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要命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层次性原则。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使广大群众真正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认同。同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采用隐性教育方式,运用多种媒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统一全民思想、增强凝聚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众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大众化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伟大工程,而能否顺利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关系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4.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选择,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统一全民思想,增强凝聚力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清霞 《消费导刊》2014,(8):254-254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广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普及,并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探索一种内外因结合的富有活动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6.
龚成 《消费导刊》2009,(13):210-2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逻辑和内在要求,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做到立足基础,把握要点,突出重点,坚持原则,明确目标,提供保障,抓住关键,夯实根本,必须努力实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统一,与建设先进大众文化的有机统一,与提升大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热点问题,但多学者专家对于大众化的前提、过程、手段并不是十分注重,而是更加注重其结果。可是,只有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其前提条件和方式方法做出科学性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将马克思主义很好的传播到社会大众中去,才能看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价值看,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论品质和实践性的理论品格。从实践价值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范和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统一了全体人民的政治信念;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了社会和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宗成峰 《中国报业》2012,(10):169-170
当前网络媒体大众化的趋势日益显现,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要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建设,培养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队伍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网络媒体大众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8)
总的来说,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可以归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不断进步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继海 《商》2013,(9Z):275-27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内涵由三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现实化,要想平稳有序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持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需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任会芬 《消费导刊》2011,(13):18-20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增强其有效性和针对性,应当把层次性原则作为推进大众化的指导性原则。以大众化接受主体的层次性划分为基础,就大众化的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方法途径等方面如何坚持层次性原则进行了具体的展开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杨慧 《商》2014,(12):57-57,4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引导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进而改造世界。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由被动到主动,由认知到力行。从文化现象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地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需要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兴起的红色旅游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且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他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活化、普及化、通俗化。探讨红色旅游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前一个新的课题,两者的结合是相辅相成、互助共赢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红色旅游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5,(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民生问题是当今的热点问题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为了更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和完善制度,调整好新时期利益结构;加强党风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认同感;要把改善民生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准确分析和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推动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青年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动力。对这些推动力的深入挖掘,是当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近年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三个方面浅谈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商》2012,(16):141+140
如何进一步的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和夯实全国人民共同理想的需要,对于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物质力量具有重要意义,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增强内容的感召力、吸引力、说服力,创新载体,培养人才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恒朝 《商》2014,(50):39-39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前进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马克思一直作为最先进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发展与其与时俱进的特征是分不开的。本文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然后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最后给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杨梦洁 《中国报业》2023,(16):116-117
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媒体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给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对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对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