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作为扎根县域、服务三农的金融生力军,村镇银行的出现填补了农村金融体系的空白,发挥着“毛细血管”的重要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已逐渐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但受制于自身定位与地域性等因素,其风险防控短板也日益凸显。本文从村镇银行安全性与盈利性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四川省辖区53家村镇银行2016-2021年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村镇银行贷款集中度、贷款质量与收益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为其长期良性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的步伐加快,但是服务“三农”的定位没有改变,村镇银行作为后兴起的地方小型金融机构,同样秉持“贷款不出县、资金不出省”的经营方向,以支持和服务县域经济为已任。农合机构历经数十年发展,始终与“三农”相融共生,村镇银行称为“草根”银行,小而灵活具有融入农村的优势。两类机构立足县域,将自身经营目标融入一方发展实践,被寄予厚望,并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中探索前行,如何应对扑面而来的全新挑战值得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3.
村镇银行从诞生之日起,便烙上了服务小微、支持县域经济的印记。2012年,上海农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金融服务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相继在山东、湖南、云南、北京、深圳等地批量设立35家村镇银行。作为其中之一的醴陵沪农商村镇银行(以下简称醴陵村行),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坚决贯彻国家宏观政策和监管部门的要求,牢固树立"小微三农"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县域支柱产业(烟花鞭炮),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  相似文献   

4.
三河蒙银村镇银行自2012年正式运营以来,在当地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创新信贷服务模式,将信贷市场重点定位于三河辖内小微企业,参考德国IPC的小微贷款技术,创新小微贷款模式,对当地农户及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大,充分体现了“立足三河、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服务宗旨.在“2013中国县域金融年会”上,三河蒙银村镇银行被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县域经济报联合多家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服务县域经济十佳村镇银行”,是河北省唯一获此荣誉的村镇银行.  相似文献   

5.
村镇银行从诞生之日起,便烙上了服务小微、支持县域经济的印记。2012年,上海农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金融服务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相继在山东、湖南、云南、北京、深圳等地批量设立35家村镇银行。作为其中之一的醴陵沪农商村镇银行(以下简称醴陵村行),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坚决贯彻国家宏观政策和监管部门的要求,牢固树立“小微三农”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县域支柱产业(烟花鞭炮),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型金融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自2006年村镇银行设立以来,迄今已走过近六个年头。村镇银行的设立为农村金融注入了活力,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村镇银行发展中也存在着与制度设计和市场定位初衷相偏离,村镇银行“不村镇”的问题,需认真找准定位,规范发展,切实发挥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村镇银行呈现出资金实力持续增强和服务创新不断扩大的特点。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233家。作为金融支持"三农转型"的重要一环,村镇银行在丰富县域农村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解决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村镇银行在业务经营和发展中,仍然存在经营定位偏离、资金来源不足、金融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8.
许嘉扬 《中国金融》2022,(13):77-78
<正>自2006年我国启动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以来,村镇银行在增加我国县域金融供给、填补三农和小微“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浙江为例,截至2021年末,辖内72家村镇银行的贷款资金中,90%投向了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户均贷款余额为35万元,与县域其他银行形成了有益互补。  相似文献   

9.
孙红梅 《云南金融》2011,(9Z):93-93
<正>立足村镇、服务三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亦是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而在市辖区设立的村镇银行却存在支农力度不够的问题。以丽江古城富滇村镇银行为例,2010年10月22日正式开业,2010年末、2011年1季度、2季度村镇银行涉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解决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2006年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启动,坚持普惠金融的历史使命和“支农支小”市场地位,深耕县域、服务三农小微,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共有村镇银行1648家,中西部地区占比66%,县域覆盖率68%。自2007年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累计发放贷款9.6万亿元,90%投向农户和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11.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需要众人拾柴,又需要精准发力。金融业特别是扎根广大县域和农村的村镇银行,如何担当金融使命,深耕“三农”沃土,助力乡村振兴?就此话题,《中国金融家》记者对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明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更好地支持地区"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银监会批准社会资本设立村镇银行.但当前县域资金通过村镇银行存放同业操作输送到县域外或其他省份,大量可贷资金脱离县域实体经济,使原本就"失血"的县域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县域银行的资金外流问题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擎肘.通过对榆树市融兴村镇银行的深入调查,调研组尝试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的规模小和管理水平低这两个现实问题往往成为制约其服务质量提升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03年初,中国银行业改革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战略思路进行推进,在此过程中,一些大型商业银行逐步撤出大部分乡镇和农村地区,县域乡镇一级主要依赖县域农村信用社和中国邮政银行网点提供金融服务,部分农村地区出现“金融真空”现象。针对这一状况,国务院于2006年12月出台了关于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  相似文献   

