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梁莹 《老区建设》2022,(17):58-65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时代的水利工匠精神培育具有继承和发展古代水利工匠精神、推进乡村水利建设的重要价值。目前水利工匠精神培育还存在理论研究有待深入、作用与认识有待加强、激励举措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培育成效。基于此,以水利类高职院校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为主的浙江高职院校,从提升“政行企校”机制效能、优化专业教学、加强实践养成、营造浓厚氛围等方面入手,开展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探索,构建适应乡村振兴任务要求的水利工匠精神立体式培育体系,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水利工匠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阵地,继续奉献我们的热情和力量,为当地乡村振兴助力!"4月17日,"宁波妈妈"爱心团队与鄞州区塘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对,为当地群众提供可持续的志愿服务。为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传播思想、统筹资源、服务群众的作用,由宁波市文明办组织开展的"学党史、办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万千百"行动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包括"宁波妈妈"爱心团队在内的千支志愿服务团队结对入驻全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主体、客体、载体等三重现实困境。为了破除这些困境,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激活不同群体的主体意识为重点,培育农民乡村文化自信;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重塑乡土文化内在价值;三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搭建乡村文化振兴载体。  相似文献   

4.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与保障.十八大以来,河北省的乡风文明建设既有成功经验,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推进河北省乡风文明建设应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切实发挥乡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根苗  马振 《宁波通讯》2022,(10):38-40
<正>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象山县泗洲头镇整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祠堂等资源,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加快构建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的镇村两级平台体系,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诸多问题,应科学制定规划、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壮大农村优势特色产业、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推进乡村文明复兴、强化核心要素有效供给等,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实践的结合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大量涌现。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近些年,我国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乡村发展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路径,具体涉及提高乡村生态文明理念、开拓新的发展路线、加速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等,以期给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助力,地方高校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针对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优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探寻黑龙江地方高校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从而为实现龙江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均衡持续发展,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评价模型.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该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综合评...  相似文献   

10.
发展乡村志愿服务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一项基础内容,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目前乡村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化、组织临时化、管理行政化,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文章认为建立乡村志愿服务发展长效机制需要在明确志愿服务定位、打好制度基础、推动项目式运行、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智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发展的强力支撑和有效途径。文章提出“,互联网+”视域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展的路径要从构筑牢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体系、完善互联网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制度、提高公众参与度、搭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体系、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展成效的反馈评价机制、培育互联网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践行的专业人才等方面着手,以期切实提高网络环境下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乡村产业建设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从乡村产业建设主体、保障体系和环境建设三个维度助推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该战略,并确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之一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依托乡村产业建设与发展。树立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发展。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大学生对上级扶持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地方基层组织扶持政策执行不力、大学生所学专业与乡村就业需求匹配不够精准、大学生难以融入乡村创业环境等现实困境。因此,从上级组织、地方基层组织、高校、企业等多维度提出优化实践路径,以期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万军 《老区建设》2023,(3):21-31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和难点所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蕴含着清晰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既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组织动员障碍、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乡村风习失范、内容供给偏差、思想引领挑战等现实梗阻。为促使乡风文明建设行稳致远,农村基层党组织亟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基础;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多重文化嵌入,丰富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意涵;优化供给体系,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适用性和覆盖面;加强技术赋能,提升应对乡风文明建设数字化转向的胜任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铁鑫 《科技和产业》2019,19(7):123-126
高校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都意义重大。高校可以从开展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施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和培养乡村振兴专门人才等方面入手,通过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改革招生和就业政策、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等途径扎实推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进度和成效。为推进赣南革命老区人才振兴高质量发展,赣州市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五类人才,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等方面形成了有效模式,并积累了赣南革命老区人才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赣南样板。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和农业基地,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小冰麦科技成果推广是推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地方特色产业的有效探索。本文以小冰麦科技优势为依托,以地方协会为纽带的“政产研学商用”一体化的助力乡村振兴模式推广为主体,并对其基本构成、运行特点和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协会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以及基于复杂情境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助农,以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东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鼓励青年人到乡村成长历练.新时代背景下,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效益,统筹考虑大学生、高校与社会三维主体的互动,强化大学生的服务认识与能力、优化高校统筹安排与协调推进的能力、提升社会参与服务活动的整合能力.文章对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以江苏省泰州市D镇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等对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0—2022年,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两者间发展关系高度耦合,耦合协调度从0.308 5不断上升至0.937 8,发展态势良好。基于研究结果,从制定综合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让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耦合协调发展,从而推动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两山”理论视域下的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实践,新时代对于乡村振兴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灵活运用习近平“两山”理论,科学指导乡村振兴,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健康等方面的全面振兴,这就需要对乡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机制和制度,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完成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