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破产 ,在理论上被就是企业死亡 ,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客观经济规律。正确运用企业死亡这一特殊方式 ,对债务人是一种法律上的救济 ,从某一角度上讲对债权人也是有利的 ,然而近年来 ,在国企改制试点区 ,却把企业破产当作最后一根救命草 ,借破产之名 ,行逃债、甩债、废债之实 ,大肆蚕食鲸吞债权人利益。作为企业的最大债权人的银行 ,研究企业破产过程中如何保全债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企业破产中银行的债权风险(一 )破产中政府色彩浓厚 ,债权人失去主动权。首先 ,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清 ,破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不少企业借改革、改制、破产之名,行逃债、废债之实,致使国有资产流失,银行债权受损,已成为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罗芹 《时代金融》2023,(5):42-44
<正>银行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当企业进入破产程序,银行的债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在破产程序中保护银行的权利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是破产案件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本文首先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角度梳理银行在破产程序中的权利类型,然后对银行债权在破产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从破产法律制度完善、现有权利主动行使、债委会利用及金融业务拓展等方面,对银行在破产程序如何保障权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 1997年 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规定,金融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 8种。根据我国国情,金融风险还有汇率风险、竞争风险、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 4种。本人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信贷资产风险的成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差,改革不配套,还贷能力差。许多企业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体制上的漏洞,竭力逃避银行债务。如“兼并不兼债”、“出售不还债”、“租赁承包不计债”、“破产逃废债”、“更名不认债”…  相似文献   

5.
信用之于金融,犹空气之于人,不可或缺。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缺损,危及金融,衰败经济,势所必然。事关大局,不可不察,不可不治。信用现状堪忧当前的信用状况,不能不使人忧心忡忡。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商业欺诈、逃债废债随处可见;“三角债”清了又增,应收货款居高不下;拖逃银行债务之风正盛,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6.
张辉 《中国金融》1996,(11):27-28
企业破产与银行信贷资产保全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张辉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从某种意义卜说.一此个件破产也是改革所应付出的代价,但应该强调破产必须依法进行,决不可借破产之机逃废银行债务,流失国有资产。遗憾的是目前一些地方盲目破产,大量的银行债权被废...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企业改制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面临新的风险。1、企业净资产的产权界定不利于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完整和安全。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可出售的资产,其中国有、集体部分由国有资产管理局代管,无论企业盈利与否,都实行分年抽资,并收取利息。一旦企业发生亏损,抽走的必然是大量流动资金,而主要的又是银行贷款,在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下有被悬空的危险。2、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如有的企业边破产边生产;有的故意低估资产价值或扩大其他部门债权,逃脱银行债权;有的以改变厂名为名,行废债之实。3、改制企业实行税后利润分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重居高不下且呈不断增长趋势,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一大隐患。造成这一现象有宏观经济环境、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力等多种因素,而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呆坏帐冲销制度不尽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呆坏帐核销的认定条件过严,只有在借款人或担保人破产或死亡、失踪后未能还清的贷款才属于可核销范围,而客观现实中许多企业在事实上已经处于停产,关闭状态,根本无法偿还银行的贷款,但因不属于上述认定范围,银行无法对该类企业的债权进行及时的清理,这一方面造成银行无法有效阻止其…  相似文献   

