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借鉴里根政策以抑制通胀报以极大的热情.而里根时期的滞涨同中国当前通胀是否相似,将里根政策移植到中国弄否产生抑通胀、保增长的效果?弄清这些问题是借鉴里根政策的前提.基于此,文章在系统分析里根政府应对滞涨的主要政策、中国当前通胀态势、中美通胀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借鉴里根政策的策略.文章认为适当的紧缩政策、分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分行业的政府投资政策能有效地抑制中国当前通胀.  相似文献   

2.
遏制通胀将是2011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一点已成共识。对于2011年中国宏调调控手段和力度的所有揣摩,关键就在于对通胀和经济走势的判断。2011年通胀形势究竟如何?多数专家认为通胀仍将处于高位,原因有五:一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元贬值,引发输入性通胀。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通胀之声甚嚣尘上。一些人高喊"通胀"而实际是想说,中国货币政策应当开始转向了。幸好中央高层头脑清醒,通过多次喊话才保持了货币政策基调的正确方向。中国是不是确实存在通胀压力?肯定地讲,确实存在。但这个通胀是不是可以被人民币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2011大局     
大势已定。2011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流动性是否能够按照央行的意愿进行大规模回收?物价上涨的击鼓传花效应是否会持续?单一的政策工具是否能够应对多诱因的通胀?  相似文献   

5.
【美国《福布斯》4月3日】经历数年的高增长和低通胀,中国如今担心经济将因美国、欧洲和其他地方的经济疲软而放缓。可能更令人担心的是国内通胀。中国在最近结束的人大会议上把通胀列为头号经济问题。但要做什么呢?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6.
从控制通胀以实现经济软着陆的角度来看,中国需要在未来的几个季度内保持经济的持续减速。但这对习惯于长期经济高速增长的人来说,也许觉得经济会因此而倒退。那么,政府会不会在经济增长减速后失去勇气,把踩在刹车踏板上的脚移开?  相似文献   

7.
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多的银行贷款?更绿色的产业?展望201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阴影并未褪去。无论是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大陆,还是饱受"财政悬崖"之苦的美国,再到通胀严峻的新兴经济体,金融行业的持续不景气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实体经济。如何振兴中国实体经济?有哪些国际经验可以借鉴?《中国经济周刊》连线海外经济学家,听一听他们的观点。波兰前副总理格泽高滋·科勒德克——不走美、日的老路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以来,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众说纷纭。拉动GDP的动力从哪里来,控通胀、稳增长方略如何,产业发展是否联动宏观问题,货币政策迷雾重重,宏观调控如何再出新招?本刊编辑部约请八位专家笔谈,试图解构经济改革进程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龚方雄 《新财经》2007,(3):29-29
相对于通缩风险而言,中国的通胀风险更大。通胀意外上升将成为2007年中国经济和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日前,中国的通胀数据令人略感意外:12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按年上升2.8%,远高于11月份的1.9%,也远远超出市场预期。消费物价指数意外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升超出预期所致。此外,为更准确地反映中国的实际通胀水平,国家统计局承诺将继续进行消费物价指数成分调整,这或许也构成部分原因。我们不应对此感到惊讶,因为官方消费物价指数构成成分可能大大低估了中国的实际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10.
8月21日当周,鲜猪肉价格比2个月前已高出11%,并带动了农产品价格普涨。为何猪肉价格一上涨,社会对通胀的预期就增强?通不通胀,难道是"猪"说了算?  相似文献   

11.
国际新闻     
1全球通胀压力加剧过去6个月,从美国和欧洲的发达经济体,到中国、巴西以及其他新兴市场,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已触发通胀抬头。市场也将未来几年通胀进一步上升的预期纳入价格之中,部分人士警告,通胀可能是全球的下一个经济压力点。  相似文献   

12.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07,(11):54-55
中国要慎行金融自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是防范风险;高估了风险,低估了机遇;流动性过剩是通胀的根本原因;本轮通胀至少维持5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愈益深化让通胀中的各国经济变得同体凉热,中国2007年由需求拉动的通胀风险自2008年一季度以来更多地向输入型通胀转变,“内忧外患”的经济局势考问着政府和企业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中国独特的经济结构,使得经济在回暖的同时难以摆脱通胀之忧。  相似文献   

15.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经济数据,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CPI高达3.3%,而今年1月份和2月份的CPI也都高达4.9%,先不说这些数据是否可信?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现在的通胀压力已经达到了让人难以承受的程度。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人民银行也在2010年两次加息,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今年也加息一次,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央行的这些货币政策的选择也充分反映了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通胀形势。在通胀预期如此之高的前提下,中国毫无疑问地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如何保护老百姓的钱袋子一时成为社会上广泛讨论的话题,进而也引发了一直以来强烈的加息预期,可和2007年差不多类似的通  相似文献   

16.
开放经济下中国通货膨胀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通货膨胀预期和供给冲击在内的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混合模型,分析了国际垂直生产结构下的价格传递效应,并运用经验数据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扩展的混合模型能有效地避免残差序列相关性;工资水平对通胀的影响明显,国内和进口中间品价格对通胀水平都存在显著的价格传导效应,国际能源价格对通胀具有正向冲击,存在输入性通胀效应;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对通胀水平的影响显著,但通胀预期的影响更强;厂商在定价过程中保持价格不变的概率高于重新定价,而重新定价策略则兼备前瞻性和后顾性。基于上述研究,我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宜保持相对稳定,应重视政策对经济主体通胀预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路径显示出诸多不合理之处,结构失衡和通胀隐忧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困扰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风险在于制度性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稳定的高增长周期当中,经济增长速度约在11%左右,企业的利润都在快速增长,同时如果把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减去的话,"核心通胀"还不算严重。因此各方面特别是企业界都很乐观,认为是挣钱的好时候。这时候,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这种高增长还会持续多久?第二个则是要防范风险:这种高增长会不会被经济危机所打断?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说,今年中国经济的头号任务是稳定物价。但是,中国的每一个公路收费站都是一部24小时不停飞转的通胀永动机。中国有至少8万个这样的永动机,在银行的体系之外,不受控制地推动通胀。  相似文献   

20.
对宏观经济运行走势的研判,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基础。在全球流动性泛滥以及多重政策目标的挟制下,全球经济周期越来越短,明年世界经济不容乐观;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比较严重、通胀压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