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是一则"逆向思维"的经典案例。一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一款汽车遭到投诉。"症状"很是奇怪:顾客一家很爱吃草莓和巧克力的冰激凌,每周一、三、五买草莓的,二、四、六买巧克力的。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开车去买草莓的日子很正常,可一轮到买巧克力的日子车就出故障——停车后,打不着火。这多少让人感到荒谬。但接听投诉电话的工程师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很认真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买股票就上手",这的确非常诱人。但依据经验观察,有这样经历的人,往往第二次或第三次买股票时,会亏大钱,而且后来有90%离开了股市;相反,那些第一次买股票就不太上手的人,则会冷静下来思考研究上手之道,直到找到自己买股票的上手法。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次买股票就上手",这的确非常诱人。但依据经验观察,有这样经历的人,往往第二次或第三次买股票时,会亏大钱,而且后来有90%离开了股市;相反,那些第一次买股票就不太上手的人,则会冷静下来思考研究上手之道,直到找到自己买股票的上手法。  相似文献   

4.
尚晶 《新疆金融》2009,(5):67-67
如今在普通百姓中,拥有一份商业保险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还有2份甚至3份。但是否只要买过保险就可以一辈子“一劳永逸”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许冰 《税收与社会》2000,(11):41-43
一台进价2530元的洗衣机,最低卖到2050元,再加上抽奖、买一赠二等形式。一台最少要赔700元,但商家还是乐此不疲……人们从早上7点就在商城门口排起了队,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等地的人开着车来采购大家电,有的人一次为孙子置齐了结婚的所有大件,有人图便宜,以旧换新,还有人只是因为价格太低,小买他会心痛……这里一时熙熙攘攘,这里就是“商战”中的宝鸡。  相似文献   

6.
刘宝民 《金融博览》2009,(21):66-66
40多年前.我正十来岁.在一所很有名的中学上初中。由于父母、长兄在外地..因而家里日常生活的一应事务统统由我包揽。当时.与生活有关的各种物品必须凭票.凭证、限人.限时、限量供应.为将这仅有的一点东西及时买到手.排队就难免了。回想起来,入冬挤买大白菜.盛夏抢购西红柿.初秋挨个儿买劈柴和冬煤,开春则紧盯着早点铺不多见的块儿豆腐.可谓“生活不停,排队不止”.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上有个郑人买鞋的故事。大意是说,古时郑国有个人要买双自己穿的鞋子,先把自己的脚量了一下,然后把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就到集市上买鞋去了。当他拿起鞋  相似文献   

8.
“抓紧时间上车!”“买它!买它!买它!”“最好现在就买,错过了就亏几十万元!”……这些场景,不是“疯狂”的摇号买房现场,也不是网红主播声嘶力竭的叫卖,而是最近几个月刷爆微信朋友圈的保险推销,其中的主角就是重疾险,更准确地说,是旧版重疾险。  相似文献   

9.
"贵阳机场一女武警为帮长官买烟要求飞机延飞,遭港航空姐拒绝"的微博消息,得到香港航空证实。就在前几天,一对来自沈阳的夫妇"大闹"香港时也曾留下雷语,"我们不是一般的老百姓,是有身份的人"。看来,如何做一个"有身份的人",也在成为一个命题。  相似文献   

10.
唐元春 《理财》2011,(5):48-49
"为何我买的基金总是不赚钱?"这是长时间萦绕在基金投资者心中的疑问。不少基民都有这样的遭遇:没买的基金业绩大好,自己买的基金却不怎么赚钱。结果,每天看着别人的基金风光无限,自己买的基金像霜打的茄子——蔫了,让人懊悔不已。近日,据网站一份调查显示,2010年30.4%的基民亏损,43.5%的基民盈利在  相似文献   

11.
三毛 《理财》2012,(11):36
每次看到别人开车一溜烟地跑东跑西,心里都痒痒得不行,这时就会对有车的日子充满无限憧憬!于是就找来很多诸如"车能延伸人的活动范围"之类的理论来蛊惑老婆,总之是"车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到最后,老婆腻烦透顶了,来一句"想买就买,我不管了"。讨得"圣旨",我就一头扎进各种汽车网站去"精挑细选"。结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13日,国家商务部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日方的所谓“购岛”行为,难以避免地会对中日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不排除中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的可能。 而在于网络上则流行这么一段话:如果中国人一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如果中国人六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如果中国人一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 虽然这话有些夸张,但是,日本多数企业盈利主要来自海外市场,而中国是其盈利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现在看到那些保险代理人就怕了,买之前对你穷追猛打,买之后就连影子都难找到。信谁都别信保险代理人。”  相似文献   

14.
“买,还是不买?”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紧绷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买房人的神经。尽管住宅价格高居不下,尽管租房几乎可以实现与买房相同的使用价值,但绝大部分人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经济积累之后还是决定要买房。一套拥有产权的房产,不仅仅是用来居住的,更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在这个城市生活的根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没有一套拥有自主产权的房子,很难说是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相似文献   

15.
房价跌得太多,让人实在苦恼。比如,一套购买时价格100万元的房子,首付30万元,如今跌到了60万元。对于房主来说,接着还月供还不如重新买一套房子划算。“断供弃房”,购房者真的就可以一了百了吗?  相似文献   

16.
公言 《云南金融》2007,(5):23-23
第一招:早买勿晚买 如果因为不想支付保费而推迟购买人寿保险,那么你的计划最终可能并不能如你所想。保险专家建议,投保人的年龄越小,那么支付的保费也就越低。另外,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发生疾病的几率也就增高,保费会相对提高。同时,在购买健康保险前,保险公司会要求一些年龄较大的投保人进行体检(一般为50岁以上),在身体越健康的时候买保险,还可省一笔体检费。  相似文献   

17.
“现在看到那些保险代理人就怕了,买之前对你穷追猛打,买之后就连影子都难找到。信谁都别信保险代理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一般美国人身上总带着几张信用卡,租车、汽车加油、上馆子吃饭、到商店买东西、到游乐园买门票、到旅行社买飞机票,走到哪儿刷到哪儿,凡可消费的地方都可刷卡。可是美国人也知道,在刷卡的时候,总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正在盯着你,刷卡之后付帐的情况将记录在案,成为你的信用历史,而信用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须臾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面对面”营销方式的变化,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就可以在电话里谈妥一桩买卖;人们在家门口的便利店里挑选一瓶鲜奶的同时,也同样可以像购买电话卡那样顺便买一份保单。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或许是从小就养成的节约习惯,所以每次看到单位里的女孩子们拿着大把的钞票去买那些价钱不菲的时尚杂志时,我都会心疼不已。有时会忍不住唠叨几句,可她们却不甘示弱地回敬我:这叫拿钱买时尚,买知识,大姐你落伍了!也许是我真的落伍了,可一本杂志就要十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