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建立了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边限检验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从长期看,劳动力投入、城市化率、非国有化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短期内,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和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测定我国经济增长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建立了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边限检验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从长期看,劳动力投入、城市化率、非国有化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短期内,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和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了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边限检验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不同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从长期看,劳动力投入、城市化率、非国有化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短期内,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和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不同省区市,需求要素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文章着重研究影响需求要素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后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整体上看,消费拉动和科技促进因子是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的最大影响者,其次为外需拉动因子、政府干预因子和市场发育因子。在东部省区,消费拉动和科技促进因子、外需拉动因子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政府干预因子影响作用则更加明显。由于需求要素拉动经济增长的省际差异性,因而其政策含义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运用边限检验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不同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从长期看,劳动力投入、城市化率、非国有化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短期内,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和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需求的增长已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需求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分析1979-2002年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要素,发现消费、投资、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在短期内它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关系历来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及分产业的经济增长数据,在考虑到不同阶段周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不对称性的可能下,运用改进的GARCH-M模型研究了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与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有关,波动对增长的整体负面影响主要是由改革前严重的经济衰退造成,改革后适度的经济波动对增长有促进作用.由三次产业数据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以人力资本积累为核心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该经济增长模型反映了技术进步、研发特征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验证了当新技术产生时,人力资本积累所起作用最为显著.通过模型分析和数据模拟实验,表明由于教育导致的生产率持续提高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相对于其他生产力要素,教育可以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实证分析表明新技术与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加总时序数据和分地区、分行业面板数据,在考虑到处于不同波动状态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长期增长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假设下,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波动门槛效应;在低波动时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减损效应,但不同工业行业的表现各异,竞争性行业对增长有负影响,垄断性行业则有正影响;在高波动时期,波动对增长的影响正向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下,以长周期为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一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条件,而市场化进程及金融摩擦对全要素生产率会产生显著影响.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使用数据模拟方法,分析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过程中的经济特征发现:市场化过程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其贡献率超过30%;私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金融摩擦的存在,融资约束由于限制了某些低才能经商者的进入而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金融摩擦的存在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稳定性;市场化进程所释放的改革红利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降低,改革红利将无法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