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芳 《发展》2009,(9):75-76
一、说唱音乐的现状 人们十多年前在谈论欧美音乐时,说唱音乐(Rap)可能是最不被了解和最不愿接受的风格之一。原因很简单,它不像音乐。从我们当时的听觉习惯来看,音乐应当有旋律,歌声更是语言旋律化的结果。说唱音乐恰恰不这样,它的音乐只剩下了节奏,语言也仅仅韵律化而已。  相似文献   

2.
舞蹈是无声的音乐,舞蹈动作具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件.音乐与舞蹈是相互联系的,同时也都有它们各自的特殊性.正确认知艺术的特殊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艺术欣赏,提高艺术修养.而且使我们对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张学群 《魅力中国》2014,(17):140-140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为了表现节奏。即兴说一句有节奏的话,这样孩子们都想说出最漂亮的词句,拍出最好的节奏.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由此我开始思索: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节奏感。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无声的音乐,舞蹈动作具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性.音乐与舞蹈是相互联系的,同时也都有它们各自的特殊性.正确认知艺术的特殊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艺术欣赏,提高艺术修养,而且使我们对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舞蹈作为时空兼备的艺术,离不开音乐是千真万确的.音乐主要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为表现手段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而舞蹈则是根据音乐的长度和感情基调,用人的四肢、躯干、眼神和面部肌肉等连续的、有节奏的、有韵律的动作来表达人的精神生活,观众可以从舞蹈演员的表演中感受到音乐,变听觉为视觉,使视听达到统一,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王跃宗 《魅力中国》2014,(27):98-98
中国的各民族音乐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格与性格特点,呈现出品种纷繁万千、性格鲜明各异的态势。其重要原因是不同民族的性格差异。在所有的音乐语言中,旋律是最有表现力、最能打动人心的一种要素。而音乐旋律的文化内涵与民族性等方面因素息息相关。本文以蒙古族、赫哲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和傣族的音乐旋律为例,总结蕴含其中的民族性的音乐规律,为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旋律变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邓维 《魅力中国》2010,(35):195-195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部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节奏训练方法,使学生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灵活运用节奏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白靖哲 《魅力中国》2012,(32):119-119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离开了音乐就象鱼儿离开了水,失去了舞者的意义。舞蹈成为音乐之形,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和声织体,到舞蹈中的元素、动律、主题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我们从旋律的乐旬中,能找到舞蹈表演语言化的根据;从音乐的和声效果中,能找到舞蹈表情的动机,从音律、音型中,能找到舞蹈的动律、语气与分寸。王朝闻先生认为:“人们通常在谈论音乐和舞蹈的联系时,往往只是注意到舞蹈离不开音乐(即使是最简单的音乐成分如节拍)的伴奏,这是不够全面的,即使对于伴奏这种外在的现象,我们也应当从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的表面上去理解,即把它看作是二者的表现和抒情的同一性的外部表现”。  相似文献   

9.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本文重点分析了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论述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节奏感培养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以期提高幼儿音乐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ste 《东方经济》2002,(6):76-76
听德沃夏克的“九交”,耳畔响起熟悉的主题旋律,顿时,两个不同时空交织在一起,音符拨动听者的每一根心弦,这恐怕就是音乐的独特魅力吧!  相似文献   

11.
牧敏 《魅力中国》2014,(7):168-168
中职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的重要阵地之一,音乐教育在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等地区,很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均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缺乏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很多同学刚人学时连基本的简谱都不识,更遑论掌握节奏、旋律、和声、  相似文献   

12.
牛思萌 《魅力中国》2013,(32):68-68
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奏鸣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体裁之一。人们在描述莫扎特音乐时偏爱用“优美”或“欢乐”这类词,因为莫扎特的作品旋律线条优美,情绪上乐观明朗,结构规整,和声简洁,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欢快而跳跃,他在歌剧中表现出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展示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他的音乐无论是快板或慢板,都好似吟唱歌剧般,充满了歌唱性。  相似文献   

13.
廖文珺 《魅力中国》2009,(20):162-163
音乐节奏的现代性为视唱练耳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大量现代音乐作品的节奏创作思维遵循一定数理逻辑关系,从此关系入手展开教学,建构现代音乐节奏训练的新思维是本文的写作主旨与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田向弘 《新西部(上)》2010,(6):113-113,110
高雅古朴的客家筝乐是客家人最真实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相融汇的音乐艺术结晶.客家音乐既有中原汉乐的风格特点,也有本土独特的音乐特色.筝曲<蕉窗夜雨>,节奏平稳舒缓,旋律古朴清幽,格调清新细腻,表现了一种静谧、真实质朴的思乡情怀,乐曲经过艺术家的不断研析和凝练,成为了最具客家筝乐特点的代表性曲目.  相似文献   

15.
孟明明 《魅力中国》2013,(5):289-289
当前,有些音乐教师把“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不敢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好象谈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观念落后。就是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这些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如何正确认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呢?本文就此谈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巩雅娟 《理论观察》2006,(4):201-202
节奏是音乐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灵魂、生命。音乐离不开节奏,音乐教学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知能力的培养,为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利用模仿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兴趣培养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情感的最高艺术的表现形式。一些世界名曲,像《野蜂飞舞》就是音乐大师用高超的艺术手段所模拟、再现出来的一些大自然中的音像。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探寻节奏,并进行模仿与感知。在模仿中学习,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且愿意做的事。  相似文献   

17.
赵炳顺 《魅力中国》2011,(1):112-112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主要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融汇中外音乐的精粹,在时代的长河中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优秀旋律,而发展这些优秀音乐的人们,恰恰是承传着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优秀作品。本文从传统音乐说起,直至我国现代音乐建设,以求与音乐人共同探讨,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8.
叶霞 《魅力中国》2008,(4):63-64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审美发现的过程,美的教学环境可以成为有效的潜在教育手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青春,课堂上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演唱技巧,同时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新课程的实施也给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听”又增添了几分含义。  相似文献   

19.
吴宝福 《魅力中国》2014,(20):105-105
河南曲剧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原大地,前身是“鼓子曲”,南阳大调曲子和洛阳小调曲子的结合体,由民间的“高跷曲”演变而来。“高跷曲”的唱腔曲牌来源于“大调曲子”,多是些短小、明快、易学易唱的小曲牌,如【阳调】、【剪剪花】、【满舟】、【银扭丝】、【渭调】、【茨儿山】等,这类曲牌旋律明亮、节奏活泼。但是曲剧诞生之时就伴随着中原大地多灾多难、内忧外患,从劳苦大众中土生土长的曲剧。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曲牌,既可以表现人物欢快、愉悦的心情,也可以抒发人物悲痛、哀伤的思想感情,所以曲剧音乐家潘永长老师说:“曲剧音乐走两个极端:大喜,大悲”。  相似文献   

20.
王琳 《魅力中国》2011,(7):115-115
新颁布的基础音乐教学大纲,确立了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因此,我们也称当代的音乐教育为“音乐审美教育”。新课标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充分认识“审美教育”这一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下面结合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