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企业关切     
《天津经济》2012,(3):82-84
前沿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十二五"节能6.7亿吨标准煤2月28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规划(2011~2015年)》,工信部制订并公布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将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期间工业部门将节能6.7亿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全局出发,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与美国在两年内两次发表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陆续与巴西、印度、欧盟、法国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15年6月,国家发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自主贡献文件,将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实现峰值目标的重要举措,受到  相似文献   

3.
论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发展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未形成具有约束力、没有明确中短期减排目标的协议,但人类修复自然生态的共同行动不会因此停止。事实上,从1992年缔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批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从2004年制订“巴厘路线图”,到2009年通过《哥本哈根协议》,近二十年的国际减排谈判,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应对全球变暖努力和相互磨合。  相似文献   

4.
全球大气CO2浓度增加、气候变暖使全球碳循环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类生存产生严重威胁①.为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于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并又于1997年在日本通过了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国际碳贸易和联合减排的方式履行部分的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参与到温室气体减排中.  相似文献   

5.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中再次强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求"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与能源消耗一直是国际社会关心的问题,从1992年由150个国家联合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到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07年的 "巴厘岛线路图",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以及2010年的《坎昆协议》,国际社会正形成共识,努力寻求解决气候变暖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我国于2011年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探索利用总量控制与市场交易相结合的机制实现高效减排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该来的一定会来的。2007年6月4日,一部全新的中国节能远景规划--《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正式由国务院颁发实施。《方案》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 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而为了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方案》开宗明义地提出将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 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并研究开征环境税。中国节能步伐在原有基础上开始提速。  相似文献   

8.
正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巴黎协定》已成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里程碑和新起点,向全球传递了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信号。我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提出了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目标,展现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也是我们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宁波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  相似文献   

9.
法晚 《走向世界》2013,(31):106-106
<正>国新办6月20日就《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情况举行发布会。据此规划,到2030年,中国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0万公里,1000公里以内的省会间可当日到达。另据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透露,未来收费公路将占整个里程的3%左右,其余97%都是非收费公路。  相似文献   

10.
汤洁 《上海国资》2024,(2):55-58
<正>实现科技创新促进绿色低碳转型,需要重点聚焦可持续消费1907年,年仅28岁的法国化学家欧仁·舒莱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无毒染发剂,并由此创立了欧莱雅集团。2022年,欧莱雅中国迎来2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并提出了下一个四分之一世纪的品牌发展战略。其中,欧莱雅提到要“协力保护,让生态成为产业发展新潮流”,欧莱雅计划与供应商及专家一起从原料端共同抵御气候变化,相较于2016年,预计到2030年,欧莱雅的战略供应商会将他们直接排放量的绝对值下降50%。  相似文献   

11.
旨在改善珠三角空气质量的粤港《联合声明》已签署五年,然而在"雷声大雨点小"的质疑声中,《联合声明》的"美好愿景"却因珠三角排污权交易《试验计划》难以推行而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12.
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统一的法律性文件,但中国政府做出了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还是赢得了国际赞誉,这是一份极为详尽的减排计划,即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人类在防范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世界上已有117个国家(包括大部分发达国家)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只要俄罗斯做出最后的批准,《京都议定书》即可生效。然而,《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意味着一些发达国家将承担相应的减排成本,各国也将面临诸如公平、发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2010年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方案》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相似文献   

15.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发改委将以此为依托,开展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10个重点领域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07,(7):48-51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世界各国产生日益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对这一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汇报,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科学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和根本手段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明确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国家方案》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把加强科技工作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为了有效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为《国家方案》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全面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科技部于今年3月初正式启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的编制工作。为编制和发布《专项行动》,科技部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和座谈会,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财政部等20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讨论,先后五易其稿,并向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最终定稿。作为近期实施《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科技部将启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与控制研究”重点专项,集成相关科技计划(包括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以及条件平台计划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将适时联合相关部门发起“气候变化与科技国际论坛”,促进国际间应对气候变化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2010年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方案》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到201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  相似文献   

19.
气候大会在逐渐变味。自1992年开始签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一个环境与发展问题变成了殊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的国家战场。《京都议定书》首次规定了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目标,被认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石。而《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于2012年到期,  相似文献   

20.
气候大会在逐渐变味。自1992年开始签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一个环境与发展问题变成了殊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的国家战场。《京都议定书》首次规定了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目标,被认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石。而《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于2012年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