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不仅毗邻东盟地区,同时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在发展对东盟贸易方面具有人文、地理上的优势,与东盟地区的经济互补性也较强。长期以来,广东省对东盟贸易总额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稳拔头筹,在中国对东盟贸易的总体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26次东盟外长会议,安排了“非正式晚宴”讨论地区安全问题,并决定建立“东盟地区论坛”,明年将首次在泰国首都曼谷就安全问题进行对话,由东盟、对话国和中、俄、越、老、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8国部长参加。18国已接受了东盟的建议。这实为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所致。“东盟地区论坛”的建立,标志着近些年来本地区国家关于  相似文献   

3.
东盟拟成立“无国界”旅游区本刊讯今年1月7日~13日,东盟观光论坛会议在曼谷举行,东盟六国旅游主管单位同意成立东盟旅游中心,使东盟六国成为单一的“无国界”度假区。以后将以东盟地区为整体,和其他国家合作推动亚洲旅游业。东盟旅游中心是协调机构,。其作用是...  相似文献   

4.
泛珠三角与东盟地区的经贸合作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三角为东盟提供了进入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最快捷的战略通道,而东盟又为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大平台。泛珠三角与东盟,可说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均占。本文通过分析泛珠三角与东盟地区合作的成因及制约两者战略合作开展的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和东盟战略合作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一体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问题的酝酿和提出,表明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走向全面合作的愿望。中国-东盟开展金融合作也是区域内外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走向合作将使双方实现共赢,也符合和平发展的主流。鉴于中国与东盟地区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决定其合作架构有别于其他区域合作组织形式。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将极大地推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决定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东盟地区进行直接投资能平衡我国现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问题,可以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更符合自身发展阶段,更有利于我国企业发挥竞争优势,也是使区位分布更加合理的战略选择。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际,研究中国和东盟目前经济合作中还具有巨大潜力的直接投资问题,对驱动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市场因素、生产成本因素、政策因素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可为中国加强与东盟的投资合作提供理论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据越报报道,前不久召开的东盟与欧盟高级会议结束后,东盟与欧盟的关系将掀开新的一页,双方都认识到互利合作的重要性.自从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后,有4亿人口的东盟地区就成为欧盟重要的市场.而拥有3.7亿人口的欧盟则成为东盟重要的出口市场.自1980年东盟—欧盟签订加强关系的协定后,双方合作不断加强.1980年,欧盟从东盟的进口额达85亿美元,1996年欧盟从东盟的进口额达465亿美元,对东盟的出口额达530亿美元.东盟主要的出口商品是服装和电子产品,欧盟的主要出口商品是机器、通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韩国总统李明博三国领导人齐聚北京如期召开了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会后发布了《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称,中日韩三国将加强合作,支持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促进东盟和中日韩、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等多形式的区域、次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9.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09,(19):35-37
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中国和东盟《投资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合作框架全面建立。随着《货物贸易协议》(2004)、《服务贸易协议》(2007)、《投资协议》(2009)三个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中国与东盟地区将成为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至此.一个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约45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贸区框架已初露雏形。  相似文献   

10.
陈非 《中国经贸》2014,(12):43-44
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经济政策的协作程度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在区域内各国经济往来中,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不仅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妨碍了国际贸易及会计审计等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还将会直接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东盟会计协调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经济政策保障。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响区域会计协调组织在中国-东盟会计协调中的阻碍因素,并就区域会计协调组织如何在中国-东盟会计协调中发挥实质性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不能走日本人的老路,关于在东盟地区建厂,不要太多考虑关税的影响,更多地要考虑到当地的需求,特别是哪一个本地市场需求最大,以本地市场的产量来支持出口东盟其他国家。”在2009重点汽车出口市场政策宣讲会上,专程从印度尼西亚赶来的印尼工业部政策研究室主任薛德成呼吁。  相似文献   

12.
因日元狂升东盟债务急增东盟地区的调查报告表明,狂涨的日元已大大地增加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债务负担,但是这些新兴的经济国家不可能拖欠债务。马来西亚的一家经纪业公司分析认为,自年初开始,菲律宾比索兑日元骤跌26%。马来西亚的林吉特、泰国铢及印度的卢比均下跌1...  相似文献   

13.
宁凌  尹萌 《港口经济》2006,(6):46-48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十国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连接东盟的最佳海上通道,是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拥有天然深水良港优势和独特地缘、海缘区位优势的广东省湛江市.湛江,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海上通道的首选地,必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桥头堡.这是历史赋予湛江的机遇,也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小行为体能否有效建立与主导国际制度?作者试图从亚信会议和东盟地区论坛的经验出发,探讨在大国战略互信缺失、地区安全机制不足的情况下,小行为体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地区安全机制的可能性与条件。亚信会议由哈萨克斯坦倡议成立,东盟地区论坛由东盟倡议成立并主导,二者都属于国际体系中的中小行为体。作者提出,小行为体有效建立并主导国际制度依赖三条路径,即规范制度、网络权力与过程实践。首先,在规范上必须实现普遍规范的本地化改造,在制度建设中须遵循协商一致、循序渐进与低制度化原则。其次,小行为体的主导权来源于网络,即小行为体应能以自已为中心将相关大行为体织入制度网络中,通过网络获得大国认同、进行大国平衡,从而获得制度网络权力。最后,制度动力来源于多重过程与规范实践,过程导向给予制度以发展动力,制度通过主导性实践被界定和强化。作者以亚信会议和东盟地区论坛为例对上述分析框架进行了阐释,并指出小行为体主导国际制度的前提条件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参与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中国参与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 (东盟地区论坛、“10 1”以及“10 3”)的因素。作者认为中国参与上述机制与三大利益考虑有关 :政治与安全利益 (维持稳定的周边环境、促进多极化、消除“中国威胁论”、扩大影响力、避免台湾地区与东盟国家建立实质关系 )、经济利益 (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 )以及形象利益(建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中国对地区性国际机制日益积极的参与 ,除了是基于对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的考虑外 ,身份认同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湛江是通往东盟、联系北部湾的粤西城镇群中的中心城市.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都对粤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湛江如何立足粤西、面向“环北部湾”、放眼“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确定位自己的城市功能.如何制定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规划.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报道》2014,(8):34-35
三位中心秘书长频繁地举行会议,有利于东盟,有利于东盟与中日韩合作,也有利于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 6月19日,中国—东盟中心在北京主办中国—东盟中心、日本—东盟中心、韩国—东盟中心秘书长第四次非正式会议。  相似文献   

18.
苏雁影 《现代乡镇》2012,(12):90-90
11月29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主办.本刊指导单位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等单位协办的第三届中国(广东)东盟战略合作论坛暨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区推荐会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互利合作、包容增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中越合作”。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区域经济整合在东亚有加速发展之势,除了东盟加中国大陆已在今年1月完成自由贸易区外,东盟加日本、东盟加韩国等自由贸易区也将于未来几年内完成;东盟加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报道》2013,(9):40-43
9月3日至6日,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广西南宁举行。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也是博览会举办十周年。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对东盟合作有哪些优势,合作成效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合作?在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前夕,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接受了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