9.
信贷萎缩是当前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一大重要特征 ,并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摸清其原因 ,探寻化解之策 ,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笔者通过实证分析 ,指出其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地方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息息相关 ,并为打破僵局提出了银行自“重”、政府自爱、企业自强、社会自“信”、地方自立的论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鸡西市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征信环境和授信权限等因素的影响,信贷规模一直在低位徘徊,信贷投放“瓶颈”问题显现,即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又影响了银行效益的提高。近日,我们对辖内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投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从政府、银行、企业等多个角度对贷款投放“瓶颈”问题成因进行了剖析。一、贷款投放“瓶颈”的几种表现形式整体上看,近两年鸡西市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呈锐减态势,萎缩迹象明显。2005年前11个月累计投放贷款18亿元,同比少投16亿元。有关资料显示,在信贷市场买方需求旺盛,卖方反应冷淡。其主要原因是国有商业银行与…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是迈入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已有部分企业在围绕“清晰产权、明确责任、政企分开、科学管理”这一中心转变机制的过程中,更新观念,强化管理,扭亏为盈,提高了经济效益。但目前在企业“转制”的背后,有些亏损严重或拖欠贷款过多的企业,钻改革举措不配套,操作程序不规范的空子,利用“转制”逃债。多年来,大多数国有企业主要是靠银行贷款发展起来的,银行成为国有企业的最大债主,“逃债”也主要是企业逃避银行的债务。有的企业借破产法中破产还债后余债可免予清偿的规定,采取“母体裂变”、“金蝉脱壳”、“大船搁浅,舢板逃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屡禁不止并呈恶性蔓延之势,是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截至2000年末,全国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62656户,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在这些改制企业中,主要是以破产、分立、租赁、兼并等形式逃废债务,破产是其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企◇业◇逃◇废◇债◇的◇对◇策◇探◇讨□蒋杰宏王向红企业逃废债已构成了金融资产的风险,如何防范、控制、化解这种风险,保全金融资产,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一、逃废债的主要形式(一)借破产之名行废债之实。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1994年至1996...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去年年底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同志对国有商业银行今年在国民经济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作了精辟的论述,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 评价一个银行经营得好不好,主要不是看银行的信贷规模,更不是看银行机构网点数量和人员数量,关键是看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和人员素质。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因素,既有银行的外部因素也有银行的内部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双管齐下,对外要向地方政府和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宣传《商业银行法》,依法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抵制行政干  相似文献   

15.
张波 《新金融》1999,(8):14-16
一、商业银行借助资本市场 发展资产业务的对策 1、资产保全的“主动介入”策略。国务院1997年第10号文件《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为企业改组顺利进行确定了规范,然而它的实施对国有银行的债权又带来了一些新的影响。一是由于企业改组过程中缺乏政策配套和协调,银行难以单方面承受损失;二是超范围标准使用兼并破产优惠政策的现象普遍,银行债权受到新一轮严重冲击;三是企业兼并破产中行政色彩强烈,不少地方政府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召开的全国银行行长、保险公司经理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改革,国家专业银行要向国有商业银行迈进的目标。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讲求自身效益,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农业银行作为国家专业银行,如何向商业银行迈进呢?笔者认为必须实现八个转变。一、在观念上,必须由不敢提自身效益转变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长期以来,不少同志认为银行的收入是对企业利润的分割,追求银行自身效益必须会损害企业的利益,因而是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我们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身效益的提高,把所谓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片面地把发放多少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我们的“政绩”,而这种所谓的“社会效益”,往往是银行在丧失经营自主权,牺牲自身效益换来的。例如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们在核销银行呆坏帐时发现企业破产过程中存在严重损害债权人——银行合法权益的现象,个别地方借企业改组、兼并、破产来逃废银行债务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造成了大量银行债务在合法外衣的遮蔽下被废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问题的出现既有法规上的不完善,又有制度方面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企业破产法》虽然规定: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和债务人均有权提出破产申请。而目前企业破产大都是由债务人提出的,相反,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申请破产的企业几乎没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我国现行企业管理体制所决定的,企业破产需要企业主管部门或政府批准同意,企业是主管部门或政府的附属  相似文献   

18.
一、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虚置和高度行政化.十几年来的金融改革,基本是按照放权让利的思路进行的,相应的改革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商业银行活力,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的经营机制问题.从产权角度看,国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唯一所有者.银行产权明为国家所有,实际都是虚置的.正是由于这一特点,银行成为地方政府盲目投资和扶持亏损企业的重要资金渠道.同时,专业银行在组织上又是高度行政化的.总行是国务院直属单位,分支机构对应其所在的地方行政区划有着相应的行政级别.  相似文献   

19.
银行在与企业的信用交往诸如授信、用信中,在对企业资信情况进行调查、审查时,据笔观察,项目客户经理及审批人员对“或有负债”往往没有足够的重视.往往使“或有负债”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但实践告诉我们,对“或有负债”的调查和审查忽视不得,马虎不得,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出现了一个企业由“羞于破产”到“争相破产”的转变过程。企业希望通过破产赖掉自己的债务,同时为安置职工找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这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债权人对破产感到恐惧和忧虑,而债务人申请破产的积极性又异常高涨的这种矛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其中对银行债权的冲击最大,企业破产几乎可以和逃废银行债务划上等号,银行破产债权的弱化现象令人担忧,亟待研究与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