14.
更正     
高波 《青海金融》2007,(10):50-50
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行股改“面向三农,定位县域”的市场定位的确立,以及村镇互助社成立、农发行开发性业务拓展、农信社改革深入和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试点,玉树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同分一杯羹”的局面。而如何在“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下保持可持续经营能力,既执行国家“服务三农”的政策,又体现商业贷款的市场价值,实现政府、银行、企业共赢,则是所有银行家面临的最大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村镇银行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金融抑制”问题.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县域村镇银行面临着吸储难、结算难等问题,在当地老百姓与县域已有金融机构建立了较强依赖性的客户关系背景下,村镇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而村镇银行自身受发起行管控,管理体制与当地实际情况融合性不足,法人机构优势难以超越农村信用社,难以在支农支小上发挥立足县域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政策●直击     
《证券导刊》2012,(5):5-5
银监会:积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2012年,将继续推进农信社深化改革,保持县域法人地位稳定,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强内控治理,促进支农服务能力的提升:实施战略导向监管,确保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全面实施支农服务承诺制度,持续监管承诺落实情况;对涉农不良贷款给予更大的容...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视角出发,本文分析了村镇银行这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是否能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鲶鱼效应"的问题。本文将2010-2016年村镇银行设立数据与1020家县域农信法人机构数据进行匹配,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思路和渐进性双重差分方法,对因果效应和中介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设立村镇银行能够激励农信机构提高涉农贷款比重,表明村镇银行产生了"鲶鱼效应",此时农信机构倾向于采取"掐尖"的策略,导致涉农企业与组织的信贷可得性提升,而普通农户未从中获益;第二,设立村镇银行会增强县域金融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进而提高农信机构发放涉农贷款的意愿;第三,村镇银行自身网点数量的增加会放大其带来的"鲶鱼效应",并且村镇银行对农信机构支农行为的影响不受县域内其他银行网点增设的干扰;第四,尽管在不同市场势力的农信机构之间,设立村镇银行对其支农行为的激励作用没有显著差异,但这一激励作用在农信社和农商行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即在村镇银行的"鲶鱼效应"下,农商行更倾向于提高涉农经济组织贷款率,农信社更倾向于提高农户贷款率。本研究为村镇银行的"鲶鱼效应"提供了实证支撑,并结合中国农村金融的实践经验对"市场势力假说"和"信息假说"等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一、村镇银行涉农服务现状 截至2011年8月末,鄂温克旗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10494万元,贷款户数为1257户;涉农贷款余额为8289万元,贷款户数为1160户,涉农贷款余额占比为78.99%,村镇银行把有限的信贷资源投放到三农三牧、中小企业及民生等领域。本着“立足本土、开拓创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新生力量,是促进农村金融业多元化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链条。做好村镇银行工会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工会组织健全、干部配备到位、制度机制完善、活动载体丰富、经费管理规范和作用发挥明显的总体要求,立足“三农”支持政策落实和自身改革发展实际,以职工为中心、县域为半径,加大优质服务供给力度,把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卢波 《金融与市场》2016,(11):53-55
本文以邢台市村镇银行为例,通过对邢台市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村镇银行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有效提供“三农”金融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