而使无线数据通信网络通过了无线数据网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无线双通道网络能够有效解决战术环境下码分组网数目过小造成的码分资源浪费问题。混合业务传输环境下,实时话音业务信道接入性能是衡量无线双通道网络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使用一种理想的固定时分信道带宽分配方案,在保障话音业务传输实时性的条件下,分别从单跳网络拓扑和多跳网络拓扑结构给出了双通道网络可用信道数目。使用基于优先权的混合业务多服务台离散时间排队模型分析了双通道网络的话音业务平均数目、呼叫阻塞概率、平均网络吞吐量和信道利用率等性能。数值计算结果证明:相比传统网络,双通道网络在混合业务高负载条件下能够容纳更多的话音业务并具有更低的呼叫阻塞概率。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航空信道建模基础上 ,借鉴地面移动信道研究成果,分析了描述低空无线信道特性的常用参数,对不同场景下低 空信道的多径时延、多普勒频移等传输特性作了详细介绍,给出了低空信道建模的一般模型 。介绍了低空无线信道常用的LMS、RLS、CMA 三种信道均衡算法。最后,对低空无线信道建模研究以及适合低空信道的均衡算法进行展望 , 指出在改进现有均衡算法、编码和均衡相结合、最大多普勒估计和自适应均衡相结合等方 面是值得关注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多载波CDMA(MC-CDMA)技术结合了OFDM和CDMA技术的优点,在无线衰落信道中传输高速数据时具有突出的性能。但由于MC-CDMA采用了多载波技术,载波频率偏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非常大。本文对瑞利衰落信道下存在载波频率偏移的MC-CDMA系统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误码率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物理层帧差错率(FER)是影响网络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无线链路层重传技术是改善网络性能因无线信道误码率较高而下降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主要研究cdma2000无线网络中链路层重传技术对无线TCP数据传输的影响,提出一种cdma2000链路层重传方案,并通过OPNET仿真技术对该重传方案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方案能改善TCP数据在cdma2000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人机巡查区域地理环境复杂、信道特性多变、突发衰减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元低密度奇偶校验(Q-LDPC)码的无人机测控传输系统。为减小置信传播(BP)类译码算法中振荡变量节点引入的错误传播,采用加权因子校正迭代前后的变量信息,从而减小短环对遥测、遥控等中短码字译码性能的影响,提高无人机测控传输系统可靠性。基于突发衰减信道建立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通过将连续的突发比特错误转换为数量较小的符号错误,能够有效抵御快速衰落,降低误码率,为无人机对地观测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
无线分组交换网可以提高远程通信网的经济性和灵活性,还能满足超高信息传输量的要求,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数据通信方式。1无线分组网概况无线分组网(PacketeRadioNetwork,PR NET)是一种利用无线信道以分组方式传输数据或语音信息的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19.
将反向散射技术引入到高铁场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出一种反向散射辅助无线传输方案(Backscatter Aided Wireless Transmission,BAWT),并针对BAWT和传统无线传输方案(Direct Wireless Transmission,DWT)进行了收发信机设计,包括信道估计以及信号检测。与传统无线传输方案相比,证明了在固定的火车天线和不变的轨道情况下,BAWT可以获得信道统计信息为信道估计提供助力。通过仿真对比两种方案的信道估计均方误差,BAWT方案相较DWT方案的信道估计准确性明显提高;对比BAWT、传统中继技术以及DWT方案,当信噪比为20 dB时,对应的BAWT方案和中继技术、DWT方案的误码率分别为1%和2%和12%,BAWT方案误码检测性能获得明显提升。此外,针对广域环境下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推导了高铁场景下使用蜂窝移动通信信号作为RF信源的无线链路预算,反向散射信号在车厢内的覆盖范围内可以满足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从链路预算角度论证了BAWT方案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智能天线和空间分集接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天线和空间分集接收技术是主要的两种空间信号处理技术。本文从传播路径的无线传输特性、空时信道模型以及不同环境的多径特性出发,分析了CDMA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智能天线和空间分集接收技术的工作原理,着重比较了这两种技术的区别以及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